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家想解開百年謎團,執意挖掘北京這座陵墓,最終導致文物灰飛煙滅

專家想解開百年謎團,執意挖掘北京這座陵墓,最終導致文物灰飛煙滅

在中國考古界,有一種難以忘記的傷痛叫做「明定陵考古發掘」。定陵是明十三陵之一,位於北京昌平,是萬曆皇帝的陵寢。郭沫若以了解明朝歷史為由,提出的發掘明代帝陵的計劃。定陵於1956-1958年間被發掘,是我國唯一一座被考古學家主動發掘的帝王陵墓。

郭沫若、吳晗等人本來要發掘的是明十三陵中的長陵,即永樂皇帝朱棣的陵墓。但由於長陵發掘難度太大,考古隊決定先拿定陵練練手,之後再挖長陵。萬曆皇帝就這樣躺了槍,而朱棣則幸運的逃過一劫。

明神宗朱翊鈞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系子孫,明朝第十三位皇帝,他10歲登基,在位48年,是明朝所有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時間長,就有足夠的時間設計、修建陵墓。根據史料記載,萬曆皇帝在他22歲的時候,就開始為自己修建規模宏大的陵墓。

定陵在修建的過程中,曾經出過嚴重的風水問題,建陵計劃一度擱淺。原來在定陵的地宮開挖之後,工人在棺床的位置挖出了一塊巨大的條石,這在古代的風水學中是最大的忌諱,在修建陵墓地宮時挖出水脈或是挖出石頭,都是一種不吉利的表示。事情發生之後,朝廷震驚,大臣們就此事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應該另選寶地修建陵墓,一派則認為只要把石頭挖走就可以。

明定陵是皇帝和皇后的合葬墓,郭沫若當時安排人進行挖掘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在挖掘的過程中並沒有發現很特別的東西。發掘工作進展還算比較順利,考古隊員成功找到了進入墓室的隧道。當考古人員進入墓室時,被震驚了。

當皇帝的棺木被打開後那些考古學家非常吃驚,連臉色瞬間發生變化,因為這麼多年對帝王的葬姿是怎麼擺放的都不得而知,但是這一次解開了困擾考古界百年的謎底。

根據專家反饋他們看到的葬姿是這樣,孝端的屍體已經腐爛了,整個人是側卧的狀態,頭部朝西邊,腳部朝東邊並且交叉重疊,雙手放到腰部。另外還發現她的屍體還鋪上一層織金妝花綢緞。

孝靖皇后的屍體跟她的也差不多,屍體被蓋上織棉被,側卧著,腳也是朝向東,就是葬姿不太一樣。從那些剩下的骨架看,右手放在頭部,左手發在腰的中部。

再到皇帝的葬姿也很讓人吃驚,屍體鋪上一層棉被,還沒有完全腐爛。跟皇后不一樣的他是仰卧,面部朝上,兩腿的形態不一樣,但都是向外撇開的。右手放在頭部的右側,左手放在腹部,而且手中還有一串念珠。

整個墓室金碧輝煌,各種字畫、織錦色彩絢麗,陪葬的珠寶閃閃發光。不過,這些寶物已經有三百多年歷史了。墓室進入空氣、光線後,各種珍貴字畫、絲織品迅速腐化。由於當時的特殊的時代背景和有限的文物保護技術,導致定陵內的大量文物受到氧化和破壞。

無數奇珍異寶頃刻間灰飛煙滅,絲織品變硬腐化,三口金絲楠木精製而成的巨大紅漆棺槨直接被毀壞丟棄,就連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屍體都遭到了挫骨揚灰,給歷史文物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令人痛恨惋惜。定陵文物保護的組織工作也進行的極其混亂。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三副楠木棺槨,竟被當做垃圾直接扔掉了。

各種珍貴文物被破壞,讓社會各界人士痛心疾首,他們紛紛請求停止對帝王陵墓的發掘。但郭沫若、吳晗卻絲毫沒有從中吸取教訓,他們又要求對長陵進行發掘。好在周恩來總理否決了長陵的發掘計劃。

定陵的發掘,讓各地躍躍欲試。很多地方都開啟了帝王陵墓發掘計劃。1960年乾陵(唐高宗、武則天的陵墓)地宮墓道被成功發現,陝西地方隨後準備發掘乾陵。郭沫若對乾陵的發掘興奮不已,他一直想一睹地宮中陪葬的王羲之《蘭亭集序》的風采。於是郭沫若親自去遊說周恩來總理。周總理則回復道:「十年內不開帝王陵」。乾陵最終躲過一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愛游天下 的精彩文章:

TAG:我愛游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