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景泰藍和琺琅彩,別傻傻分不清楚!

景泰藍和琺琅彩,別傻傻分不清楚!

景泰藍這個名字,對於中國人來說,簡直不要太熟悉,它是中國著名特種工藝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六百多年從未因歲月而磨滅。

景泰藍銅胎金絲吉祥花卉紋瓶

當然,景泰藍只是比較方便的稱呼,其正名叫「銅胎掐絲琺琅」,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琅」,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琅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瓷器器物 。到了明代景泰年間,這種製造工藝達到了頂峰,製作出的工藝最精美,使用的琺琅釉以藍色為主,所以後人就直接把這種琺琅器稱為「景泰藍「了。

景泰藍初創時屬於宮廷藝術,從一出生就打上了「御用」的烙印,幾百年來一直被譽為重器,製造出了很多禮器和祭器,用來顯示皇威、帝尊。到現在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

景泰藍上的「嵌琺琅」指的是一種琺琅工藝。藏品如需出手,一伍八,二七壹八,伍叄叄一,汪女士。琺琅器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源自波斯的銅胎掐絲琺琅,約在蒙元時期傳至中國,明代開始大量燒制,並於景泰年間達到了一個高峰,這就是「景泰藍」了,此後,景泰藍就成了銅胎掐絲琺琅器的代稱。還有一種是來自歐洲的畫琺琅工藝,它的傳入時間比較晚,約在清康熙年間。

景泰藍製作複雜,用細扁銅絲做線條,在銅質的胎上捏指出人種圖案花紋,再將五彩琺琅點填在其中,經燒紙制,磨平鍍金而成。景泰藍以典雅的造型、豐富的紋樣、莊重的色彩著稱,被譽為「一件景泰藍,十件官窯器」。

現如今,景泰藍在五洲四海名聲大震,收到了各國人民的喜愛和稱讚。1904年聖路易斯世博會,中國景泰藍榮獲頭等獎。來自宮廷里的那一抹藍,註定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不朽的的明亮色彩。

景泰藍饕餮紋三足鼎?

說起景泰藍,知道的人很多,而提到琺琅彩瓷器,恐怕就很少有人了解。事實上,這兩種器物所採用的原料——琺琅是相同的,只是製作工藝大相徑庭罷了。歷史也比不上景泰藍的悠久,是直至清代才出現的新品種。清代的皇帝,特別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人都很愛好瓷器,琺琅彩瓷就是在康熙時期引進國。

瓷胎畫琺琅是琺琅彩瓷的正式名稱,是將畫琺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種釉上彩瓷。琺琅彩瓷的裝飾工藝,即琺琅彩,也稱為瓷胎畫琺琅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於犒賞功臣。據清宮造辦處的文獻檔案記載,其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辦處琺琅作的匠師將銅胎畫琺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製的新瓷器品種。

雍琺琅彩的彩料更為豐富,有色地彩繪,但更多的採用了白地彩繪。白地彩繪能更好地突出琺琅彩釉的艷麗鮮亮。雍正琺琅彩紋飾多為山水、竹石、花鳥等景物,同時在繪畫中配以相應的詩句,溶詩、書、畫於一體,別有風味,顯得更加高雅。

瓷胎畫琺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複的雍榮華貴,使琺琅,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集中西風韻於一身,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

清 琺琅彩錦雞花卉詩文雙耳瓶

那麼景泰藍和琺琅彩是一種嗎?

不是,這兩個的原料應該是不同的,工藝、流程也不同。琺琅彩瓷的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琅」。是國外傳入的一種裝飾技法,後人稱「古月軒」,國外稱「薔薇彩」。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於犒賞功臣。琺琅彩盛於雍正、乾隆年間,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

景泰藍外觀造型莊重,氣勢朗闊,大器已成而鋒芒不露,繁複之處的製作工藝也非常的考究。整件藝術品,瓶體呈現出豐滿的瓜瓣形。瓶頸、身、底相接處為銅線鎏金,瓶身上龍、鳳各居一半。龍是祥龍,張口旋身,凝目望鳳;鳳是吉鳳,展翅翹尾,舉目眺龍,一派祥和之氣。龍鳳圖案是吉祥幸運的象徵:龍能治水,鳳是百鳥之王。人們借這個圖案來期盼風調雨順、百鳥合鳴的太平景象。這樣一款兼具華美造型和美好寓意的景泰藍工藝藝術品,不僅彰顯精緻品位,而且散發出獨具的人文之氣。

眼下,受到國外藏家和世界各大藝術機構重金的影響,景泰藍藝術品開始在國內拍賣市場嶄露頭角,而明清兩朝的景泰藍、琺琅彩等尤為受追捧,在各大拍賣會上頻頻出現千萬天價。俗話說,「收藏若無景泰藍,藏盡天下也枉然」,這句話充分證明了景泰藍(琺琅)的收藏一直在收藏家的心中佔有重要地位。

清 景泰藍人物花卉開光象耳賞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草木中人 的精彩文章:

八大山人:以書入畫,以畫入書,畫出了靈性

TAG:草木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