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些書,值得一讀

這些書,值得一讀

火熱的六月,世界盃來襲,緊接著的七月八月,廣大學子即將迎來久違的暑假。相信不少網友的暑期計劃里,讀書應該是必備之選項。術業有專攻,其他領域小編不擅長,但是說起地震科普,還是有自信給大家推薦一份靠譜的書單。這些防震減災科普圖書,值得一讀……

No.1《中國大地震》

《中國大地震》真實記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所遭襲的幾次最慘烈大地震。從猝發人口稠密地區的邢台大地震,到成功預報堪稱"世界奇蹟"的海城大地震;從慘絕人寰的唐山大地震,到山崩地裂、江河倒懸的汶川特大地震……每一個細節都經過歷史印證,每一段文字都讓人訇然心動!其中揭秘的許多被歲月塵封的歷史真相更令人深深震撼!同時,它描述的不僅僅是中國地震預報50多年探索的艱辛歷程和地震學家的坎坷命運,也不僅僅是人類意志與生命在大災難大毀滅面前的渺小與脆弱,而且以廣闊的視角展示地球、宇宙乃至天體運行的神奇造化和人類未解之謎,以真摯的悲憫情懷錶達對大自然法則的敬畏,對生命和尊嚴的禮讚!

應急管理部副部長、中國地震局局長鄭國光親自為本書作序,他指出這「是一部展現中國地震預報和防震抗震50多年艱辛探索的紀實文學著作,既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又是一部難得的防震減災科普讀本。」

No.2-3:院士談減輕自然災害《地震災害》、《火山災害》

(都是陳顒院士編的,就放在一起說了。)

這是一套有關自然災害的科普叢書,一位院士的傾心之作。

本套叢書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地學部主任、中國地震局科技委主任、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陳顒先生最新創作,立言「自然災害」,又未拘泥於「災害」的一般陳述,對「災害」作為自然現象的科學價值和造福人類的現實意義也給予了必要的關注。這既是研究自然現象的認識論問題,也是興利避害、對待自然災害的方法論問題。

本套叢書短小精幹,以圖片為主,輔以文字,語言通俗,形式活潑,具有科學性、趣味性、可讀性;在材料選取、理論認識方面,均力求新穎、深刻,不負「科普」的宗旨。

No.4-5:地震探索之旅系列從書《超級寶寶的遊歷》、《地震探秘記》、《防震減災縱橫談》

《超級寶寶的遊歷》

該書向少兒普及防震避災的相關知識,用通俗易懂的卡通風格,風趣形象地解釋了各種嚴謹的科學原理和知識,用豐富的圖示,展現了當地震發生時,該如何正確應對的方法。該書由超級寶寶和超靈犬,帶領小讀者了解地震形成的原理,以及地震造成的破環和影響,同時深入淺出地展現了應對地震的各種措施,有效地加強了防震避災知識普及,進一步提升了少兒和家長對地震災害的正確認知。

《地震探秘記》

地震,對很多人而言,未曾經歷或經歷很少,地震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發生?何時發生?在這本書中,青少年可以從他們熟悉的語言和視覺形象中,從認識地球開始,了解地震與地球的關係;探求地震現象的方方面面,從而科學地認識地震災害,學會如何與地震災害打交道,進而科學地防震避險。

《防震減災縱橫談》

本書是一本面向具有中等文化程度讀者的科普讀物,同時也可作為防震減災科普工作的參考資料。本書重點介紹了地震的科普知識以及相關的地球物理和地質基本概念,在此基礎上較詳細地介紹了地震災害發生的原因和機理,重點講述了在地震災害發生之前如何防備,在地震時如何應急避險以及震後如何度過災害應急期,並介紹了相關的自救互救、衛生救援、災後防疫和心理健康等知識。

No6:《活躍的地球——板塊構造趣談》

本書是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向第31屆國際地質大會推薦的中級科普讀物,由美國權威地質學家W.J.基奧斯、R.I.蒂林編撰。為什麼地震和火山常常發生在地球上的一些特定地區?阿爾卑斯和喜馬拉雅這樣的山脈是怎樣形成的?地球為什麼這麼不穩定?……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答案。本書即立足於20世紀60年代初出現的板塊構造學說,力避科學理論、知識的堆砌和說教,以空間和時間上的廣闊視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帶領讀者在輕鬆閱讀中,尋找以上問題的答案。

這些圖書,同時也是中國地震局重點推薦的科普圖書,在中國地震局官網上有更為詳細的展示頁面,大家了解詳情可以點擊:http://www.cea.gov.cn/publish/dizhenj/464/756/103405/index.htm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北地震 的精彩文章:

TAG:河北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