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想讓孩子變得合作、友善,父母應該讓孩子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

想讓孩子變得合作、友善,父母應該讓孩子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

如果父母想讓孩子變得合作、友善,最大限度的促進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感的形成,使孩子變得更活躍和開朗,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家庭環境。最重要的一點是,讓孩子在平等的環境中生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

「在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責,在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鬥,在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愧疚,在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在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等等。可以說孩子的成長如這首詩說的那樣,都是在環境的影響下成長的。孩子在幼兒時期都是在家庭中度過的,而且要完全依賴別人,所以家庭的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對待孩子存在著以下幾種教養方式:

1、溺愛型

父母對孩子的要求無條件的滿足和接受,哪怕是孩子做了錯事也會為其申辯,這種家庭只以孩子為中心,孩子很容易形成扭曲的性格。

2、嚴厲型

父母經常以嚴厲、頑固的態度去制止或者訓導孩子,嚴格的控制孩子的一舉一動。往往孩子只是表面服從,心裡不服。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通常喜歡逃避現實,成為一個陽奉陰違的人。

3、干涉型

父母為了孩子變得更好,事無巨細的照顧孩子,在這種類型父母的教育下孩子的身心發育遲緩,遇到事情耐受力差,沒有獨立的靈魂,很難有遠大的目標和理想。

4、民主型

父母之間感情和睦,家庭氛圍融洽,對孩子有足夠的耐心和關心,給孩子必要的幫助和鼓勵。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權益,給孩子適當的獨立和自由。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會變得合作、友善有著較好的適應能力,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對家庭的責任感。所以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生活環境。

特此聲明:此文章為作者的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中寶貝 的精彩文章:

父母想讓孩子獨立,將來立足於社會,該怎麼培養?

TAG:夢中寶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