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奪門之變」發生時,手握兵權的于謙為何不鎮壓,最終自己慘死

「奪門之變」發生時,手握兵權的于謙為何不鎮壓,最終自己慘死

明朝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讓明英宗復辟,從而讓民族英雄于謙慘遭橫禍。這不免讓人感到非常痛心和惋惜。有網友認為,如果于謙能夠早做謀劃,早做打算,斷不至於走到那一刻悲劇的結局。

怎麼謀劃呢?網友提出了三個假設——

其一,假如于謙扶明代宗上台後,把明英宗、王振的所有黨羽清除掉,後來就不會發生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發動「奪門之變」這樣的事情了。

其二,假如于謙想辦法阻止明英宗回國;或者允許他回國,但攛掇明代宗把明英宗神不知鬼不覺幹掉,後面就不會再有明英宗復辟一說。

(于謙雕像)

其三,假如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在發動「奪門之變」的時候,手握大權的于謙,立刻調動軍隊把這場政變鎮壓下去。並把這場政變,定性為叛亂。那麼,明朝就不會回到明英宗的手裡,于謙也不會被害死了。

這三個假設于謙全沒有做,最終眼睜睜地看著明英宗復辟,而且從容地上朝,等著明英宗把他抓起來處死。有人因此下了「書生誤國」的結論。

我們姑且不說這些假設,是受權謀思想影響下的想法,就算于謙真的這麼做了,真的使用了權謀,他真的就能取得成功嗎?

其實未必。我舉三點證明我的觀點。

第一,于謙為什麼能夠粉碎瓦剌的陰謀,保住大明江山沒有變成第二個南宋,正是因為他沒有行權謀之事。

(明英宗畫像)

當時,他之所以能夠獲得朝堂上下的一致認可,獲得太后的支持,獲得老百姓的擁戴,同心協力,打贏北京保衛戰。就是他沒有私心,不搞權謀。他信守「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這句聖賢話,說服了所有的人,不上瓦剌的當,擁戴明代宗,最後粉碎了瓦剌的陰謀。

但凡于謙當時有點什麼私心,朝廷就可以陷入內部鬥爭,這場仗還打得贏嗎?(南宋最後階段之所以失敗,就與大臣們互相爭權奪利,勾心鬥角不無關係。)

第二,于謙如果阻止明英宗回國,或者明英宗回國後,他攛掇明代宗把明英宗暗害。明代宗倒是可以坐穩天下,但是,明代宗看到這樣一個「手段毒辣」的于謙,他還會那樣信任於謙嗎?還會凡事都去找于謙商量,讓于謙拿主意嗎?很可能他就會想辦法除掉于謙了。

明代宗最後之所以失敗,關鍵是他的兒子早夭了,他又生了重病,給那些投機者機會。如果于謙也考慮自己的得失,就算幹掉明英宗,最後還只能是明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當皇帝。那時候,朱見深會怎麼收拾殺掉他爹的于謙呢?

第三,如果「奪門之變」的時候,于謙動用軍隊把這一場政變打壓下去了,明代宗又病體沉重,于謙勝利後,該擁戴誰為皇帝呢?他要是擁戴一個明朝宗室里的人,那他和漢朝的那些權臣有什麼區別。

(明代宗畫像)

權臣當政,因為名不正言不順,中國從古至今,從未出現過太平。在皇權社會裡,只有明君出現,才會有太平盛世。權臣再能,他也做不到這一點。

所以,可以說,于謙就算做了這樣的事,他也未必能成功。

更何況,于謙根本不會做這樣的事。

于謙是個忠臣、能臣、直臣,但他不是一個權臣。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于謙為什麼在後世獲得崇高的讚譽?就是他用整整一生的作為,踐行了他詩中所寫的這兩句話!

(參考資料:《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歷史真相 的精彩文章:

劉基生病,朱元璋讓胡惟庸派御醫診治,為何治後反而迅速去世
清朝這個大臣,比和珅更得乾隆寵愛,乾隆封他為異姓王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