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檢驗科的「VAR」 突破「蟲蟲」困難

檢驗科的「VAR」 突破「蟲蟲」困難

作者:湖北省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王裔雄 楊業偉 陳存博

圖片提供:楊業偉

2018年的夏天,世界盃瘋狂來臨,在小組賽正如火如荼進行的時候,「VAR」突然進入我們的視野。那是瑞典和韓國隊的比賽,VAR協助主裁判給瑞典隊點球殺死了比賽;另外一場比賽日本對陣哥倫比亞,又是VAR協助主裁禁區內判罰點球並罰下哥隊一人,最終日本隊創造了歷史!

VAR到底是誰?VAR全稱是「視頻助理裁判」,其實質是使用視頻回放技術幫助主裁判作出正確判罰決定。說白了就是個慢鏡頭回放技術,幫助裁判判斷場內的比賽情況,以做出正確的裁決。這是世界盃首次使用此技術,但是在檢驗科內使用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科室在2015年搬遷新址以後,使用了糞便處理工作站,這在當時是三大常規領域裡面的新鮮事物,因為血、尿常規已經具備很成熟的全自動檢測手段,都有了自己成熟的「VAR」體系,唯獨大便檢測,因為其特殊性,全自動化「VAR」的進展一直很慢。全自動糞便儀器在我科使用三年以來不斷完善,在不斷改良中,對於紅、白細胞,脂肪球、隱血的判斷準確率已提高很多,而最近的一次發現,讓我們對於這個「VAR」又有了新的認識:

圖一 「馬賽迴旋」難逃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就在幾天前的一個上午,大家都在各自緊鑼密鼓的的處理標本,在糞便處理站檢測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標本中有這樣一張圖片,咋一看我們以為是食物殘渣或者是其他雜質,但經驗豐富的楊業偉和陳存博兩位老師覺得事實沒那麼簡單,整個物體貌似規則的生物體狀出現在屏幕的右下角,由於在糞便處理站鏡下抓拍的過程中,僅僅抓拍到了一張寶貴的圖像,而且從局部抖動的圖像可以看出,它應該是在環狀運動中,好像「馬賽迴旋」過人一般想從圖像中逃走,已經快逃出整個視野,無奈這個鬼魅一般的傢伙,還是被糞便工作站的「VAR」捕獲到一絲蹤跡,留下一個問號般的身影,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於是,我們將工作站的樣本單獨取出,將其放置顯微鏡下塗片觀看,看是否還能覓得蹤跡,果然發現了它,原來就是人體內的寄生蟲,在鏡下大大小小發現了一些,但也並不是很多,我們還在鏡下不停的尋找,想找到蟲卵進行鑒定,卻無跡可尋。於是我們拍了一些照片比照寄生蟲鑒定專業書籍裡面的圖片,和文字描述試圖能夠按圖索驥待其身份認定後將其捉拿,而且我們還將蟲蟲活動視頻和靜止圖片發到檢驗專業微信群裡面,讓專業有經驗的老師們幫我們一起鑒定,最終確定為糞類圓線蟲。

兇手檔案:糞類圓線蟲是一種兼性寄生蟲。生活史包括自生世代和寄生世代,在寄生世代中,成蟲主要在宿主(如人、狗、貓等)小腸內寄生,幼蟲可侵入肺、腦、肝、腎等組織器官,引起糞類圓線蟲病。糞類圓線蟲在宿主體內的生活階段包括成蟲、蟲卵、桿狀蚴和絲狀蚴。在濕熱地區尤其常見。幼蟲隨宿主糞便排出,通過宿主腳部皮膚再回到宿主體內,被血流帶到肺。穿過氣管入消化道,在大腸內定居,成熟併產卵。

圖2 你蛇形前進「幾」個意思

圖3 真相大白水落石出 你還知道畫個句號啊

至此,經過小夥伴們的共同努力,多方求助及自我仔細觀察對照認定後,終將將糞便工作站「VAR」觀察到的兇手緝拿歸案。後期,我們還將跟蹤患者病情情況,並諮詢患者疾病與之相關聯程度。由於患者糞便隱血陽性,並伴隨嘔吐腹瀉癥狀,體內脫水伴隨電解質紊亂,可回訪醫生患者病情導致主因是否與寄生蟲相關,還可再次檢測糞便排除樣本是否有可能是被其他雜質等污染所致,以提高診斷的可靠性及臨床癥狀與檢驗結果的一致性。寄生蟲診斷是檢驗行業為數不多的可以作為臨床診斷報告發出的檢測項目,由於現在臨床樣本數量增多,我們一定要在糞便工作站先進的「VAR」的幫助下,盡量減少各種誤診漏診的情況,為臨床的快速準確診治提供最有效的幫助!

湖北省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國家三級乙等綜合醫院

全國縣級百強醫院

醫學檢驗科下設臨床血液、體液學檢驗,臨床生化檢驗,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臨床免疫學檢驗,臨床分子生物學檢驗五個檢驗亞學科專業。實驗室總體上是開放式一體化(面積約1500平方米)的格局,下設三個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設計先進,規劃合理,功能完善。全科現有工作人員41名,其中主任技師1名,副主任技師4名,主管技師15名,檢驗技師19名,檢驗醫師2名,可參與臨床溝通和諮詢;其中研究生2人,在讀研究生7人。

檢驗視界網微信平台獨家首發,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檢驗視界網 的精彩文章:

檢驗申請單,不是「隨便」開!
被遺漏的厭氧菌感染

TAG:檢驗視界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