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結構性寬鬆能否治癒中國式錢荒?

結構性寬鬆能否治癒中國式錢荒?

進入2018年二季度,國內便發生流動性緊張問題,不僅是股市大跌、債市違約、貨幣市場利率上升,就連大型國有銀行都深感資金面的不足。正試圖通過發行同業存單來緩解資金面不足。而同業存單往往是中小銀行為了應對流動性不足時才使用的權宜之策。

實際上,流動性供求矛盾最嚴重的時候當屬2013年,2013年6月,銀行間市場代表性的7天期回購利率R007最高漲至11.62%,創下歷史極值。另外,2011年6月,R007最高漲至9.04%,也是歷史上較高值。所以,今年中國發生的錢荒現象。馬上就引起決策層的高度關注。

於是央行分別在4月份和6月份兩次宣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特別是6月24日的這次定向降准,在無其他貨幣工具對沖的情況下,釋放了總規模達7000億的流動性,以緩解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同時,還通過「債轉股」的方式來緩解金融機構可能會發生的中小企業到期債務的風險。

現在問題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次錢荒發生呢?為此,專家們的解釋基本都是,美聯儲加息和縮表,中國央行貨幣政策也只能收緊,這才導致國內流動性不足,現在又適逢年中,各銀行要面臨MPA的考核,這才會發生比較嚴重的錢荒問題。

而我們認為,上述理由也確實是導致近期國內出現錢荒的原因之一,但這些恐怕還不足以導致國內近期全面爆發的錢荒問題。錢荒更直接的原因應該還有其他幾大因素:

首先,美聯儲收緊貨幣,中國今年恰逢致力於金融去槓桿、打壓制影子銀行。而金融去槓桿等這些對於依賴於融資和槓桿進行大肆擴張的民企影響最大。在金融去槓桿的背景下,很多企業本來靠融資還債的渠道關閉了,於是債券市場就發生了大面積的違約。

數據顯示,2018年至今,中國已發生21宗債券市場違約事件,合共違約公司債金額達人民幣20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41%,其中,70%的違約債券發行人為民營企業。

當債券市場出現違約,信用馬上出現危機,市場上雖然也不缺錢,但是大家都不敢再投錢了。近日,東方園林擬發債10億卻僅募集到5000萬元。所以,信用危機發生後,錢荒問題很快會出現。

再者,國內實際上並不缺乏流動性,因為央行除了定向降准之外,還通過逆回購、MLF等中短期的貨幣工具,向市場注入了大量資金。但是,房地產市場的過度繁榮,使得大量的資金都跑向各中小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於是。國內南至西雙版納,東至吉林丹東市,幾乎所有中小城市的房價都拉升一遍。正是因為房地產有賺錢效應,資金都流向了房地產市場。所以,國內出現流動性不足的情況就在所難免。

最後,由於銀行存款利率長期偏低,儲戶存款積極性低下,於是大量的存款都流向了寶寶類貨幣基金。而貨幣基金通過聚沙成塔的方式,把社會存量資金收籠起來,然後再與金融機構談判,拿到一個更高利率出藉資金。而這樣不僅銀行的融資成本被推高了,而且大量的流動性在貨幣市場上空轉,沒有真正流到急需的實體經濟中去。

面對當前中國出現的錢荒,主要還是結構性問題,如果僅僅靠央行的定向降准,恐怕對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問題起到的作用很有限。那麼,如何才能通過多管齊下的方式,來徹底根治好當前的錢荒問題呢?

首先,必須要給房地產市場降溫。今年上半年,為了解決各地高庫存問題,二三四線城市都放鬆了對房地產的調控,於是造成熱點城市房價的大漲。下半年必須要進行控制,要給過熱的房地產市場降溫。讓炒房者短期內失去賺錢效應,這樣房地產領域的資金才會迴流。

再者,利率市場化的最後一步驟就是放鬆對存款利率的管制,現在應該放開對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各銀行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來調整利率。又鑒於大額存單的面世,銀行可以通過上調大額存單的利率來拉近與貨幣的差距,並通過無風險收益,來吸引大儲戶資金迴流。

最後,通過多渠道來解決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目前似乎只有通過銀行間接融資才能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但事實上,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的直接融資渠道有很多。

比如建立中小微企業股權交易所、允許中小企業發行債券、大力發展小貸公司、加快中小企業進入創業板IPO的步伐。事實上,僅靠一二次定向降准很難緩解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困境的,只能緩解其危機。而唯有更好的盤活社會存量資金,才能服務於普惠金融,對於提振中國經濟起到積極作用。

美聯儲加息是導致國內發生錢荒的一個因素。中國發生的錢荒問題,其根本就是去槓桿力度偏大而導致信用危機,同時資金流向了樓市和貨幣基金,這才導致股市、債市、銀行體系和實體經濟的流動性不足。所以要解決錢荒問題,需要通過多管齊下,如果僅是靠一二次定向降准恐怕難以取得滿意的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執著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中國式錢荒來臨 存量資金都去哪兒了?
美聯儲加息在即 中國經濟該如何應對?

TAG:不執著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