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裝配式建築的應用

裝配式建築的應用

前言

一、北美輕鋼建築技術

我在2001年前後,根據美國鋼鐵協會、北美鋼骨架聯盟、美國住宅和城市發展部研究中心的資料,分別編寫了:

■《輕鋼(木)骨架住宅結構設計》——介紹了輕骨架建築基礎設計理論;

■《低層輕鋼骨架住宅設計——工程計算》——介紹了輕鋼構件的安全係數設計方法;

■《低層輕鋼骨架住宅設計、製造與裝配》——介紹了輕鋼骨架住宅選型設計方法;

■《輕鋼骨架住宅》——介紹了輕鋼骨架住宅的裝配工藝、生產設備(或裝配生產線)和裝配工具。

■《住宅結構節點詳圖》——介紹了各種輕骨架建築的節點設計詳圖。

把正真北美原創的、特別簡單的、特別適合DIY的冷軋輕鋼建築技術系統介紹進中國建築行業。

?

二、中國輕鋼建築所走的彎路

自從十多年前,澳新企業帶著Q500鋼材,以及「採用一台設備,製造一根龍骨,建造一棟房屋」的狹隘的冷軋輕鋼設計和建造技術進入中國後,正真北美原創的、特別簡單的、特別適合DIY的冷軋輕鋼建築技術幾乎就從中國銷聲匿跡。造成十幾年來,中國冷軋輕鋼建築技術停滯不前。

目前大概只有山東大象房屋、湖北華新頓公司、上海鋼之傑公司還在,或還會使用北美原創的、特別簡單的、特別適合DIY的冷軋輕鋼技術設計、製造和安裝冷軋輕鋼建築外,在中國大陸基本已經沒有人會,或懂這種真正的,北美原創的、特別簡單的、特別適合DIY的冷軋輕鋼建築技術了。

由於「採用一台設備,製造一根龍骨,建造一棟房屋」這種狹隘的冷軋輕鋼設計和建造技術的誤導,造成如今中國大陸大部分冷軋輕鋼企業、員工,尤其是最近幾年才進入這個行業的企業和員工,都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種真正的,北美原創的、特別簡單的、特別適合DIY的冷軋輕鋼建造技術存在。

現在,中國的冷軋輕鋼建築企業老闆和技術人員離開了所謂的設計軟體和全自動設備,就無從下手,不知道這麼設計和建造冷軋輕鋼建築了。

這就把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冷軋輕鋼設計、製造與安裝)搞的無比複雜。至今為止,採用澳新設備的企業,還沒有建造過一個像樣的高檔樓盤。

澳新設備致命的弱點是採用桁架結構來建造樓面系統和屋面系統。桁架系統用於屋面系統還勉勉強強(但是做不了複雜屋頂系統,尤其是閣樓空間)。對於住宅來說,樓面跨度一般都小於6米,採用桁架系統確實好笑,是典型的「把簡單事情複雜化」的案例(本來一根C型托梁就可以搞定的事情,非要採用無數的C型構件和無數的螺釘來組裝一根樓面桁架)。

至今為止,採用澳新設備建造的輕鋼建築與18年前採用國產設備製造和建造的高檔輕鋼別墅樓盤(北京納帕溪谷別墅群和成都麓山國際別墅群)相比,不論是建築造型、還是內外裝修效果和質量,都至少落後10多年以上。

三、「箱式」、「背靠背式」、或「組合大梁」

本案例採用的是北美原創的、特別簡單的、特別適合DIY的冷軋輕鋼建築技術——「箱式」、「背靠背式」、或「組合大梁」。

「採用一台設備,製造一根龍骨,建造一棟房屋」的狹隘的冷軋輕鋼設計和建造技術,是無法設計和建造出這種大跨度的「箱式」、「背靠背式」、或「組合大梁」。

?

四、實腹樓層托梁

本案例採用的是北美原創的、特別簡單的、特別適合DIY的冷軋輕鋼建築技術——實腹樓層托梁。

「採用一台設備,製造一根龍骨,建造一棟房屋」這種狹隘的冷軋輕鋼設計和建造技術,只能緩慢的製造數不清的構件、並採用無數的自攻螺釘來組裝樓層桁架。而這種真正的,北美原創的、特別簡單的、特別適合DIY的冷軋輕鋼建造技術是採用實腹冷軋輕鋼龍骨,加工速度快(單一構件)、構件強度大(支撐跨度大)。

但是,目前中國大陸大部分冷軋輕鋼企業、員工,尤其是最近幾年才進入這個行業的企業和員工,都不知道冷軋輕鋼樓面系統應該採用這種實腹樓面托梁。仍然採用笨拙的技術,緩慢的製造數不清的構件、並採用無數的自攻螺釘來組裝樓層桁架。

?五、輕鋼-輕木混合結構

本案例屋頂部分採用了一些2×4輕木構件和一些重木結構,屬於混合結構建築。

因為對於普通消費者,甚至是建築工人,使用木材構件(包括釘子)的技能一般會優於使用冷軋鋼構件(包括自攻螺釘)。所以在冷軋輕鋼建築中,部分使用2×4輕木和一些重木結構,會使裝修工作變得簡單。例如,如果檐口是2×4輕木,那麼裝修起來就簡單多了;另外,如果希望裸露屋頂梁(一般情況下會通過裝修的方法在屋頂做一些假梁),採用重木結構就不需要做假梁了。

我在《住宅結構節點詳圖》一書的第六章,專門介紹了冷軋鋼(CFS)和木材骨架混合節點詳圖。

輕鋼建築中可以摻雜一些2×4輕木牆、2×4輕木屋頂椽子或桁架、或只是在屋頂椽子檐口處接一節2×4輕木構件,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成章住宅產業化 的精彩文章:

TAG:丁成章住宅產業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