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做好產前胎兒評估,讓寶寶平安出生

做好產前胎兒評估,讓寶寶平安出生

原標題:做好產前胎兒評估,讓寶寶平安出生


子宮提供胎兒有如「皇宮」般的保護,但身在皇宮內的胎兒,與外界始終保持「庭院深深深幾許」的距離感,為確保胎兒可順利生出,隨時掌握胎兒的動靜,是孕媽咪不可忽略的功課之一!


胎動是胎兒健康的指標


台灣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蘇聖淵提醒,想要避免此悲劇的發生,必須適時掌握胎兒的動靜,對孕媽咪而言,妊娠26~27周起,每天要認真數胎動,並且按時接受產檢,因為每一次的產檢就是評估胎兒平安與否的時機。


他補充,在產檢的過程中,醫師會針對胎兒的基因、染色體、器官結構、生長發育是否符合該周數應有的水平、胎兒的心跳與活動力等項目進行評估,有的檢查是「一試定終身」,但像胎兒的心跳與活動力是動態變化,需要隨時關注,光靠周期性的產檢,掌握程度有限。


蘇聖淵醫師指出,要對胎兒的健康狀況進行評估,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孕媽咪每天應定時量測胎動,因胎動是胎兒健康及活動力的指標,當有所異常時,儘速就醫並逐步進行必要的檢查,以了解胎兒狀況為何。

孕婦自行量胎動


胎動,可說是胎兒刷存在感的唯一方式,而孕媽咪就靠胎動感受胎兒真實存在的具體感覺,同時也是窺探胎兒健康的最簡單方式。如果胎動明顯減少,甚至不動,有可能是胎兒無法獲得足夠養分的徵兆之一,更是胎兒面臨危險的訊號。


蘇聖淵醫師指出,自妊娠26~27周起,孕媽咪固定在每天晚餐後1小時觀察胎動,因危這時血糖濃度較高,可供給胎兒養分並刺激其有所活動,孕媽咪也容易感受到胎動。若胎兒得不到足夠的養分,胎兒便沒有力氣活動,自然不易感受到胎動,在1小時內至少要有8~10次的胎動,表示胎兒狀況不錯,建議將每日測量胎動的結果做成紀錄。


有時胎兒在休息,孕媽咪無法感覺到明顯的胎動,可吃點東西以轉換為血糖或孕媽咪搖搖肚皮、起身活動一下刺激胎兒活動,然後再觀察1小時,如仍無明顯胎動,建議儘速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


胎心音監視器

當孕媽咪感覺胎動異常時,到醫院接受的第一項檢查,就是裝上胎心音監視器,進行約40分鐘的監測,即所謂的非壓力性測試(Non-stress test, NST)。蘇聖淵醫師表示,心跳是觀察胎兒活動力良好與否的好方式,如果胎兒有活動,曲線會呈鋸齒狀變化,活動較大時,心跳會上升,以此觀察胎兒活動狀況。他進一步指出,可從測量數據進行以下4點判讀胎兒狀況:


1、平均心跳


正常狀況下,胎兒平均心跳速度介於每分鐘110~160下之間


2、變異性


胎兒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交互作用,會造成心跳速度出現忽快忽慢的交替,稱為變異性。從胎兒心跳基準線的上下起伏可看出變異性為何,變異性愈好,代表胎兒獲得的供氧量足夠,基準線看來有如鋸齒狀,變異性大致沒問題。反之,基準線趨於平緩則代表變異性減少,可能是胎兒處於不利狀況,需要接受進一步的評估。

3、心跳加速


胎兒每分鐘心跳高於基準線15次且持續15秒以上。


4、心跳減速


胎兒每分鐘心跳低於基準線15次且持續15秒以上。

蘇聖淵醫師指出,若在20分鐘內,心跳有2次以上的增速,表示胎兒活動力可以,或是只要心跳基準線與變異性都行,就算沒有增速也沒關係,但希望沒有減速情況發生。若是有減速情況,則要評估基準線是否在標準範圍(每分鐘110至160下)內及心跳變異性的情況。另外,心跳減速的變化還需配合子宮收縮一併觀察,以了解胎兒心跳減速可能的原因。簡單而言,只要心跳的基準線、變異性有出現異常或心跳有減速的情況,就需要進一步評估胎兒與母體的狀況。


提高警覺 讓胎兒平安出生


懷孕到生產,真的是一段既幸福卻又充滿挑戰的過程,雖然大部分的孕媽咪如願迎來小生命,但也不乏胎兒與父母緣淺的不幸案例,或是出生後有嚴重的後遺症。畢竟,在子宮內的胎兒無法適時表達不適,所幸,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出多項評估胎兒健康狀況的方法。然而,也需要孕媽咪提高警覺,讓產科醫師可及時出手相助,避免悲劇悄悄發生。


蘇聖淵醫師指出,屬於高危妊娠的孕婦,如胎兒生長遲滯、妊娠糖尿病、子癇前症、胎盤早期剝離等,因懷疑是否有足夠的營養供給胎兒,因此產檢的頻率需要醫師個別評估。尤其是妊娠36周以上時,一般孕婦是每周一次,高危妊娠則需視孕婦個別狀況、胎動情況另做安排,請孕媽咪務必與醫師密切合作,確保胎兒平安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孕媽媽 的精彩文章:

TAG:好孕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