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籍書名中的「鐸」和「別裁」是什麼意思?

古籍書名中的「鐸」和「別裁」是什麼意思?

古代書名中的最後一個字,往往能概括出一本書的成書和編著方式,下面說一下「鐸」和「別裁」。

「鐸」,本指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時或有戰事時用的大鈴。這裡取其比喻意,有「號召」、「警戒」的意思,因而,編選的作品比較重視其思想內容,多能體現當時社會的道德規範和思想準則,有一定數量的作品不乏愛國主義的氣質,同時書中絕大多數作品是這個時期比較重要的作家的代表作。如清代張應昌編寫的《清詩鐸》等。

別裁

因編書者以溫柔敦厚的「詩教」、「文規」作標準分別去取,分體編排,故名「別裁集」。凡以「別裁」為名的書,選材廣泛,能照顧到一個時期各種風格的作品,一般都是質量較高的選本。清人沈德潛選編的《唐詩別裁》就是此類書的代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CTV4國寶檔案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請人代寫文章叫「捉刀」?
古籍書名中的「鈔」和「醇」是什麼意思?

TAG:CCTV4國寶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