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人點茶,中國優雅至極的美學

宋人點茶,中國優雅至極的美學

再也沒有一個朝代能像宋朝那樣優雅。

在茶上更是如此。

點茶,是茶史上最美的風景,美在茶味的甘淡,美在宋人點茶、鬥茶,美在宋人在茶上「作畫」。

只可惜這杯茶史上最美的茶湯,在近消失700年後,雖有復原的嘗試,但終究不能盡善盡美。

只能在詩詞古畫中,遙想當年點茶的風華。

|宋|人|的|美|學|

「點茶」,在唐末就已經出現,但那時點茶法並非主流,唐人自陸羽之後,改「粥茶法」為「煎茶法」。

在陸羽之前的「粥茶法」是這樣的:

直接在鍋(釜)里煮,鍋里燒開後投入茶葉,邊煮邊加入鹽、蔥、姜、橘皮等調料,再舀出,分發到各個碗里。

唐人陸羽前的「粥茶法」,因為加入了各種調料,就像「菜湯」一樣。

這種喝法,陸羽就已經看不慣了,所以在他的《茶經》中把這種飲茶法稱之為「溝中棄水」

陸羽將這種方法做了一定的改變和變化。

他將茶葉碾碎成碎末,將水燒開倒入茶末,放鹽倒出喝。

可見陸羽雖然已經做了變化,但是還是沒有擺脫舊有的影響。

但是這種將茶葉碾碎成末的做法卻開創了後來「點茶法」的先河。

宋劉松年《攆茶圖》中的部分點茶工具:茶磨、茶爐、茶瓶、茶盞、盞托。

宋人先將茶葉磨成粉末,再將黑盞預熱,將茶粉投入黑盞之中,注水壺(湯瓶)注水其中,水流極細,如蜻蜓輕點暮荷,故稱點茶。

磨茶粉

以開水燙盞,保持茶盞溫度,這樣才不會熱水注入溫度降低,建窯的黑盞「質厚難冷」最合適。

「茶色白,宜黑盞,紋如兔毫」的建窯兔毫盞備受推崇

而最為推崇的當屬「曜變天目盞」,堪稱碗中宇宙,色彩斑斕。

點茶十分考驗點茶技巧

點茶非常講究粉與水的比例,也是一碗好茶的關鍵,水分幾次注入。

用筷子或湯匙擊打茶湯,後來便是專業創造了一種器具——茶筅用來調和茶湯,使其泛起泡沫,凝而不散,顏色以奶白為上,浮起滿碗雪花,美如疏星在空。

在曜變天目盞的星空宇宙中,泛起層層雪浪。

宋人認為茶以味為上,香甘重滑,為味之全,最美全在甘甜,這在一開始就體現在茶餅的製作上。

製作團茶尤其講究,茶葉經過蒸青之後,要經入榨、研磨、過黃等程序,去除茶葉草青氣和茶膏,惟留馨香甘淡。徽宗時製成「龍團勝雪」之茶.每餅值四萬錢,珍貴無比。這種茶餅對原料的要求極高,它將檢出之茶只取當心一縷,用清泉漬之,光瑩如銀絲。宋代北苑貢茶有龍團、鳳團等名號。壓制茶餅用模,模具有銀模、銅模,圈有銀圈、銅圈、竹圈。模形有圓形、方形、棱形、花形、橢圓形等。模具上刻有龍鳳、花、草等圖紋。方形茶餅稱「鑄」,圓形茶餅稱「團」。

|宋|人|的|高|雅|樂|事|

鬥茶」是一項互相比拼點茶品質、點茶技術的娛樂活動,是宋人獨有的雅趣之戲。

他們喜歡聚在一起互相鬥茶,比誰的茶浮沫顏色更白、更多、更細膩,浮末凝而不散稱「咬盞」。

文人鬥茶是風趣文人鬥茶,多尋一選庭院,或一片竹林凈土,約上三三兩兩的人,帶上茶具一起鬥茶,分享私藏的奇茗。

宋徽宗《文會圖》,表現和大臣分茶場面。

宋人江休復《嘉佑雜誌》中記載了一則蔡襄與蘇舜元鬥茶的故事:

蘇才翁和蔡襄一起鬥茶,蔡襄茶葉更好,用的是惠山的泉水鬥茶。蘇才翁茶葉略差一點,但是卻用了翠竹浸瀝過的水,點茶之時竹香盎然,於是勝出。可見鬥茶時用水的重要。

|史|上|最|美|的|茶|湯|

茶百戲,是宋人的茶藝術。他們以茶為墨,在茶湯里畫畫,又稱「分茶、水丹青」。

茶百戲,略類似西方用咖啡和牛奶形成的「拉花」

通過湯瓶注水的控制,在盞面上幻化出各種畫面,宋人稱之為「茶紋水脈」。

運用茶匙擊拂,別施妙訣,使茶紋水脈形成各種物象,如飛禽走獸、花草魚蟲之屬,甚至可以幻化出詩句來,堪稱絕妙。

茶百戲是茶中有畫,畫中有茶

雖然茶湯里的畫,須臾便散。

但宋人把山水刻在畫里,也在茶里,更在心裡

可惜,明代以後,點茶日漸式微直至消失,茶百戲更就消失在滾滾歷史長河,但七百年前那碗最美的茶湯,永遠令人動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明白了《論語》中的這句話,許仙就不會讓白娘子喝下現形的雄黃酒
全世界都在笑,只有花轎里那個女孩在哭泣……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