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川論道 王羲之

百川論道 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男,漢族,公元303年生,壽命59歲,屬相豬,星座約為天秤座,山東臨沂人。由東晉朝廷中央機關初級秘書作起,歷任江西省軍分區司令員,浙江省紹興市市長,兼地方右路軍司令。

後人記住王羲之,主要還是他的書法造詣。他博採眾長,創造出一種遒媚、端莊清麗的王氏書體。代表作有小楷《黃庭經》、《樂毅論》、行書《蘭亭集序》、草書《十七帖》,被後世讚譽為「書聖」。

《晉書·列傳五十》記載:「羲之幼訥於言,人未之奇。」王羲之幼年不愛說話,並不出奇。13歲的時候,去周宰相家裡赴宴。周宰相看他與眾不同,單獨先給他,割了一塊烤牛肉吃,從此名聲大振。

及長,辯贍,以骨鯁稱。」長大後的王羲之,能言善辯,被稱為「骨鯁」,意即卡在喉嚨的魚骨頭,形容他性格耿直。「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王羲之居然最擅長的是隸書!現存遺迹中,片紙未存,這恐怕顛覆了很多人的觀念。因為隸書又稱漢隸,是漢朝的官方文字。王羲之作為漢後之東晉人,在繼承傳統書法方面,還是做得非常棒的。

《晉書》還記載了「東床快婿」的故事。時任國防部長郗鑒,派人請求王羲之的伯父、總理大臣王導,想把女兒嫁給王氏子弟。王導就讓他們到東廂房集合,讓郗鑒門生挑選。

門生回去後,稟告郗鑒:「王氏諸位少爺品貌俱佳,聽到選婿的消息,都很矜持。惟有一人躺在東床上,露著肚子吃東西,好像沒有這回事一樣。」郗鑒高興地說:「正此佳婿也!」這個人就是王羲之。

性愛鵝,會稽有孤居姥養一鵝,善鳴……」王羲之特別喜歡鵝,會稽有一位獨居的老奶奶養了一隻鵝,叫聲非常好聽。王羲之派人花重金去買,人家不賣。王羲之就約上幾位好友,一同駕車去觀賞。

老奶奶聽說王羲之要來,激動得不得了。做了一桌子好飯好菜。還專門把這隻鵝殺了,烹飪成了美味佳肴。王羲之到了之後,看到擺上餐桌的燒鵝,哀嘆惋惜了很多日子。

還有會稽山腳下,有一位道士,養的是好鵝。王羲之去看了,感覺心情愉悅。堅決地提出,想把鵝全部買下來。道士說:「只要您為我寫一部《道德經》,我這群鵝就全部送給您。」

王羲之二話沒說,揮毫潑墨,欣然寫畢,絕世神品,一蹴而就,筆走龍蛇,妙不可言。道士高興得都說不出話來了。王羲之也沒搭理他,徑直走到鵝舍,把鵝裝到籠子里,拎著就回家了,就是這麼任性!

嘗詣門生家,見桌几滑凈……」王羲之到門生家裡做客,看見他家的桌几細滑乾淨,一時書性大發,提筆在上面寫了一幅字,半楷半草。後來,門生父親竟然提著刨具給颳去了,把門生都氣瘋了。

又有一次,王羲之到紹興山邊遊玩,看見一位老姥拿著六角竹扇在賣,買者寥寥。王羲之就在她的扇子上,各書五個字。老姥看到畫抹天空,生氣了。

王羲之就對她說:「您跟大家說,這字是王羲之寫的,可以每把扇子賣到一百銅錢。」老姥如言所說,人們蜂擁而搶。第二天,老姥又拿著扇子來了,羲之笑而不答。

羲之雅好服食養性,不樂在京師……」王羲之愛好高雅,喜歡穿名牌時裝,修身養性,不樂意在京城裡當官。當他剛開始來到浙江,就有在此終老之志也。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於此。

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時任會稽市長、右軍將軍的王羲之,邀請後來成為東晉總理的謝安等達官顯貴及幾個兒子,在蘭亭聚會。席間飲酒作詩,王羲之等26人一次成詩,王獻之等16人未成,罰酒三杯。

席間共得詩詞37首,有人提議將其編撰成集。大家一致推舉王羲之作序。已經賦詩兩首的王羲之,此時酒酣耳熱,興緻勃勃,抓起毛筆,一揮而就。這就是冠絕古今的「天下第一行書」——蘭序集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 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 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 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 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 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國學名篇《千字文》有言「克念作聖」,直譯為克制私慾能成聖。王羲之寄情山水,不求聞達,性靜情逸,守真志滿,這也是他能夠成為「書聖」,堅持雅操的結果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字文書法 的精彩文章:

百川論道 屈原

TAG:千字文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