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身,先養虛靈心境

養身,先養虛靈心境

養身有局限

一般談養生、治病,大多隻落在形的階段。如現代流行的西醫,就是著重在形體層面來解決問題,並且是在可見、可摸、可觸的形質層面,如通過核磁共振等儀器的成像可看出身體某一個地方發生了密度的變化,或通過抽血檢查可檢測出某種細胞、元素的含量變化。通過此類可視化的證據,給人以真實的感覺,尤其是現代醫學可復驗的科學屬性,容易讓人信服。當這種意識紮根成為影響大眾的一個思維模式,那西醫,或者說形質層面的醫療手段能被大眾接受,並且盛行,就不難理解了。

凡術者,有偏則不全。無論中醫,或是西醫,如只淪為一門技法,不能全然的了解和看待生命,就難免存有缺陷和局限性。譬如西醫發展至今,不可謂不先進,不可謂不完善,但雖有諸多之擅長,同時也有諸多未能解決的疾病問題。

對此,美國西醫特魯先生就有著深刻的領悟,他的墓志銘上刻下了這樣一句話: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對技術更為依賴,對形質更為注重的西醫師,尚且能反思至此,如果中醫的從業者,養生者,不能突破技術和形質的局限,反而去追逐一方一技的神效,強調的是軀幹器官的種種覺受,那就落入了下乘,於氣、神之無睹,則失卻中醫之大用,甚為可惜了。

養心易走偏

最具備群眾基礎的養心觀念,可能要算是「心寬體胖」了,情志、心理能影響到身體的健康,眾所周知,易成心病。心病當然要心來醫,這道理也簡單,所以也容易接受。但問題折回頭,什麼是「心」?能講清楚的恐怕不多。一般都不求甚解,養心隨隨便便的就理解成調心情,於是乎「學會愛自已才會愛別人」、「對自已好一點」之類的養心雞湯大行其道,味道不錯但養分缺失,還可能導人以偏,最後都轉到渴求物慾方面的滿足去了。以滿足來調整心情。認真些面對的,又常陷入形而上的困局,過度強化了心的力量,特別是聽聞了某些舍下所有去放飛自已,最後絕症竟不治而愈的案例之後,心存僥倖的大有人在。更甚者,以為肉身是幻,是假,而輕鄙身體,漠視身體的健康與疾病問題也有之。

身心同養論

對於生命,籠統的來認識,不外乎身心。

雖然養心是養身的根本這個道理人人皆知,但是,單純的養心也是容易陷入單純養心和養身的局限。所以真正可以身心統一的是在認識自己的前提下去調養自己的身心。沒有認識自己,什麼方法拿過來都不能對自己的身心起到根本性的突破,只是如蜻蜓點水一般,在表面起一點波瀾,無法撼動自己的內心,而不能進一步影響到形體這一方面。

對此,養生的根本是養心,而養心確是要認識自己作為前提,認識自己就是知心。

對於此,太朴師兄沉浮商海四十餘年對此深有體會。作為知心堂創始人,太朴師兄將結合自身經歷闡述對身心的理解,進而幫助大家更好的把握自己所學習的養生方法,而不迷於其中。

撰文:明一、小山|審稿:明一

版權聲明:

1.文末留言區開放,歡迎踴躍參與討論。本平台支持言論自由,精選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堂訂閱號 的精彩文章:

TAG:道醫堂訂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