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後出師表》的作者到底是誰?這7個成語了解一下

《後出師表》的作者到底是誰?這7個成語了解一下

原標題:《後出師表》的作者到底是誰?這7個成語了解一下



臣子每次領軍出征都是要寫奏章的,諸葛亮也不例外,形式總是要走的。耳熟能詳的《出師表》就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所奏,第二次北伐則是,《後出師表》

作者存疑

《後出師表》一直有些爭議,最大的爭議就是作者到底是不是諸葛亮?《後出師表》唯一的出處是吳國張儼的《默記》,連《諸葛亮集》里都沒有,居然在吳人的私記里見到了。而諸葛亮第二次北伐也是來去匆匆,連糧草都沒帶夠,更多的是配合吳國出擊,只是孫權玩了出詐降計,時間拖得太久,諸葛亮更像是來意思一下,糧盡就撤退。


趙雲229年去世,《後出師表》228年就言趙雲已喪。連趙雲去世的時間都算不對,實在有傷士氣。有很多人推測作者是諸葛亮的侄子諸葛恪,因為文風不對,又和諸葛恪的《諭眾意論》較為相似。再者,情緒也不對,字裡行間滿滿的負能量,要是第五次北伐這樣還情有可原。

引咎責躬


好了,回到成語身上,不管《後出師表》是誰寫的,也都是站在諸葛亮的角度所作。《後出師表》一上來就在反省第一次北伐的失策,知錯就要改嘛,再考慮捲土重來的事情,秣馬厲兵,重整旗鼓。「引咎責躬」是指主動承擔錯誤並自我反省。

寢不安席

這是在說當年南征的事情,也是夷陵之戰過後蜀國少有的軍事行動,深入不毛之地,吃得也不好,睡也睡不著,圖什麼呢?就為了準備北伐嘛,先穩定南方局勢,解決後顧之憂。「寢不安席」是指心事重重,睡不好覺。

食不甘味

吃不好睡不好向來是成對出現的,比如寢食難安、廢寢忘食,記得諸葛亮在五丈原時吃多少飯嗎?三、四升而已,注意計量單位是漢升,一漢升約為現在200毫升,換算成還質量需要乘個密度,不過可以參考其他朝代,800毫升米在宋代也就是個救荒的水準,可見諸葛亮吃得有多少…「食不甘味」是指心懷憂慮或身體不適,吃什麼東西都不覺得美味。

并日而食

到了南中這種偏遠地區,後勤就成了很大的問題,糧草很快告急,那能怎麼辦?少吃點唄,一天的口糧分成兩三天,本來諸葛丞相吃得就少,要是連他的伙食也扣除,那條件真是太艱苦了。「并日而食」是指生活貧困,不是每天都有食物吃。

群疑滿腹

其實這也是《後出師表》的疑點之一,諸葛亮行文並不追求華麗詞藻,而是以情動人,可以讀《出師表》、《誡子書》感受一二。「群疑滿腹」與「眾難塞胸」意思相近,都是指人們滿肚子的疑惑,再加上後文的「今歲不戰,明年不征」,為了追求對仗,反倒有些贅言。

鞠躬儘力

驚訝不驚訝?這個成語居然來自《後出師表》,當然還是鞠躬盡瘁說著更順口。就像臣子上奏時喜歡加上誠惶誠恐、頓首頓首之類的套語。但諸葛亮是真的做到了言行如一,恭敬謹慎,竭心儘力。「鞠躬儘力」是竭盡所能,奉獻全部精力。

死而後已

這個成語常年與鞠躬盡瘁一起出現,其實這個成語最早應該出自《論語》,但諸葛亮把它發揚光大了,奉獻自己的一切,至死方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大概就是這樣吧。「死而後已」是指為完成責任奮鬥終生。


傳自吳地的出師表,仁者見仁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秉筆春秋呂書生 的精彩文章:

曹操:雛鳳清於老鳳聲?這6個成語了解一下

TAG:秉筆春秋呂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