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面對死亡同胞,有時人類的行為不如動物

面對死亡同胞,有時人類的行為不如動物

2018年6月20日15點,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一位19歲的高中女生坐在一座大廈窗外,正準備跳樓。消防員在積極進行營救,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然而,與消防員的努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樓下聚集的群眾,一個勁慫恿這個女孩,他們有的鼓掌,有的高喊「跳啊,快跳啊」「在那裡猶豫什麼?丟不丟人?」等。傍晚19時左右,女孩縱身跳下,營救的的消防人員失聲痛哭,圍觀的群眾終於滿意地離去。人類自詡是高等動物,我們看看那些比我們低級的動物如何面對自己的同胞。

2016年在地中海附近,科學家發現:一條成年條紋原海豚在海水中不停地靠近、推動、旋轉雌性同伴的屍體,這個過程持續超過一個小時。同樣是面對死亡的同胞,人類為何這麼冷漠,而這海豚為何如此積極?

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關注動物如何在行為、生理和心理上對死亡同胞產生反應,以及這些反應背後的機制。複雜的情感並非是人類的專利,目前已知黑猩猩、狒狒、川金絲猴、大象這些社會組織比較複雜的動物,在親人逝去後也會表現出悲傷。但科學家們還不知道其他動物在類似的情景中是否能感到悲傷。

義大利海豚生物學和保護中心的鯨魚生物學家Giovanni Bearzi及其他機構的同事們分析了1970年至2016年間78個記錄——鯨類在同伴死後做出的反應,涉及88個現存鯨類物種中的20個。 他們從中發現並齒鯨亞目比鬚鯨亞目更多地對死亡同胞做出反應。其中齒鯨亞目中的海豚對死亡同伴的注意行為發生率最高,占所有記錄的92.3%,在同胞死亡後其出勤率指數比所有其他鯨類的平均水平高出18倍。這其中的白海豚屬(Sousa)和寬吻海豚屬(Tursiops)對於死亡同伴的注意行為最高,占所有鯨類記錄的55.1%(N = 43)。

面對死亡同胞,有時人類的行為不如動物

圖:2010年4月5日北卡羅來納海洋博物里一隻常見的寬吻海豚在攜帶一隻死去的新生兒。(圖片來源:攝影/Keith Rittmaster)

面對死亡同胞,有時人類的行為不如動物

圖:2016年6月9日希臘科林斯灣一條成年條紋原海豚試圖推起一條死去的亞成體同胞。(圖片來源:攝影/Silvia Bonizzoni)

那麼究竟哪些因素會影響鯨類對於死亡同胞的反應呢?

科學家分析這行為的背後可能與「社交大腦」有關。後天的社會活動會對大腦的複雜性產生積極的影響。比如,黑猩猩大腦解剖顯示,它們的大腦受基因的較強控制,然而現代人類的大腦普遍受環境因素影響,與遺傳基因關係並不大。在所有對死亡同伴做出反應的鯨類中,75%的情況(N = 28)是成年雌性對死亡的幼崽或者少年個體做出反應,死去的後代很有可能是它們的後代。只有25%的雌性會對死亡的成年和亞成年同伴做出反應。這是鯨類多是母系社會(海豚),成年雌性和幼年個體生活在一起的時間長,它們之間的社會關係更加親密。

此外,科學家發現了鯨目動物的大腦的複雜性會影響悲傷行為的表達。相比於鬚鯨,海豚的社會組織更加複雜,它們的大腦結構因而也更加複雜,所以在同伴死後,它們會有更多的反應。因為類似悲傷的行為只會在具有龐大而複雜的大腦和社會的動物中進化出來。

但研究人員是否有可能證明任海豚或鯨魚的這些行為實際上是在悲傷?證明悲傷是一件複雜的過程,需要詳細的數據和記錄。比如,珍·古道爾和其他研究者通過收集死亡事件的詳細記錄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證明了黑猩猩會感到悲傷。例如,在坦尚尼亞的貢貝溪國家公園一個年輕的黑猩猩的母親死去了,它因此變得昏昏欲睡,拒絕研究人員留下的食物,不久後病倒,1個月後死亡。科學家通過分析雌雄狒狒失去親密伴侶或嬰兒前後的荷爾蒙水平的變化,進一步證實它們會感到悲傷。

在鯨類中,觀察到的對死亡同胞做出類行為反應可是強烈的依戀,導致難以「放手」,或者是個體不承認或接受後代或伴侶已經死亡,這可能與悲傷有關。然而,對鯨目動物還沒有這樣詳細的記錄。因此,接下來Bearzi和他的同事會在水下監對失去親人的海豚和鯨魚進行監聽,並使用無人機收集氣孔噴霧以分析它們的激素變化。

對於死亡同胞做出的反應具備進化上的適應,因為一個無生命的個體有潛在的可挽救性,所以對死亡同胞的反應可以部分理解為復活和保護同胞的嘗試。當然,在某些情況下,這種反應也會帶來不利,例如長期攜帶已經腐爛的屍體會傳染疾病。

孟子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人與動物都是進化的產物,人類的「社交大腦」遠遠超過其他動物,按說人類應該更多地關注死去的同胞,可是有些時候人類的表現卻遠遠不如動物。

參考文獻:

Bearzi et al. 2018. Whale and dolphin behavioural responses to dead conspecifics. Zoology 128: 1–1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0%8F%E6%82%A6%E6%82%A6/7998861?fr=aladdin

(本文中標明來源的圖片均已獲得授權)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趙序茅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基層怎麼抓
專家建議:曬後修復首選蘆薈凝膠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