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才讀了一篇《黃帝內經》,就讀出了我們幾千年的原地踏步!

才讀了一篇《黃帝內經》,就讀出了我們幾千年的原地踏步!

文 / 三思的三思

【壹】

每當讀那些經典古籍,心中便有一分嘆息。

比起古人們,我們在精神世界裡真的是沒有什麼進步。

先秦時期各種偉大的哲學體系,奠定了我們整個民族的根基,依然是我們今天最為倚重的思想、行動的方向。

不管你承不承認,這些哲學體系對於我們的影響,是深刻在骨子裡的,只是我們很茫然而已,以為無所謂,我們真的太無知了。

不信?那就來看一看大致的清單:

六藝類:詩經,尚書,周易,易傳,儀禮,禮記,大戴禮記,周禮,春秋,左傳,公羊傳,穀梁傳,爾雅

史書類:逸周書,國語,戰國策,穆天子傳,竹書紀年,世本

子書類:論語,曾子,子思子,孝經,孟子,荀子,老子,莊子,文子,列子,鶡冠子,慎子,申子,商君書,韓非子,鄧析子,尹文子,公孫龍子,墨子,鬼谷子,屍子,呂氏春秋,鬻子,管子,晏子春秋

兵書類:司馬法,六韜,孫子,齊孫子,吳子,尉繚子

其他:山海經,黃帝內經,楚辭,考工記

稍懂一些的人就知道,我們活在世上,誰能活得超出這幾本書的範圍?

我們細想一想,我們不管是在哪個領域的人,哪種生活的人,哪種追求的人,在精神思想之上,我們要找的人生答案,哪一種不在這幾本被認為的破書之中?

但我們的可悲就在於,從不曾看見這些就在身邊的偉大哲學,卻本末倒置地向其他錯誤或膚淺的地方尋求解脫。

我們真是荒唐得可以啊。

【貳】

為什麼我會有這些想法,這樣的想法也不是一天兩天了。讀書讓我愛上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喜歡傳統文化的朋友應該知道我所說的意思。這兩天淺讀了幾篇《黃帝內經》。我忍不住了要寫幾句。

當然,我是有自知之明的,如此深厚幽遠的黃帝內經》別指望隨隨便便就能看懂,我是拋磚引玉地自說自話而已。

幾篇文章,我讀得很慢,總覺得短短千百字的文言文之間,有太多的話要講,又有太多的話講不出來。

全本《黃帝內經》分為《素問》、《靈樞》兩部,各有八十一篇。讀了幾篇,卻始終對開卷第一篇——《上古天真論》印象深刻,且聽我慢慢道來。

首先對於它的標題,「上古天真」四字我覺得極為意長深遠。為什麼偉大的《黃帝內經》會以這個標題作為開篇,看似簡單卻定然有深意。什麼是「天真」,此二字必然不是單純的天真無邪之意。天,我理解是天下、自然之意。真,是順應各種規律。道家所說的「道法自然」便是這個意思。道家崇尚自然,最忌人為。天真二字,看起來如此簡單,細思則深有意趣。如今我們試問自己,是否都失去了「天真」?我們又怎麼失去了「天真」?

《黃帝內經》這本書是黃帝與他的老師歧伯之間的對話。他們用對話的方式,詮釋了我們生而為人,遇到的種種困惑與無奈,來做到如何為之解脫。它是我們偉大的中醫的理論基礎,最偉大的醫典,就像《本草綱目》可以說是最偉大的藥典一樣。

【叄】

開篇第一句對黃帝其人作了言簡意賅的介紹:「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黃帝被看作是當時天下最優秀的人,一生的軌跡用短短二十來個字便形象地描述了出來,這個天下一等一的人,直到最後「成而登天」,成為天下的領袖。

但是縱然擁有了天下,黃帝依然很困惑,他問老師歧伯說:「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很有意思,黃帝問伯岐的話,像極了我們今天的語氣,我們今天也會問古人如何如何。可見我們中華歷史要比我們想像地更久遠,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

歧伯回答:「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黃帝說以前的古人,能活到百歲依然身體硬朗,今天的人,沒過五十就各種衰老,到底是因為時代不一樣了呢?還是我們人為的、自己的過失呢?

【肆】

黃帝距今應該有四五千年了,你看他的問話和四五千年後的我們有不同嗎?我們困惑了幾千年,但答案其實在黃帝時期就早揭曉了。

歧伯的回答中最重要的是一個「道」字。「上古之人,其知道者」,黃帝口中的過百歲而動作不衰的人,是明白「道」的人。

歷來我們都說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但我有個疑惑,我們一直說道家的學說是「黃老學說」,黃帝可比老子久遠得多了,所以感覺說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我個人認為不妥,應該稱其為一位集大成者,老子在純理論領域解釋了什麼叫「道」。

《黃帝內經》則在醫學、養生領域,處處體現了「道」的偉大內涵。從某種角度來講,《黃帝內經》的哲學思想和道家是一體的。

什麼是懂得「道」的人,歧伯說是「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之人。遵循萬物陰陽的變化,在人生中懂得一個「和」字。如此回歸到一個自然的心態,才會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看看我們身邊長壽的人,並不是他們吃得多好,活得多高貴。而是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態不爭。老子不是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嗎?

一個人,即便生活中有萬種之好,一旦心態不好,便是最致命之傷。

我捫心自問,我的心態好嗎?我只能無言地自己搖搖頭,我是一個性急的人,在心態方面,不是一個健康的人,更別說歧伯口中的「道者」了。

在生活中,我也發現,行走在都市中的人們,心態說是健康的人可以說是鳳毛麟角,我們都意識不到其實我們大多數人的心態是有問題的。但為什麼我們都不自知呢,我認為正是因為整個社會的心態是不健康的,而受大環境的影響,我們都忽略了自己的心態問題,都習以為常了,有病也不認為是病了。

為什麼整個社會的心態不健康了,我不說大家也明白。

歧伯說當今之人是何種表現?他是在跟黃帝說,我卻身臨其境地感覺像是在對我說。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歧伯口中的「道者」我們沒有做到,而他的「今時之人」我們幾乎無一例外的對號入座了。包括我和我身邊奮鬥著的人,有誰是起居有常的呢?我想了想,還真沒有。

我們呢?比如熬夜,是我們經常經歷著的。用中醫的話來講,人的自我修復是在熟睡以後,你不完成,就會長異物。病就是這麼來的,熬夜是最傷人的,但我們重視了嗎?以為明天補一覺就好了,但真的能好嗎?我們的生命都用在了追趕他人之上,而他人亦在追趕他人,如何的追趕才是一個點,有個度嗎?

一旦身體有恙,便尋東問西求方求葯,治好了呢,又忘了先前的傷痛依然如故。心中卻永遠有一個無解的問題——怎樣才能身體好,活得更久。我想我們應該讀讀這些經典古籍,在養生方面應該要讀讀《黃帝內經》,我們很多自身的問題根本不用上醫院問醫生,都已經寫在裡面了。

我們今人的那些生活上的習(毛)慣(病),在歧伯看來都是「虛邪賊風」,要「避之有時」。

他建議我們應該「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如此,病怎麼還會來呢?我們的生活應該是「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

我也知道,生活在當下的我們。幾乎沒人能做到這樣的境界,我們都是為生活而奔波忙碌之人,奮鬥的信念無可厚非。但這並不妨礙《黃帝內經》等這些經典對我們的某些啟示。

【伍】

我們做任何事,都不能忘記:物無美惡,過則為災。

我們當今之人缺什麼?有一句話我覺得講得很對,我們需要得不多,而想要得很多。

每個人對於成功的理解不一樣。道家的成功是返璞歸真。它把那些苛罰自己、壓榨自己的東西都看得極為兇殘,道家是以保存自己的純真天性為最終的追求目標。

有個段子說如今世界最偉大的發明是手機,因為手機幹掉了諸如電視、手錶、電腦、照相機、報紙、錢包等等,帶給我們最方便快捷的科技生活。但手機同時還會幹掉什麼?會幹掉我們的眼睛、頸椎、健康和下一代。

你說我們的生活到底是更好了,還是更壞了?

在高科技的生活之中,我們缺少一種「人的關心」在裡面。任何東西都是批量的生產,沒有了一種感情。為什麼我們現在反而要講究「純手工製作」這個概念,最貴的物品幾乎都是「純手工製作」,我們靠著高科技的奮鬥,用來換取那些反而是純手工的物品。

我們細想過沒有,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悖論出現呢?

老實說,活百歲並不是我的真實追求,但我是個有些講究的人,生活還是要過得有些品味。我們日常的衣、食、住、行之中,都有美的存在:「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順其自然、善於發現美的人,心態定不會差!所以我感覺我對生活中的有些東西要做出一些認識上的改變:「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這應該是我們生而為人的最大精神追求。

讀著書,而不去改變,那是白讀了。

這是《黃帝內經》體現出來的一種生活美學,我們應該讀進自己的生活里。

在上古天真論的總綱里,還具體說明了我們男女不同的在身體上的時間周期。我想這是我們應該人人知曉的,我們應該要知道什麼樣的年紀我們的身體處於什麼樣的狀態,應該做一些什麼事,盲目地不知所謂,把身體折騰垮了,到時候我們怨的是誰?

【陸】

歧伯說:「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每七年是女人身體的時間周期,每個七年,她們都會處於一個不同的生命狀態,讀讀這段話,不同年紀的女性朋友們對照看看,應該會有些豁然開朗的感覺。年輕是一種美,年老何嘗不是一種美,這是一種自然規律。我們現在的理念呢?各種手段不服老,內在已經老了,外表還要各種手段強行裝得年輕呢?正所謂過則為災,一個女人如果能夠優雅地老去,我就認為是一種無與倫比的美。

對於男人而言,每隔八年是身體的時間周期:「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八八,則齒髮去。腎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瀉。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每過七、八年,都是男女的一道坎。

上古天真論是整部《黃帝內經》的總綱,後續的所有篇章、所有的問題都圍繞著男女不同的身體周期這個基礎來加以闡述。中華民族歷來注重一個「孝」字,認為傳宗接代是最大的人生目的,所以上古天真論說起男女身體周期問題的時候,是以「生子」為目的來說明的。

這其中有一個最大的重點,就是「腎精」。

【柒】

無論男女,腎氣足的時候都是青壯年的美好時光。這個時期是我們「人找病」的時期,就是怎麼折騰,怎麼熬夜身體依然鬥志十足,沒病沒災。現在我才明白,是因為我們腎氣足的原故。過了這個時期,就是屬於「病找人」了,就是說我們一不小心亂了生物種,身體就會出現問題,也就是我們的腎氣不足了,免疫力下降了。

我們讀了上古天真論應該知曉,腎氣是像過山車一樣地經過我們的生命之中,過了高點之後,腎氣的不足是必然會面臨的問題。到了一定年紀,腎精無法再生,而腎精是一個人活在世上的源動力所在,腎精藏得好,一個人的精氣神就足,身體免疫力就強,也就是俗話說的硬朗。

什麼是「腎精」充足之人,上古天真論也說了:「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此雖有子,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也就是說,在「生子」這個命題上,女人可以到七七,男人可以到八八。對於常人而言,後半生的「腎精」當然不能還放在生子上面,靠著「腎精」來養生,才是這個時期的目的。

當然,在上古天真論中,歧伯也說到了有百歲而生子之人。我想這就不是我們應該討論的範圍了,因為他有個前提——夫道者!

「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畢竟知「道」的人,還有什麼做不到呢?

【捌】

在最後,作為總綱的上古天真論說出了作為高人的四種境界:真人、至人、聖人、賢人。我們常以為孔子作為聖人已經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存在了,沒想到所謂聖人,在《黃帝內經》之中的地位,四之為三也!

聖人為什麼才排第三,這次黃帝是這麼說的:

「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所以說,懂「道」之人,是達天地境界的、是「提挈天地,把握陰陽」的,還與天地同壽!你說孔子比得上嗎?我們凡夫俗子知道知道就行了。

「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這說得是「至人」,是不是也比孔子要高一個層次?

聖人呢?

「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在世俗之間做到最高境界,便是聖人了。

而賢人,應該就是聖人的弟子了。要不怎麼說孔聖人的弟子是七十二賢人呢?

【玖】

一句話總結上古天真論,或者也可以用來總結《黃帝內經》——讀懂了,你可能會少吃很多苦,多活很多年!

雖然這是我這個凡夫俗子最膚淺的解讀。

天下的真理很多時候就在我們身邊,近在咫尺又唾手可得,可是捨近求遠、化簡為繁卻成了我們大部分人的一種活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思彧言 的精彩文章:

TAG:三思彧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