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國事到女人大臣說了算,宋朝最民主皇帝是佛系青年?

從國事到女人大臣說了算,宋朝最民主皇帝是佛系青年?

傳說中的白馬王子 宋仁宗趙禎

乾隆算是清朝最牛的皇帝了,也是史上最牛皇帝之一。他一生只佩服過倆同行,一位是唐太宗李世民,一位是宋仁宗趙禎。

得先把第二位名字讀音搞對了——禎,舊讀zheng(一聲,同「蒸」)。因為這讀音,宋朝時山東人攤上了點麻煩。以前他們把日常吃的餅叫「蒸餅」,趙禎做皇帝後因為「蒸」「禎」同音,山東人只好把自己的最愛改稱「炊餅」,就是《水滸傳》《金瓶梅》里武大郎賣的那個東西。

最接地氣的武大郎賣炊餅

趙禎這人很有意思,怎麼說呢,有點兒不像皇帝。《詩經?小雅?北山》里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話3000年間滲透進了中國人潛意識裡,歷史上最任性的人,就是那個被稱作「王」或者「皇帝」的人。

可到了宋仁宗趙禎這兒,事情似乎出了意外,這人居然在好多事情上都讓別人作主——大到國事,小到自己的女人,都由大臣說了算。有人稱他是「史上最民主皇帝」,有人把他看成「佛系青年」。

趙禎出生時也出現過「異象」,他生母床下長出一棵靈芝,生出42瓣,有人說這預示了他能當42年皇帝。中國人就這麼好玩,愛給大人物虛構一些無從考證的靈異事件。不過,趙禎做42年皇帝倒是真的。

01.「至誠納諫,自古帝王無可比者」

無論民間傳說還是折子戲里,宋仁宗在歷代皇帝中都不算出名,人們知道得多的宋代皇帝是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再有就是瘦金體和《聽琴圖》的作者徽宗趙佶,和靖康之亂後南逃臨安的高宗趙構。他們的故事,更容易演繹成讓百姓伸脖子踮腳的舞台劇。

跟仁宗有關的戲,只有《狸貓換太子》包公斷案,那個被狸貓調換的太子,和真實的歷史相比,虛構得很離譜。

耐心翻翻史料,宋仁宗在宋朝戲份也不少,而且都是非常有戲劇性同時也非常有個性的故事。先講他跟包公之間的故事:

包拯在北宋擔任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監察御史和諫官,相當於現在紀檢監察高官,負責監督朝中官員直到皇上的行為舉止,併兼有組織人事職能。任職期間,包拯屢次犯顏直諫。這跟宋朝統治氛圍比較寬鬆有關,文人士大夫真的敢說話,皇帝也真心能聽進去。

這個形象叫「鐵面無私」。月牙是演戲前畫上去的

包公出身寒微,從長相看像個粗人,而且粗門大嗓愛激動。有次包公要拿掉三司使張佐堯的職務,理由是他為官平庸。張佐堯是仁宗寵妃張貴妃娘家人,跟皇帝老丈人一輩兒,這叫仁宗很為難,便想了個折衷辦法,讓張改官當節度使。包拯仍不同意。仁宗生氣地說:「節度使是粗官,你還爭啥?」包拯不客氣地說:「節度使可不是粗官。太祖、太宗都做過節度使,能說是粗官嗎?」包公一激動起來唾沫星子濺到了仁宗臉上。仁宗真是出了名的好脾氣,一邊撩起衣服擦臉,一邊聽包公發火。

由於包公堅持,張佐堯最終節度使也沒撈到。張貴妃很不樂意,堅持對仁宗吹枕邊風。仁宗對貴妃發了火:「你只知道給你叔父要節度使、節度使,你哪裡知道包拯可是監察御史啊!」

宋人餘韻

用現代眼光看,仁宗對監察御史的尊重,即是對國家政治體制的尊重。對比歷代帝王,自以為君權天授,常常繞過宰相等各級官員,直接下「手詔」任免官吏,指揮政事,仁宗之舉已初步具備一些民主政治色彩。

仁宗的聰明還在於,他並非不下手詔,但都是因為抹不開面子——有親戚或近臣向他跑官要官,他不好意思嚴詞拒絕,只好下道手詔做做樣子。而且他知道這是破壞規矩的事,事先會給宰相打好招呼:「凡是我下的手詔,你們不必當真,退回來就是了。」

仁宗甚至於皇祐二年明確下詔:「內降指揮,百司執奏,毋輒行。敢因緣干請者,諫官、御吏察舉之。」高若訥任樞密使時,凡是仁宗出於情面降恩的手詔,高若訥大多覆奏不行;杜衍當宰相時,這類「降恩」手詔屢屢被他壓下,積夠十多件後集中返給了仁宗。

外人看來,這是多麼折面子的事兒啊。可仁宗一點也不生氣,屢被打臉,心甘情願。

嘉祐元年(1056年),因為開六塔河失敗,導致好幾千人被淹死。朝廷派遣御史吳中復「往澶州鞫其事」。仁宗擔心水災,又急又氣,一天內給吳中複發了七道手詔,批示查案意見。

後來,吳中復帶著七封手詔去見仁宗,不客氣地說:「臣不敢直接奉您的詔書,如果有指示,請轉給中書通知我。」意思很明確:皇上有什麼意見請走法定程序,私下發手詔恕不奉行。仁宗想了想,表示同意。

02.飲食男女這種「小事」,也要聽大臣意見

仁宗時有個叫王素的諫官,平時不顯山露水。一天他問仁宗:「聽說最近王德用給您進獻了幾個美女,我不是多次勸您不要過度親近女色嗎?」仁宗想遮掩:「你聽誰說的啊?」王素不跟他繞彎子:「您別問我聽誰說的,先說有沒有這回事吧。」仁宗只得承認:「王德用的確進獻給我幾位美女,在宮中有些時間了,我很中意,你就讓我留下吧。」王素說:「臣今日進諫,正是怕陛下為女色所惑。」

仁宗聽後面有難色,但還是命令太監:「王德用送來的女子,每人各給她們三百貫錢,馬上送出宮,辦好後向我報告。」

這下搞得王素不好意思了:「陛下認為臣的奏言是對的,也不必如此匆忙辦理。女子既然已經進了宮,還是過段時間再打發她們走吧。」

趙禎說:「朕雖為帝王,可也和平民一樣重感情。留久了,會因感情越來越深不忍送走她們的。還是馬上辦吧。」邊說邊擦起了眼淚。

所說在宋代官員中王素並不是喜歡直諫的人,他敢對著仁宗這麼干,只能說仁宗脾氣太好了。

范諷任開封府尹時,也發生過跟女人有關的一件事:有位富裕人家為兒子娶親,可婚禮搞到第三天時,兒媳被朝廷里的人帶進了宮。當事方給開封府遞了張訴狀。范諷說:「有這種事嗎?你等著,我去給你討個說法。」他直接進宮面見仁宗:「天下人都知道陛下不近女色,怎麼會發生這事?況且人家已行過定婚禮,又強行讓她入宮,怎麼給天下百姓交待呢?」

仁宗也不隱瞞:「皇后的確說過,近日宮裡進來一個女子,姿色不錯。可我還沒見著吶。」

范諷說:「如果真這樣,臣請您馬上把她交給我,我把她還給告狀的人。我已經答應了人家。此事宜速辦速決,以免玷污聖上清明。」仁宗很痛快,馬上降旨,讓宮裡把女子交范諷帶走。

有一次,諫官建議仁宗減少宮女和侍從數量。仁宗退朝回到寢宮,因為頭癢,沒脫皇袍就摘下帽子,讓太監進來梳頭。太監見仁宗懷中露出一份奏摺,順口問:「陛下今天又收到什麼奏摺了?」仁宗說了諫官建議。太監說:「大臣家裡都有歌伎舞女,一旦陞官還要增置。陛下侍從並不多,他們還要讓削減,是不是太過分了?」仁宗沒吭聲。太監又問:「陛下準備採納這個建議嗎?」仁宗說:「諫官的建議,朕當然要採納。」

太監自恃被仁宗寵信,不滿地說:「如果採納,就第一個把奴才趕走吧。」仁宗聽了,馬上站起來把主管太監叫到身邊,把宮中29人連梳頭太監削減出宮。

皇后悄悄問仁宗:「梳頭太監是陛下多年的親信,為何把他也削減掉啊?」仁宗說:「他勸我拒絕諫官忠言,我能把這種人留在身邊嗎?」

仁宗還有個好習慣:節儉。他生病時,大臣到寢宮探望,發現皇帝床上用品全是普通絹布,而且洗得都泛白了,而仁宗穿的貼身衣服也全是粗布,還補了不少補丁。受仁宗影響,宮中女眷和受詔進宮的命婦都以盛裝為恥。

有一年初秋,有人進獻一筐蛤蜊。仁宗問從哪兒來的,回答說是從遠道海邊運來。仁宗又問多少錢,回答說共計28枚,每枚1000錢。仁宗說:「我常常告誡你們要節省,現在吃幾枚蛤蜊就得花28000錢,我吃不下!」邊說邊收起了筷子。

據說這是仁宗時期的宋瓷,呵呵

仁宗處理事務到深夜,又累又餓,很想吃碗羊肉熱湯,但他忍著餓沒說出來。第二天皇后知道了,就勸他:「陛下日夜操勞,千萬得保重身體,想吃羊肉湯,隨時吩咐御廚就是了,怎能忍飢使陛下龍體受虧呢?」仁宗說:「宮中一時隨便索取,會讓外邊看成慣例。我昨晚如果吃了羊肉湯,御廚就會夜夜宰殺,一年下來要數百隻,形成定例,日後宰殺之數會更多,為我一碗羊湯創下這樣的惡例,傷生害物,於心不忍,我還是忍一忍為好。」

噯,這哪像個帝王的樣子?難道是要作秀?

03.一個有文化的皇帝,不難理解「鉅公輩出,尤千載一時」

重文抑武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立下的規矩,仁宗趙禎繼位後,繼續發揚光大。趙禎有名的愛學習,崇拜儒家經典。他自小練成一手書法絕活兒飛白體,據說筆筆不重樣,出神入化。

趙禎首次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併到一起讓學生學習——開了「四書」先河。

一個有文化的皇帝,不難想像在他治下會發生怎樣的事。他執政期間,文化名人輩出,有人說,他這一代為其後三代皇帝備下了可供使用的能臣。

明代思想家李贄概括說,整個仁宗朝「鉅公輩出,尤千載一時也」。「唐宋八大家」也是明朝人評出來的,其中六位就出現在宋仁宗時期: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北宋理學家邵伯溫的孫子也列出過宋仁宗時的牛人名單:范仲淹、呂夷簡、杜衍、龐籍、包拯、韓琦、富弼、文彥博、晏殊、宋庠、宋祁、蘇舜欽、蔡襄、狄青、張方平、趙抃、范鎮、邵雍、周敦頤、程顥、程頤、司馬光、呂公著、呂公弼、蘇軾、秦觀、張耒、黃庭堅、呂大防、范純仁、柳永、張載、沈括、蘇頌……

這些名動一時的政治、文史哲、科學領域的名家,全都是在仁宗朝登上歷史舞台。人才之盛,歷史上幾乎沒有一個時代可以與之比肩。蘇軾說:「仁宗之世,號為多士,三世子孫,賴以為用。」

仁宗時,沈括髮明了懸式指南針。布衣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曾公亮1044年編成的《武經總要》,記載了火藥和火器發明後走向成熟並用於作戰。

宋詞的興盛以至蔚為壯觀,也在仁宗一朝,對照上面名單,人們耳熟能詳的宋詞領域大腕,除了辛棄疾、陸遊、李清照等人,基本上都出現了。

自宋朝開國到仁宗駕崩,剛好有一百來年時間。在這段相對安定的時期內,宋朝經濟、文化得以發展,城市繁榮,標榜文治,注重享樂,全社會歌舞昇平。宋詞兼有詩的藝術性和音樂的娛樂性,因為需求的增加,造就了一批千古留名的詞人。

像蘇軾、柳永、黃庭堅等突出的詞人,影響之大,連皇帝都成了他們的粉絲。

《北窗炙輠錄》記載:有天深夜,仁宗在宮中聽到街上絲竹歌笑之聲非常喧鬧,就問宮人:「這是哪兒傳來的歡笑聲?」宮人回答:「街上酒樓有人作樂唄。官家您聽聽,外面如此快活,哪像咱宮中這麼冷清啊。」

仁宗笑道:「你知道嗎,正因為我這裡比較冷清,老百姓才能那樣快活。如果我這裡尋歡作樂,老百姓的日子就冷清了。」

04.「佛系」皇帝,也有「任性」的時候

《宋稗類鈔》記載,仁宗時四川有個老秀才,寫了一首詩送給成都太守,詩里有兩句「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這下可把太守嚇壞了,這不是赤裸裸教唆謀反么!趕緊找人把老秀才綁了,押送朝廷發落。

此事如果上綱上線,老秀才罪當誅滅九族。宋仁宗得知前因後果後,笑著說:「這哪裡算得上造反,分明就是老秀才想撈個官做,寫首詩泄憤而已。」他馬上命人放了秀才,不僅沒治罪,還給了他一個邊遠地區的司戶參軍,讓他過了把官癮。

可一旦到了事關大局的時候,趙禎並不糊塗。

党項族首領李元昊剛建立西夏時,老愛侵擾中原。仁宗覺得這事不能一再忍讓,必須出兵交戰。在他主導下,宋兵與西夏對陣,相繼湧現出范仲淹、狄青等名彪青史的將帥,最後簽下慶曆和議,保證了一方平安。

在平定南方儂智高叛亂時,宋仁宗也很果決,他派狄青為大將,強勢出手,南部邊陲得以重歸太平。

嘉祐四年(1059年),趙禎離駕崩還有四年,以宰相富弼為首的群臣連續五次上表,請求給他加尊號為「大仁至治」,趙禎每次都付之一笑,未予批准。跟處處好大喜功,恨不得把所有榮耀攬到自己身上的真宗皇帝相比,簡直就不是父子倆。

這說明趙禎所作所為真不是作秀。

唉,在萬惡的封建社會,有個皇帝的動人事迹如此罄竹難書,真不知道讓人怎麼評論才好。

正如後來有位中學生在作文中寫的那樣:「如果可以選擇,請讓我回到宋朝,做仁宗的一位大臣;

」如果可以選擇,請讓我到宋仁宗宮中做一位諫官,天天跟他聊天;

「如果可以選擇,還是讓我做宋仁宗的大內總管吧,陪他喝羊肉湯,幫他管理那群像他一樣樸實的宮女……」

只能對這位中學生說:「你想得太美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舍美邸 的精彩文章:

金無足赤,人有完人:「先憂後樂」的范仲淹被驗證真沒唱高調

TAG:雅舍美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