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助力「壓力一代」「養老一族」 消費金融創新正當時

助力「壓力一代」「養老一族」 消費金融創新正當時

如今,居民消費升級進入快車道。不論是消費已連續4年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的數據表現,還是近來端午節、世界盃的消費盛況,都佐證了消費升級的迫切和力量。而消費離不開金融,這意味以需求為導向,創新和豐富消費金融產品既挑戰重重又恰逢其時。

最近,世界盃撞上端午節,熱銷的不止毛豆、啤酒、小龍蝦,還有去俄羅斯旅遊的機票。僅世界盃前兩日,天貓上600萬隻小龍蝦已被「吃」掉,世界盃期間預計有10萬中國遊客赴俄旅遊、觀賽。而其中很多消費者,都用到了小額支付、信用卡分期等消費金融服務。

消費金融,是當下一時髦熱詞。這一金融形態,既能助力滿足人們消費提檔升級,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提升商業銀行零售金融產品與服務供給力的題中之義,長遠來看大有可為。

縱觀行業,無論是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還是互聯網頭部公司,消費金融的布局都必不可少。而相較於互金,入局早、模式穩定成熟是傳統商業銀行的優勢。為滿足更多消費群體在更豐富場景下的金融消費需求,這些商業銀行也在積極開拓,不斷推陳出新。

作為一家全國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渤海銀行已摸索實踐出一套持續完善的消費金融服務生態體系,助人們消費升級,也利自身革新轉型。

在日前舉行的渤海銀行「借力金融科技,布局消費金融」新聞發布會上,其詮釋的三方面有益探索,或可為商業銀行參考借鑒。

「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能力提升,加強頂層設計,是商業銀行布局消費金融的根基所在。渤海銀行已搭建起與消費金融相適應的組織架構,實行個性化考核方式,向消費金融領域配置優勢資源,並著力推動科技驅動下的能力建設。

在頂層設計驅動下,渤海銀行消費信貸資產佔比逐年提高,個人消費類貸款增長在12家股份制銀行中名列前茅。其自主開發的基於大數據分析的風控模型具有風險決策、授信、定價、反欺詐等功能,不良率控制在0.1%,在同業中居於領先地位。

眾所周知,消費領域必以需求為先導,「切中要害」方可事半功倍。哪些人是核心客群?他們有哪些核心金融需求?渤海銀行經過一年努力,聚焦「壓力一代」「養老一族」等核心客群,搭建起了以個人消費金融平台為依託的綜合性零售信貸產品線。這可謂其產品業務框架下重要亮點。

線下「近場」揮卡閃付、手機雲閃付和線上「遠程」一鍵支付,這些無現金支付產品讓日常繳費、小額支付變得方便快捷,即便是「養老一族」也可簡單駕馭。

操作便捷、手續費低廉的信用卡分期,則讓愛好「買買買」、「玩玩玩」的年輕消費群體更從容自由。據介紹,渤海銀行信用卡分期餘額占透支餘額的75.81%,較同業平均水平高出38.9%,手續費較同業平均水平低20%。

而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一代」,更關注裝修、購車等大額消費金融服務。基於地方公積金、個稅數據的 「公信貸」「稅務貸」「市民貸」等,目前已是渤海銀行的明星產品,一年來已累計發放貸款近10億元。

除此之外,營造場景,搭建平台,也是商業銀行重要發力點。上線場景銀行,讓消費金融進入人們「衣」、「食」、「住」、「行」、「游」、「購」、「娛」等全方位消費場景。個人消費金融平台為依託的綜合性零售信貸服務架構,用批發業務的思維做零售業務。

在合作共贏、跨界創新大背景下,渤海銀行積極擁抱互聯網,多渠道科技創新以豐富產品;探索與頭部平台線上合作深度,以擴大共贏效應;藉助科技創新和應用,以實現銀行服務時空的延伸、服務成本的降低和風控能力的提升;完善線上+線下的服務渠道,以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方案;進一步發揮線上獲客能力,以向創新平台合作、平台金融賦能、合作收益共贏、業務共同成長方向轉型。

一系列以需求為先導的組合拳,構成了渤海銀行創新產品體系,助力消費金融發展,也為實體經濟注入動力。

在為渤海銀行等金融機構開拓創新點贊的同時也要看到,消費金融行業發展還面臨一些普遍難題:監管政策上,行業短期內可能面臨較大的調整壓力;藍海變紅海,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資金成本上升壓力不減等等。

但正如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專職副理事長兼消費升級專委會會長楊光潤所認為,金融機構應當找准自身定位,回歸本源,切實以需求為導向,把更多精力放在自我革新、提高用戶體驗度、挖掘用戶價值等「初心」層面。這樣才能解決難題,實現突破性發展。

(「此文屬於騰訊大遼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遼網·大連站 的精彩文章:

TAG:騰訊大遼網·大連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