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隨境遷——從李清照的兩首詩詞看戰亂中李清照的心情變化

心隨境遷——從李清照的兩首詩詞看戰亂中李清照的心情變化

光陰文化促進會會長單位:紅海集團·上饒高鐵萬象城

以下為正文

心隨境遷

—— 從李清照的兩首詩詞看戰亂中李清照的心情變化

俞文軍 | 文

阝勹

廴匚

一、遭逢戰亂

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兵大舉南犯,攻陷宋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次年,北虜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其他大批皇族宗室、後宮嬪妃、文臣武官,如河南開封徙居江西廣豐的張叔夜便在此列,當然還劫掠了大量的金銀珍寶,史稱「靖康之變」。

百載繁華夢,一朝驚魂碎!

僥倖在外整兵的徽宗九子,康王趙構成了漏網者,得以重建宋王朝,改元建炎,後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

在這山河破碎,生靈塗炭,百姓流離失所的戰亂中,生於鐘鳴鼎食之族,長於詩書簪纓之家的千古才女李清照亦未能倖免,在金兵的鐵蹄聲中,其跟隨丈夫趙明誠倉惶南奔,但禍不單行,建炎三年(1129),趙明誠病故於湖州任上。

賭書潑茶,已成絕唱。雲中錦書,再無回雁。

之後,李清照又經歷了藏品散遺、遇人不淑、離異羈獄等重大事件的打擊,「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二、滯留金華

紹興四年(1134),李清照避難金華。滯留金華期間,曾作有《武陵春·春晚》一詞遺世: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狂風摧花,落紅遍地,滿目瘡痍,唯塵留余香。

日影高懸,慵懶對窗,無心妝扮,徒嘆影已孤。

風景雖舊人已非,攪動愁腸何處訴?睹物添哀傷,唯有淚先下!

聽說雙溪尚存春意,意欲一往泛舟,略緩心中憂愁,但那葉單薄的舴艋舟又怎麼能載動自己心中的諸多哀愁呢?

縱覽全詞,詩人採用避實就虛的筆法,描述了一個在戰亂中輾轉漂泊,孤苦伶仃的凄慘女子形象。

縱是千言,亦未能盡述詩人所遭受的那份國破家亡,痛失丈夫,顛沛流離的苦難,我們只能從詩人心中對人生「事事休」的那份決絕和未語先流的那兩行濁淚中去感受其百結的愁腸,萬千的悲痛。

三、寓居杉溪

北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永豐縣(今江西廣豐區)就在境內設立了用以傳遞公文的三個驛站,杉溪驛是為其一,延至元明未變。

南宋時又在杉溪設立了永豐縣的兩個軍事機構之一:杉溪寨。

杉溪,作為一方水陸要道,有宋以來便是豐邑重鎮。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廿八歲的杉溪俞氏始遷祖諱開,通甫公遇唐老人指點,已由瑜山徙杉溪創居。

紹興五年(1135),李清照從金華出發,沿龍游、衢州、江山一路南下,並於是年仲春到達信州豐邑古鎮:杉溪。

當在顛簸中飽嘗苦楚的李清照到達遠離兵燹,百姓安居樂業的杉溪後,享受著那份久違的安寧和愜意,白天徜徉在水波蕩漾,楊柳婀娜的永平溪邊,眺望那山巒疊翠,煙雨氤氳的五峰;夜晚斜倚在鳥語花香,雞犬相聞的驛館窗前,仰望那星辰羅布,月華如水的穹宇,先前那舴艋舟載不動的諸多家國愁苦早已被杉溪的那一練澄碧春水完全洗卻。

心隨境遷,李清照寄寓杉溪驛館時,沉醉於杉溪那一方樂土的寧靜和水鄉的美景,遂以化名「鮑娘」在驛館壁題寫五絕詩一首,姑名之為《題杉溪驛》:

溪驛舊名彡,煙光滿翠巒。

須知今夜好,宿處是江南。

當李清照逃離那不堪回首的戰亂,到達江南勝地的杉溪時,百感交集之餘,情不自禁地發出「須知今夜好」的讚歎,展露出一股難得的,暢快的喜悅,一改其在「靖康之變」後懷鄉悼亡,充滿凄涼、低沉的詩風,重回其早期那種清新、輕鬆、明快的格調,這成了李清照後期難得的清新詩作之一。

遙想當年,當已過知天命的李清照顛沛憔悴,負篋曳屣,一路南下到達杉溪並寄宿驛館時,是年44歲,富甲一方的俞通甫肯定曾偕其詩禮傳家、嶄露頭角的三位才郎去拜會、探望,甚至資助了這位名滿天下的千古才女,雙方秉燭長談,痛嘆宋室罹難;坐而論道,研討金石奧旨……

四、不是尾聲

宋金議和,兵燹暫息,但故國淪陷,親人駕鶴。渡盡劫波,身心疲憊的李清照於紹興二十二年(1152)北返,定居臨安,約紹興二十六年(1156),其在孤獨凄涼中悄然辭世。

一代巾幗,不輸鬚眉,「欲將血淚寄山河」;

千秋烈士,終謝帷幕,「江山留與後人愁」。

歷史的詭秘總是令人感嘆,誰曾想到那遠在山東的千古才女李清照竟然和偏隅江南的一方小鎮會相遇在南宋初年那個腥風血雨的時代?

歷史的缺憾總是令人遐思,除了那首歷經千年洗禮的五絕詩,李清照在杉溪肯定還留下了更多,只是因滄海桑田,難抵歲月磨洗而失去了可尋的印痕而已!

狼煙四起馬悲鳴,愁腸千結嘆紫萍。

莫道孤凄流落苦,寓居杉江正春盈。

興之所至,提筆隨記。

謹以此篇文字來紀念杉溪俞氏始祖:開公由瑜山徙杉溪肇基900年!

編輯 | 余武軍

圖片 | 來自網路

俞文軍,上饒市廣豐區五都鎮杉溪人。面世於「文革」中期,尋樂於枯燥書堆。光陰會成員。

作者簡介

投稿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陰文化 的精彩文章:

潺潺流水四月天

TAG:光陰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