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土木堡之變,打垮了大明的半根脊樑,卻成就了明朝的這一精神!

土木堡之變,打垮了大明的半根脊樑,卻成就了明朝的這一精神!

明朝正統十四年,瓦剌犯邊,明英宗朱祁鎮不顧群臣勸阻,御駕親征,倉促出兵北征瓦剌,一路上的軍政事務皆由宦官王振專斷(也有說法是朱祁鎮獨斷),由於起兵倉促和行軍路線屢變,大軍糧草不足,士卒疲憊不堪。適逢前軍小敗,明朝大軍出發後,在未見敵軍的情況下,就呈Z字型緩慢後撤。數天之後大軍在距懷來城二十餘里,距京師三百里的土木堡駐軍不前,等待後方的糧草輜重。由於土木堡地勢較高,且四周沒有任何水源,群臣進諫希望大軍進懷來城,以防不測,但這一建議被宦官王振攔下,於是大軍在沒有水源的土木堡停留一天一夜。當瓦剌大軍近在眼前時,才倉促移營,結果被圍過來的瓦剌大軍抓住時機,衝破戰陣。土木堡一仗,二十萬明軍精銳損失大半,連明英宗朱祁鎮也被敵軍俘虜。

這一仗,對明朝影響深遠,可以說是打斷了明朝的半根脊樑,自此明朝對游牧民族,也由防禦反擊的整體態勢變為了依靠長城戰略防禦。其實這一仗對明朝的影響遠不止如此,可以說是這一仗奠定了明朝的衰弱。

1.這一仗對明朝的武將和勛貴集團打擊十分大。其實明初時,明朝的朝堂並不是文官獨大,武將一樣有著不低的地位,其中最傑出的代表就是,明朝的開國元勛和靖難時的勛貴子弟。靠著這些勛貴子弟,朝堂之上文武勢均力敵,呈現出最佳的政治平衡,但是土木堡之戰,朝堂上有話語權的勛貴子弟幾乎全被葬送掉了,剩下的那些也難成大事。就這樣朝堂之上,武將們被文官壓得永不翻身,逐漸形成了武將弱勢,軍人社會地位低下的情況。

2.這一仗明朝精銳軍事力量全軍覆沒。明成祖五次北伐蒙古留下的精銳在這一仗賠了個精光,對明朝軍事力量的打擊可以說是傷筋動骨,明軍二十餘萬人中傷居半,死者三之一,同行的文武官員亦死傷數十人,損失馬匹多達二十萬頭,至於衣甲器械輜重損失更是難以計數。

3.天子守國門的思想正式成熟。土木堡之變後,瓦剌兵馬逼近北京城,朝堂上下惶惶不可終日,於是便有大臣提出南遷。但遭到了于謙為代表的一派臣子的反對,明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思想正式成熟, 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的剛烈大明確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炮講堂 的精彩文章:

古代盜墓賊找墓除了分金定穴,還有四種你不知道的,有一種你也能做

TAG:大炮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