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一種叫做「道教」的生活方式

一種叫做「道教」的生活方式

道教,與其說是宗教,不如說是種生活方式。因起源於中土,植根在道鄉。早日深入中國人的骨子裡,日用而不知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因為文化語種差異,外來宗教在中國常借用道教的道、神等詞傳教。在很多人眼中信誰都一樣,因為有求必應,對誰磕頭也就沒有了區別。

當然,有部分人是例外的。他們信仰的不僅是道教神仙,還有太上無極大道。稽首道前,並非有求於神尊;躬身下禮,而是報恩於道母。

道是天地之始、萬物之母,是一切的開始與萬事萬物的生化者。《步虛韻》指出,「大道洞玄虛,有念無不契」。也就是說,大道無形無象,無處不在,為萬物之母,只要持戒念道,有心即感,猶如「母子感應」,道教稱為「天人感應」。

道教認為,道與人可以相參而類比。人之生也,頭圓像天,足方法地,發為星辰,目為日月,眉為北斗,耳為社稷,口為江河,齒為玉石,四肢為四時,五臟法五行。人與天地合其體,與道德齊其生。另外,《神仙可說論》也有,「五臟六腑,百關四肢,皆神明所屬,各有主守」。

道教以道為根本信仰,以濟世度人為立教宗旨。道教的一切教義思想和修行方法,都根源於對大道的執著追求。道教強調「道以人弘,教因師得,若不度人,則法橋路斷,所以弘教,先在度人」。

道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立於二氣未肇之先,用著於萬象既形之後。應化三清,主宰萬物。為眾聖之尊,苦海作慈航,主萬化而不化,莫非其化;妙萬跡而無跡,孰非其跡。

道教的濟世度人不僅要施恩於人,而且積德於己,積德方能修成仙道。道教度人如高道的講經宣道,壇場的齋醮科儀,唱道情的諷世勸化,道醫的懸壺施藥與治病救人,都是道教的濟世度人之舉。歷史上有道之士或入世以濟世度人,或隱居修道以達到度己的超越。

道教,以道名教,神道設教,旨在度人。道為教父,天尊垂教,莫不以道說教。元始天尊說《度人經》、靈寶天尊開度人天,老君隨方設教說道德五千,玉皇本行演道度三界十方,救苦天尊應化十方以陽化陰,普化天尊談道而趺九鳳尊為群生父萬靈師,文昌帝君談經演教職掌桂祿,真武大帝為傳法演教,呂洞賓祖師尊為三教之師等。

據道經記載,道教起於渺渺浩劫之先,天地未分之時。宇宙混沌,日月未光,老君生於其間,化名為盤古,後經過太一、太初、太素、太始、太極等五個時期,輕清上浮、重濁下凝而開天闢地;又由玄、元、始三炁,化生三天。

老君以雙眼化為日月、毫毛化為星辰、肌肉化為豐沃的土壤,骨骼化為堅硬的岩石、呼吸之氣化為風雲、聲音及眼中的神光化為雷電,身中的血脈化為江河湖泊、頭髮化為草木……

由此,陰氣上升、陽氣下降,萬物生成、人倫興遠。至此,老君返於天宮,以太虛為體,太微為宅。也便是《道德經》中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以後,老君數次化身,歷經八十一化。軒轅黃帝時,化身為廣成子,授黃帝養生之道;春秋時化身為老子,傳下《道德經》,教關尹子以修真之法,由此道脈興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之家 的精彩文章:

道醫小課堂:八大醫案讓你初通道醫
斷食辟穀的理論依據,人可以靠「吞空氣」生存著?

TAG:道醫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