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銀行攬存大戰降溫 理財產品收益年中走高「套路」變了

銀行攬存大戰降溫 理財產品收益年中走高「套路」變了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胡艷明「為了年中流動性,我們(行)近期準備發售一款結構性理財產品,收益比目前市場產品略高。」農行北京分行一家營業網點理財經理對記者介紹。

無獨有偶,6月25日,記者在走訪北京市西城區幾家銀行網點發現,大額存單的宣傳海報放在顯著位置,其中展示有「農行大額存單最高上浮45%」、「北京農商行三年期利率3.85%」等表述。記者採訪了解到,民生銀行、北京農商行也針對接近年中時點推出新產品,發行利率略高於此前發售的產品。而浦發、興業、建行等銀行則沒有明顯動作。

跡象顯示,銀行的年中攬存戰已沒有往年那麼激烈。曾經,每到季末、年中等關鍵時點,銀行傾向於通過加大理財產品發行等方式,以應對貸存比、存款偏離度等考核壓力,這也導致理財產品發行收益率在這些時點易於走高。可能部分投資者已熟悉「套路」,記者在走訪中看到,零星有幾位女士在營業廳向理財經理諮詢近期理財產品收益是否走高。

不過,與往年相比,銀行理財收益走高並不明顯。一方面,央行今年實施了幾次定向降准,使得流動性更為穩定;另一方面,銀行對攬存考核機制進行了調整。「年中攬存的目標在年度計劃里已經沒有了,如果臨時性有資金缺口,還是要去做一些工作。」某股份行分行企業金融部總經理向記者坦言。

理財收益率未見明顯升高

「這款結構性存款產品跟美元掛鉤,美元不到7.66的情況,可以拿到最高收益,三個月期限最高是4.5%,半年期到一年期的在4.6%-4.7%之間。」北京銀行宣武支行一位理財經理正在向客戶解釋何為「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是指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運用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但不限於遠期、掉期、期權或期貨等),將投資與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商品價格、信用、指數及其他金融類或非金融類標的物掛鉤的金融產品。結構性存款,理論上收益浮動,但銀行基本上以固定利率進行兌付。

「為了年中流動性,我們(行)近期準備發售一款結構性理財產品,收益比目前市場產品略高,但具體利率區間、額度尚不清楚。」6月25日,農行北京分行一家營業網點理財經理對記者介紹。他透露,很多老客戶都熟諳銀行「特殊時點」攬存的特點,在購買理財產品的續期上比較留意,以續接季度末或者年中的新的一期。

「現在的收益跟年初相比並不高。自四月底資管新規頒布以後,理財產品的整體收益其實是在下降,近期因為到了年中,才慢慢有一些回升。」民生銀行北京一家支行的理財經理解釋說。

雖然臨近年中考核,但銀行理財收益升高並不明顯。根據普益標準公布的理財報告,2018年06月23日-2018年06月29日,該周在售的1327款銀行理財產品中,平均預期收益率4.73%。再往前推進幾周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分別為4.73%、4.69%、4.70%,臨近月底發售產品與此前相比略有上浮。而在去年6月的幾周內,平均預期收益率分別為4.39%、4.43%、4.48%、4.53%,上浮更加明顯。

融360數據監測也顯示,今年6.18-6.24一周理財市場產品收益率波動較小。寶寶理財和銀行理財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分別為3.92%和4.8%,均較前一周(6.11-6.17)無變化。融360分析師楊慧敏認為,近期央行定向降准釋放流動性,在央行的保駕護航下,年中的資金面緊張局面有望緩解,各類理財產品收益大幅上行的概率較小。進入7月,降准後資金面進一步寬鬆,各類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將有所回落。

雖然部分銀行針對年中發行產品,但是整體來看,理財產品走高趨勢並不明顯,「資管新規後銀行理財受到限制,不能做保本理財,且只能投標準化產品。看看目前的股市、債市,收益率能高嗎?」當記者採訪為何理財產品收益年中漲幅很小時,建行華東一地級市分行行長反問記者,在該行長看來,即使有考核的要求,銀行也選擇「合規為上」。

「整治金融亂象,理財產品原來主要是非標、通道表外業務,現在通過強監管,表外逐步並表,到2020年有個過渡期,之後管理更規範。表內業務,政府平台貸款受限,銀行貸款主要投向企業,而大型企業降槓桿,貸款需求減少,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利率浮動有限,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使用渠道顯著收窄,理財產品利率下降很正常。」央行一位地方中心支行行長對記者表示。「我們分行前幾年儲蓄還挺好做的,本身利率也比較高,部分理財產品五年期利率能到5.5%,當時西城區的網點,尤其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客戶特別多。」

原東北地區某城商行北京分行行長對記者回憶,當時動物園批發市場的「小老闆們」也是周邊多家銀行爭奪的客戶儲蓄資源。到了2016年至2017年底,北京動物園批發市場整體搬遷,這部分客戶慢慢流失。其認為,現在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項目越來越透明,監管對銀行理財要求嚴格,尤其很多企業出現債務違約情況下,各家收益差距不大。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李佩珈分析稱,過去一段時間,在季末、年中等關鍵時點,銀行傾向於通過加大理財產品發行等方式以應對貸存比等、存款偏離度等考核壓力,這也導致理財產品發行收益率在這些時點的發行利率易於走高。但是,今年以來這一現象和趨勢並不明顯,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近期資金面邊際寬鬆,緩解了銀行通過加大理財產品發行力度來變相攬存的壓力。

6月24日,央行宣布將出台本年第三次定向降准,和加大公開場貨幣投放力度等,資金面的邊際寬鬆使得近期Shibor利率跌多漲少,貨幣市場利率趨向下行必然帶動理財產品發行利率下行。二是今年以來,資本市場波動明顯加大,目前上證指數已跌至近三年的歷史相對低位水平,這也導致理財產品「投資端」可獲得的收益減少,相應地必然體現為理財產品發行利率的下行。三是資管新規發布後,「剛性兌付」預期正逐步消除,銀行對理財產品定價更傾于謹慎。

整體來看,今年銀行的理財收益率相對穩定,較去年年底回落,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記者表示,主要原因與今年上半年央行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包括通過兩次定向降准及近期公布的第三次降准,這對維護流動性的穩定、引導市場利率的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看一個簡單的指標,就是無風險收益率。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從去年底的4%,接近4%左右,現在回落到3.6%左右。在無風險收益率回落的前提下,相對來說,銀行間市場Shibor利率、回購利率,包括金融機構同業存單利率都較去年底回落,所以不管是銀行的理財還是貨幣基金的收益率也是比去年有所回落。」溫彬認為,因市場的流動性相對比較穩定,所以市場利率下行,這兩者直接相關。

不衝刺、重日均

儘管在理財產品、結構性存款等產品上各家銀行「各顯神通」,但是具體到銀行員工,沒有以前壓力大,「雖有些壓力,整體來說也還可以。」記者採訪中接觸到的多位銀行員工稱,攬存款壓力不像幾年前那麼嚴重。

「年中攬存的目標在年度計劃里已經沒有了,臨時性有資金缺口的話,大家還是要去做一些工作,但是做不成功也不會怎麼樣。」某股份行分行企業金融部總經理坦言。

「壓力肯定是有的,但是現在這種金融形勢下,即便是壓力帶來動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企業都沒錢。」某股份行客戶經理對記者感嘆,不過他認為,總體來講業務完成量不難達到,可能總行及省級分行壓力相對更大一些。

曾經,部分商業銀行為了完成「當月貸款增量」等時點考核指標,為了完成規模任務,在月末、季末等關鍵時點人為地增加貸款的行為。但上述股份行客戶經理對記者表示,目前,時點考核不體現在效益工資里,「時點只是一個面子工程,但是現在來看,行里要求向時點要規模,因為貸款規模是總行控制的,總行對分行會有月末、季末、年末時點要求,因為畢竟可以讓報表好看很多,如果時點過於難看,那會涉及到分行資產負債比超標,有可能會影響貸款規模的下放。」

該客戶經理表示,目前銀行體系的工資、績效很大一部分是來源於存款收益,但日均存款才能體現存款價值。

根據上述股份行分行企業金融部總經理對記者的解釋,年中攬存,主要因為銀行對資產負債平衡的考核,6月底,需要根據資產運用情況匹配相應存款才能達到MPA考核的要求。「理論上來說,各家銀行貸款和存款間的平衡關係,過去有75%存貸比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銀行要增加存款。另外,銀行根據自己存款的金額的不同,6月要向央行繳納存款準備金。再加半年時間節點,銀行有納稅等方面的支出,所以到了半年末銀行有吸納存款的需求。一方面資金有用途,另一方面平衡指標的要求。」

但是現在存貸比的波動幅度,跟幾年前相比,波動幅度在減小。「一方面是在國家去槓桿、去產能業務背景下,資產業務總規模沒有過去那麼大,過去貨幣供應量大的時候,企業需求旺盛,銀行放貸款量大,比如在3月份到5月份放出了較多的貸款,到6月份要想辦法讓存貸比符合監管要求,到了考核時點需要有相應的存款去匹配,所以要吸納存款。」上述股份行分行企業金融部總經理對記者說,現在整體放款波動性下降,一方面因近兩年實體經濟需求不是特別旺盛,另一方面政府平台和國有企業受到去槓桿要求,貸款需求也在下降,所以行里貸款波動沒有那麼大,在關鍵時點上,吸納存款的需求也沒有以往強。「另外,監管方面對各級銀行存款偏離度考核,根據我們日常的平均存款,行業術語叫日均存款,到月底波動範圍不得超過4%。這樣對銀行有一個約束,所以這樣也不把存款吸納做得更明顯。」因此他認為,近兩年存款波動範圍越來越小,若沒有相應資金需求的話,市場上價格波動不會變得特別大,只有資金需求關係嚴重不平衡,銀行才會將理財產品價格推高,如果不是特別缺得不太多,那各家相對於維持一個平衡或者略微提高一點。

今年6月10日,銀保監會聯合央行發布《關於完善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對商業銀行月末存款偏離度監管指標進行了適當調整,由原來的3%放寬至4%。同時簡化計算方法,取消季末月份的特殊規定,對季末月份與非季末月份採取相同的指標計算標準。

其實,早在2014年9月,當時的銀監會就下發《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約束商業銀行違規吸存、虛假增存、月末存款「沖時點」等行為。上述股份行分行企業金融部總經理表示,其所在銀行也在逐步調整考核方式。「曾經有考核時點存款的指標,完成越多表明工作能力越強,業績越好。但是後來監管部門不允許時點目標,這是一種擾亂市場存款的行為。這本來是零和遊戲,市場上有多少存款是一定的,不在這家銀行就在那家銀行,『沖時點』擾亂市場秩序,所以現在考核更加立體化,比如考核客戶利潤、產品等指標。」該股份行分行企業金融部總經理表示,目前,年中攬存的目標在年度計劃里已經沒有了,臨時性有資金缺口的話,大家還是要去做一些工作,但是做不成功也不會怎麼樣。

而且,其坦言,現在大部分存款工作是總行在做主動負債,比如通過價格關係在市場上發行理財產品,以實現資金平衡。目前分行支行等存款壓力小很多。

由「沖業績」、「沖時點」,到目前考核日均存款,經過了逐年演變的過程,該股份行分行企業金融部總經理稱,到了2017年上半年,基本已經不需要專門拉存款。「不過2017年下半年貨幣供應量下降之後,我們稍微有一些壓力。比如長期貸款比較多,資金出現缺口,還是需要拉一下存款。曾經約束指標比較硬一些,會影響到我們收入。現在考核日均存款,只是屬於日常的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觀察報 的精彩文章:

華誼兄弟樣本:商譽爭議持續發酵
給家安裝一個「最強大腦」,2018年智能家居市場會爆發嗎?

TAG:經濟觀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