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鴻章差點成了中國第一個總統,孫中山力勸、張之洞擁戴,差點出來個大清共和國

李鴻章差點成了中國第一個總統,孫中山力勸、張之洞擁戴,差點出來個大清共和國

原標題:李鴻章差點成了中國第一個總統,孫中山力勸、張之洞擁戴,差點出來個大清共和國


李鴻章算是最富爭議的晚清名臣,代表晚清政府簽訂過很多不平等條約,當時就被國人罵得一塌糊塗。


他領導洋務運動,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一生都在為大清奔走效勞,維護大清的政治地位。


儘管是頑固派,李鴻章其實對於變法也十分感興趣。


甲午戰敗後,雖然悲痛萬分,但他知曉日本通過變法逐步強大,於是開始研究西方社會制度,

還曾經表示希望中國能夠走向「公天下之局」。梁啟超在編撰的《李鴻章傳》中提到,李鴻章任兩廣總督時竟然差點成了總統。


或許很少有人知道,晚清歷史上差點出現一個共和國。這個共和國曾得到諸多有識之士和封疆大吏的擁護,甚至還確定了一個總統人選,這個人就是李鴻章。


如果此次共和成功的話,統治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就可以提前12年結束,也許我國近代史也會因此重寫。


但這次共和國謀劃最終「胎死腹中」,李鴻章是由於什麼原因與總統之位擦肩而過的呢?



李鴻章


戊戌變法的支持者


1895年5月2日,清政府批准了李鴻章代表大清簽訂《馬關條約》,這一天康有為在京城聯合十八省舉人聯名上書,史稱「公車上書」,堅決反對簽訂《馬關條約》,要求變法自新,開啟了維新變法的新篇章。


1898年,光緒帝很讚賞康有為的思想主張,於是命令李鴻章等總理衙門五大臣約見康有為。


康有為提出撤禮兵刑工等六部。李鴻章問他撤了六部,是不是舊的規章制度也要撤。

康有為明確表示,現在世界上多國崛起,世界變了,中國也應該一起變。李鴻章被康有為的這種雄心壯志所深深折服。


光緒帝決心變法以後,頑固派一直想要除掉康有為,李鴻章多次給康有為透露消息,甚至安排人送他出京避禍。


李鴻章雖然不敢公開主持變法,但是暗地裡卻一直支持著維新派。


慈禧召見李鴻章,說有人上奏彈劾他是康黨。李鴻章面不改色地說,如果主張維新變法的就是康黨,那我很難避嫌,我確實是康黨。


一句話竟然把慈禧驚愕得不知怎麼接著說下去。


戊戌政變之後,康有為和梁啟超流亡國外,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李鴻章竟然寫信問候他們,還勉勵康梁二人:


「精研西學,歷練才幹,以待他日效力國事,不必因現時遭遇,遽灰初心」。



梁啟超


孫中山力勸他擔任中華總統

李鴻章知道中國局勢有大變,他問英國人卜力:「我聽洋人說如果北京公使都被殺了,那麼列強就有權進行干預,並宣布要立一個皇帝,如果是這樣,你們會選誰?也許是個漢人?」


卜力感到李鴻章暗示自己想當皇帝,便說:「西方大概會徵求中國最強有力的人的意見,看他認為誰最好。」李鴻章眯起眼睛,過一會兒才說:「慈禧是中國最強有力的人。」


此間,孫中山派兩個革命黨人來見李鴻章,想讓他舉起推翻清朝的旗幟,廢除慈禧,並擁戴李鴻章當大總統。


李鴻章說:「我知道你們為什麼來,可惜我年老不能相助,也恨君等晚生了50年,不能早助我也。」


言畢,李鴻章給了革命黨3萬大洋,說:「這是給你們的革命經費。」


而後,李鴻章決定與孫中山會面。兩人都坐船前往指定海域,孫中山在遠處已看見身高1米86的李鴻章了,但李鴻章看不見孫中山(一是老眼昏花,二是孫中山身高1米58,一說1米65)。


此時,孫中山想起李鴻章曾經殺過太平軍投降的將領,有些害怕,怕李鴻章反悔,便讓人開船走了,沒見成。


作家李菁在《孫中山傳》一書中寫道:「當時,香港英國當局正在策動兩廣總督李鴻章據兩廣而獨立。


香港議政局議員何啟,與孫中山和李鴻章都有聯繫,也得到香港總督的信任,他向陳少白建議:興中會可通過香港總督卜力(Henry A. Blake)的力量,勸說兩廣總督李鴻章獨立,與孫中山合作。」


孫中山在日本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一方面爭取到了一些華僑和外國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加緊聯絡廣東、長江流域的會黨力量,具有一定的革命基礎。

此時,若能聯合到清朝重臣李鴻章,對推翻清廷的革命來說,無疑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


孫中山立即與楊衢雲、宮崎寅藏、平山周等人乘坐日輪「煙打士」號,於1900年6月17日直達香港,又派宮崎等去廣州和李鴻章的代表劉學詢談判。


李鴻章表示,在八國聯軍攻陷北京之前,自己不便就獨立表態。


這種猶豫不決,也讓孫心中產生遺憾,但機會來了。


八國聯軍確實進了北京。



孫中山


東南自保格局下公推的總統


1900年,義和團改「反清復明」口號為「扶清滅洋」,發起反帝愛國運動,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


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擴大對華侵略,英、法、德、奧、意、日、俄、美8國借口清政府排外,聯合進兵北京城。

有資料記載說,「城破之日,洋人殺人無算」,「但聞槍炮轟擊聲,婦幼呼救聲,街上屍體枕藉」。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緒皇帝的名義,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奧11國同時宣戰。


李鴻章時任兩廣總督,接到慈禧的「宣戰詔書」後,立即複電朝廷:「此亂命也,粵不奉詔。」


不僅李鴻章如此,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閩浙總督許應、四川總督奎俊、山東巡撫袁世凱等也拒不應詔,這些地方大員們與各參戰國達成協議,稱之為「東南互保」。


李鴻章在給清廷的複電中使用「亂命」一詞,是他精心選擇的一個政治術語,把朝廷之「旨」定為不真實的「偽詔亂命」,這就不能算反叛。


李鴻章這樣的表態,顯然是鼓勵了南方其他官員,他們才敢如此大膽,毫不掩飾地與朝廷分庭抗禮。


李鴻章與南方几位封疆大吏一起,決心聯合起來,以南方的半壁江山為根據地,抗旨自保。


其實,所謂「互保」,就是南方督撫不支持義和團的滅洋舉動,不奉宣戰之詔,努力保護洋人在華的安全和利益。


作為交換,洋人不得在南方各省進行軍事活動和其他過激行為。在劉坤一、張之洞等人的支持下,由買辦官僚盛宣懷從中牽線策劃,上海道余聯元與各國駐滬領事商定了《東南保護約款》和《保護上海城廂內外章程》,規定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歸各省督撫保護。


「東南自保」避免了戰火漫延,使長江中下游以及東南各省逃過了戰爭的蹂躪。實際上,「東南自保」還有更為具體的內容。

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慈禧和光緒皇帝、皇后、瑾妃、大阿哥溥雋等換便裝,分乘3輛馬車倉皇逃離紫禁城,開始了1年零4個月的逃亡生活。


東南沿海的巡撫和督撫們曾暗自商定:如果北京失守,兩宮不測,他們將推選李鴻章做總統支撐危局。


也就是說,東南各省將採取美國式的「共和」應付危機。李鴻章對這個「伯理璽天德」(英文president,即總統)之位也頗有興趣。


關於這段歷史,著名歷史學家唐德剛在《袁氏當國》中寫道:「八國聯軍時帝後兩宮西狩,消息杳然,東南無主之時,當地督撫便曾有意自組美國式的共和政府,選李鴻章為伯理璽天德(president),李亦有意擔任,後因兩宮又在西安出現乃作罷。」


如果當時慈禧和光緒在逃亡中遇難,中國的共和歷史恐怕要提前10多年。當時流亡海外的孫中山,儘管對李鴻章的個人魄力表示懷疑,但也認為這是個值得一試的方案。


1900年7月8日,清廷調任李鴻章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在廣東一直觀望局勢的李鴻章決定北上赴任,與孫中山合作之事就這樣流產了。


港督卜力獲悉後,電告英駐廣州副領事,勸李鴻章重新考慮他北上的決定。


7月16日,李鴻章乘招商局的「安平」號離開廣州北上,經過香港時,受到港督的隆重接待。


卜力再一次向李鴻章表示,眼下是兩廣脫離清廷獨立的好機會,並推薦孫中山為顧問,李鴻章為主權者。但李鴻章表示「不能抗命」。


建立共和的希望就這樣破滅了,其根源還是在李鴻章身上。

李鴻章註定是一個悲劇人物。


一方面,作為最早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他對國家的積貧積弱現狀有深刻認識。


另一方面,深諳官場規則的他知道輕舉妄動的危害,所以沒有宣布兩廣脫離清廷進行共和。


他接受了慈禧的命令,全面主持與八國侵略者的議和工作,代表大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

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在悲憤之中走完了他的一生。而災難深重的中國,一直到10年後才開始真正走上共和曆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徽臉 的精彩文章:

原來,每個成功的徽商背後都站著……
因為他,鬼子八年不敢動安徽!這個真正讓日本人懼怕的廣西人被歷史隱藏,竟然是因為偷東西!

TAG:徽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