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連同鄉都以為恥辱,卻被後人說成「有史以來數一數二的偉人」

此人連同鄉都以為恥辱,卻被後人說成「有史以來數一數二的偉人」

曾國藩被後人列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梁啟超甚至說:「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中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曾國藩是「有史以來」、「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偉人」。

其實,曾國藩並沒有那麼牛氣。

曾國藩之功,就是血腥鎮壓太平天國——對內很強。

那麼,在內憂外患的時代,而他對外、對洋人如何呢?擔當得起「偉人」二字嗎?

1870年6月,天津的法國天主教會辦的慈仁堂附近被發現三四十具死亡嬰兒的屍體。天津流傳育嬰堂虐殺嬰兒。同時,天津幾個案犯被捉住,都供認與教堂或教民有關係,於是人們認定是教堂乾的,於是聚眾在天主教堂前就要緝兇。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拔槍射擊前來彈壓百姓的天津知縣劉傑,被憤怒的群眾亂拳打死,教堂被燒。

這就是有名的天津教案。

教案發生後,清廷朝野震驚,立即派直隸總督曾國藩火速前往處理。曾國藩早已被洋人的槍炮嚇破了膽,接到諭旨後,他認為自己大難臨頭,竟給兒子們寫好了遺書,告訴他們外人強悍,津民好鬥,自己必將因此喪命。因此,在他赴津之前,就打定主意,無論如何也要滿足洋人的要求,避免發生戰爭。

他到天津後,立即下令將天津道員周家勛、知府張光藻和知縣劉傑三人革職,並發布一道咨文,

為洋人鳴冤叫屈,把責任全部推給天津民眾,奏請把「行兇首要各犯」逮捕嚴懲。

曾國藩的奏摺送到京城,立即引起一片聲罵聲,都說他是個「賣國賊」,聲討曾賊的奏摺連篇累牘,大有「舉國欲殺之」的勢頭。駐京湖廣同鄉會,原先把曾奉為神明,他書寫的匾額被高懸在湖廣會館內。這時,湖廣人都以有這樣一位同鄉為恥,把那塊匾額拆下燒毀,以泄眾憤。

曾國藩的妥協並沒讓洋人滿足。7月19日,法國公使羅淑亞蠻橫地提出「三員抵命」的無理要求,即殺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傑和提督陳國瑞等三人。殺些百姓算不了什麼.但要殺三名官員,朝廷無論如何通不過,曾國藩死活不敢答應。

這時普法戰爭爆發,法國已無力對清開戰。

羅淑亞於是調來法國軍艦,擺開開戰的架式,威脅曾國藩就範。曾國藩早已嚇得六神無主,哪知這是法國大使的計謀,以為法國真的要開戰了,竟嚇得在屋裡哭了起來。最後答應把張知府和劉知縣押送京城,交刑部議罪。

法國人見嚴懲天津官員已成,又向曾國藩提出:必須抓到「真兇」。這時曾國藩已獲悉普法戰爭爆發的消息,知道法國已不可能對華開戰,但仍心存恐懼,怕洋人在「緝兇」問題上惹出事端,下令大肆搜捕參加反洋教鬥爭的愛國群眾,逮捕了80多人,其中「真兇」只有七八人。曾國藩認為只殺這麼幾個中國百姓,洋人不會滿意,就下令一定要殺足二十人之數,為豐大業等人償命,以快洋人之意。

最後,他與羅淑亞的交涉結果是,天津知府和知縣發配黑龍江,把20名群眾判處死刑,另流放25人,並賠償白銀49萬兩,派中國特使赴法賠禮道歉。

同治帝對教案非常關心,在書房中常和師傅們議論這件事,他不贊同曾國藩無原則地一味妥協退讓的賣國政策。8月25日,當李鴻藻講書時,同治帝問:

「聽說曾國藩要把天津知府和知縣押解到北京來,是嗎?」

「正是。」李鴻藻回答。

同治帝憤憤地說:

「如果要有三兩個像僧格林沁那樣愛國大將把守海口,這些洋鬼子就不難消滅。」

僧格林沁就是抗擊英法聯軍的清軍將領。李師傅說:「唉,難哪。今天曾國藩奏報,說已抓到十餘名兇犯,還有幾個人仍未歸案。以十餘個中國人為洋人抵命,洋人能否滿意?」

同治帝不滿地搖頭嘆息說:

「愈將就,愈出差錯!」

曾國藩辦天津教案,妥協媚外,引起眾怒,千夫所指,萬人痛恨,最後他從位高權重的直隸總督調任兩江總督。這個賣國賊終於陷於絕望中,病情日益加重。教案後不到五年,他就在全國人民的唾罵聲中,抑鬱而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冠任 的精彩文章:

最輕鬆的一仗,打完後,團長才發現打錯了地方!誰知歪打正著了!

TAG:陳冠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