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資本退潮電影仍在

資本退潮電影仍在

眾多觀眾在影院候場

4K修複電影《畫魂》首映式現場

金爵論壇匯聚行業翹楚

電影項目創投共收到來自12個國家的399個項目的申請

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羊城晚報記者 何晶

金爵獎前晚頒發,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作為國內唯一的A類國際電影節,每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除了是影迷的狂歡,更是電影市場的風向標和晴雨表。

從2016年電影市場出現拐點以來,這兩年上影節炒作的非行業資本大大減少,各種聲勢浩大的發布會數量驟減。相比往屆,今年的電影節似乎變得有些「低調」。動輒發布幾十個項目的片單計劃少了,「××之夜」的數量和規模降了,明星們出席的活動也少了,位於上海展覽中心的國際影視市場略顯冷清。

影迷狂歡,體驗複雜「電影票,電影票要伐?」「換票退票,想看的都有!」上影節期間,如果你走進上海大光明電影院或是美琪大戲院這類大型影城,十有八九會和黃牛「確認過眼神」。每年開搶上海電影節的電影票都是一場硬仗,今年組委會規定官方購買渠道為淘票票APP,統一時間開票。位列火爆影片第一梯隊的《小偷家族》,開票一分鐘內售出5萬張,5分鐘內票數突破15萬張,羊城晚報記者在做好攻略的前提下第一時間開搶,還是沒能搶到。

為期十天的電影節是影迷們的觀影狂歡,主辦方設置了「SIFF經典」「向大師致敬」等十多個展映單元,放映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部影片。其中,有多部亞洲首映的電影,也有平日難得在大銀幕觀看到的經典老片以及4K修復版影史經典等等。今年上影節還請來了戛納電影節藝術總監蒂埃里·弗雷茂,他透露,今後會把戛納電影節的競賽片和獲獎片引進上海,讓中國觀眾能在第一時間觀看這些優秀影片。

上影節的選片質量在國內是公認的翹楚,但影展片目雖好,觀影環境和觀眾素質仍然有待提高。比如記者在衡山電影院觀看日本導演衣笠貞之助的《地獄門》,整個廳坐得滿滿當當,但時不時卻傳出上海爺叔和大媽講話的聲音,有影迷多次提示「不要講話」,但仍然沒能阻止他們評論的「熱情」。6月18日晚,天山電影院《定理》放映場,一位60歲左右的觀眾不斷弄出聲響,工作人員多次提醒未果,最後將其強行請出影廳。大光明電影院放映《肖申克的救贖》到尾聲時,前來收垃圾的保潔阿姨把垃圾袋弄出很大聲響,也被觀眾狠狠吐槽。曾參加過三次戛納電影節的影迷黃小姐說:「在戛納看電影,就算拿出手機都會被旁邊的人制止。要提高上影節的質量,提升觀眾素質也非常重要。」

展廳冷清,創投火熱「今年的電影節應該是我參加過最冷清的一次。」曾擔任多年電影記者、如今身為北京某宣傳公司合伙人的穆女士對記者說。相比往年被粉絲們包圍的場景,今年的發布會現場回歸到了媒體主場。去年李易峰在上影節期間宣傳《心理罪》,記者進入會場需安檢兩次,酒店門口全是粉絲;今年李易峰主演的《動物世界》在上海影城首映,現場秩序井然。

對於業內人士來說,每年的電影節是了解市場動態的重要領地。看電影並不是他們的「主菜」,吹著黃浦江的夏風、借著夜色趕場小龍蝦宴談投資才是正經事。在距離主會場銀星皇冠假日酒店3.6公里外的上海展覽中心,設有國際影視市場。雖然國外片方極少在這兒達成交易,但往年多少還會有公司在這兒擺攤辦展位,而今年許多公司都沒來。作為主場的上影集團今年搭建的展位,也比往年至少縮水了一半。還有不少展位讓人一言難盡,比如充滿五毛特效的《坦克拉麵》電影海報,實在難以讓人看出賣相。

和冷清的展位形成強烈對比,同樣設在展覽中心的創投單元卻越來越熱鬧。「影視公司對創投越來越有熱情,今年的陳述現場很多人都只能坐在地上,後來因為人太多,還採取了限流措施。」組委會相關負責人說,「大家對好內容其實更關注,只是行業外不相關的資本在退出。」在組委會創投團隊的規劃中,創投單元是綜合性的產業對接平台,鏈接創作團隊和產業資源。徐皓峰的《師父》、徐昂的《十二公民》、刁亦男的《白日焰火》都是從這裡走出去的,導演張猛的《鋼的琴》和《勝利》也參加了上影節創投。從今年的規模來看,項目預算從50萬元到上千萬元都有。

資本退潮,大佬憂慮

2013年到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的急速增長,讓不少行業外的資本開始關注電影投資。而2016年電影市場的拐點,開始敲響了業界的警鐘。在今年6月19日上影節舉辦的「改革開放與中國電影」官方論壇上,《2017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主筆、資深電影市場研究專家劉嘉說:「在2017年全球票房主要構成中,北美市場佔28%,國際市場佔72%。中國市場在國際市場中佔30%左右。北美、中國和中國之外的市場三足鼎立的格局正在形成,而且這個趨勢會越來越明顯。」

但這並不能緩解業內大佬的憂慮。我國每年產出600部左右的國產電影,只有10%賺錢或不虧,如果無法給予投資者足夠的回報,未來的投資者在哪裡?加上今年發生的貓眼退票事件、導演丁晟質疑宣發費用不透明等等,電影行業似乎在慢慢透支市場的信任。在6月17日「新時代的中國電影」官方金爵論壇上,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道出了他的焦慮:「2015年票房增長緩慢,大家以為挑戰來了,其實現在才是第一次危機到來。」

在王長田眼裡,不少電影從業者的個人行為正在傷害投資者的利益:「管理層要坐頭等艙、住最好的賓館,這種生活是投資銀行最火熱的時代投行高管的生活,但人家的工作強度和創造的價值,是我們這個行業可以相比的嗎?」當行業問題不斷暴露,資本也變得理智,靠PPT和擬邀主創團隊就能談下投資的年代過去了。

爆款電影,難以複製

去年,《戰狼2》撐起了幾乎整個暑期檔,但這種票房神話目前看來難以複製。「我們這兩年的『爆款電影』不是靠追尋類型電影規律得到的,而是靠社會話題,並且和電影自身形態的製作質量有時並不成正比,只是因為它觸碰到了絕大多數國民的心理,但這不是電影產業的規律。」知名導演黃建新在其中一場官方金爵論壇上直言,中國電影工業發展仍然比較弱。

中國電影「工業化」是今年上影節論壇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開幕片《動物世界》和提前點映的《我不是葯神》,均以強大的口碑為中國電影工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動物世界》出品方光線傳媒對影片寄予了很大的期待,王長田說:「光線的目標是做中國最好的頭部影視內容生產公司。今年春節期間,我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因為去年光線的影片並不是特別理想,中等規模的影片口碑不錯,票房也還好,但我們缺乏大的頭部內容。」

相比王長田的焦慮,導演陸川則頗為樂觀。他說:「資本退潮是好事,中國電影這一輪崛起,是從20多年前完全不被資本關注時就開始的。一代代電影人砥礪前行,在藝術和商業領域衝鋒陷陣,才有了市場的綻放,資本隨機湧入。如今資本退潮、泡沫散去,忠誠於創作的人依然會和電影在一起。逐利的人離開行業,這沒什麼壞處。窮,從來不是做不出好電影的理由。大潮退卻,礁石會露出來,真正有堅守、有態度的創作者依然會出好作品。」

行業困局,業內支招

除了「工業化」,「透明化」也是今年上影節的關鍵詞。在有關電影發行和影視行業信息透明的多場論壇上,宣發公司的負責人達成一個共識:透明應該是在有限空間內面向行業的透明。

針對早前《後來的我們》退票事件以及導演丁晟向光線傳媒要求公開《英雄本色2018》宣發費用明細,新麗電影總裁李寧認為:「這些其實都是業內事件,比如我們開餐廳做上海本幫菜,菜的成本會寫在菜單上嗎?不可能。退票事件背後其實是影院終端和票務平台的矛盾,質問宣發費則是電影投資方要求發行方提供結算報告,這些都是合同約定層面的問題。證據公開不應該向媒體或公眾全面開放,這是把行業事件當成社會話題來討論。」

影聯傳媒總經理講武生則認為,工業化本身是數據透明的前提,其後是系統化的管控手段、標準化的職業體系以及規模化的可能性。如果這些都不具備,透明化只是一句空談:「如果從這個角度看,不僅宣發信息要透明,製片和經紀業務都需要透明。如果明星片酬過高,製片成本居高不下,後續商業開發又跟不上,把電影成績的責任只放在宣發階段,這是有問題的。只有產業鏈各個環節的信息和數據透明,才能逐漸打造好的中國電影市場環境。」

(何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