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她本已出家,又成皇妃,終因妄為,被浸豬籠

她本已出家,又成皇妃,終因妄為,被浸豬籠

原標題:她本已出家,又成皇妃,終因妄為,被浸豬籠



她本已出家,卻做了皇妃,終因妄為,被浸豬籠

在我國歷史上有一個傳奇的太后,我感覺她的故事不比呂后和慈禧太后遜色,只不過她生活於南北朝時期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魏國,很多人對這段歷史不甚了解,讓她傳奇的一生遜色不少。


她就是胡充華,她是北魏宣武帝拓跋元恪(483—515年)的妃子,在嫁給宣武帝前,胡充華是寺廟裡的尼姑,她為什麼出家,無人得知。有一次寺廟裡組織人去皇宮宣講佛法,沒想到胡充華雖然沒有頭髮,因為長的艷麗驚人,竟然被宣武帝看上了,就把她留在皇宮裡了。


宣武帝在515年死後,胡充華就成了胡太后。由於她的兒子拓跋詡太小,當時只有6歲,雖然繼承了皇帝位,但由皇太后胡充華垂簾聽政,於是胡充華成了北魏最高權力執掌人,被群臣稱為「陛下」,垂簾聽政達到13年之久。


胡太后是個旅遊達人,喜歡跋山涉水,登山射獵,而且身手也不錯,騎馬射箭樣樣都會,這可能跟她是騎馬民族的出身有關。洛陽附近的名山大川,比如嵩山等等,都留下了她的芳蹤。這些爬山、騎馬、打獵的愛好很「陽光」吧?不要高興早了,太后還有另外一個嗜好呢。


胡太后的老公宣武帝死的時候,她只有30來歲,垂簾親征之初,親自批閱奏章,親自考核地方官員,工作乾的有聲有色的,但後來慾望的野馬奔騰起來了,再加上母壯子少,不受約束,一旦開個頭,就如滔滔江水一發不可收拾。豢養男寵,供自己玩樂,看到英俊帥氣的男子,都收入麾下,以供享樂。胡太后雖然濫玩,但不濫情,她居然深深的愛上了一個下屬——楊白華。


楊白華,一說叫楊白花,長的貌比潘安,英俊瀟洒,由於他是武將出身,高大威猛,陽剛健碩,被胡太后看上也是不無原因。楊白花可能不太出名,然而他的父親楊大眼可是大名鼎鼎,尤其是學書法的人,如果不知道楊大眼,說明書法沒有學好,「楊大眼造像記」在洛陽龍門石窟里可是無價之寶。白花長的像他父親一樣,眼睛大大的,鼻樑高高的,稜角分明,確實是人見人愛。胡太后和他暗送秋波,暗通款曲後,他迫於壓力,只得委屈相許,甚至是有意奉迎。胡太后姿色絕人,雖然年紀大了點,但熟的跟五月的杏一樣,比那花褪殘紅的青杏,自是不同。


後宮帥哥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胡太后從此策馬遊獵的時候,身邊多了個伴侶,多少路,春風十里柔情,多少夜,明月一簾幽夢。胡太后對白花的喜愛,超出了常人理解的範疇。她是真的愛他,時間長了,她愈發得寸進尺,以至於鬧的滿城風雨,人盡皆知。白花可不是普通面首,他可是帶兵的武將,因此他覺得沒有面子,他覺得這是不光彩的事。更讓白花害怕的是,胡太后牝雞司晨已經惹得朝里很多人不滿了,又胡作非為,早晚會被拓跋家的人搞死,那到時候他一定被當做太后一夥而被殺。白花最後一想,乾脆36計走為上,在一年春天,他帶著部下兵馬投奔外國了,也就是投奔江南的梁國去了。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白花這一走,可把胡太后著急壞了,跟丟了魂魄一樣,整日思念不已,思念如芳草,萋萋鏟盡還生,時間長了,胡太后都有點痴呆了。因恨成痴,輾轉難眠,日日為白花顛倒,海棠帶醉,楊柳傷春,頓感一切都不在美好,說什麼王權富貴,說什麼垂簾聽政,沒有白花的日子,一切都黯然失色。芳衾妒夢,玉漏驚魂,要睡何能睡好?漫說長宵似年,在胡太后看來,一宵比十年不少,過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這楊柳依依的春光啊,平添胡太后無限煩惱!胡太后除了弓馬嫻熟,也頗好舞文弄墨,再加上情由心生,睹春光而傷情,靈感一來,寫了一首詩出來,這首詩就是震鑠古今的《楊白花》:


楊白花


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


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


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

秋去春還雙燕子,願銜楊花入窠里。


(如果覺得拗口,把淚沾臆,換作淚沾衣;把入窠里換為入巢里)


胡太后讓歌者晝夜伴舞歌之,聲調凄婉哀傷。這是一首樂府詩,詩的題目和楊白花的名字剛好一樣,一語雙關,雖然在傷春,其實為楊白花的離去而傷感,「落南家」也是一語雙關,指白花逃到了南邊的梁國,「願銜楊花入窠里」當然也是雙關,胡太后希望燕子把白花銜回來。然而這並沒有感動楊白花,楊白花再也沒有回來,花謝可以再開,人心變了,如何才能回到當年。


但是,令胡太后想不到的是,這首詞藝術造詣太高,竟成了我國詩歌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震鑠古今,堪稱千古名篇,惹得古今多少詩人為之扼腕嘆息,拍手叫花,甚至有不少人就因為她的這首詩而忘了她本來的面目。正如清朝文人沈德潛《古詩源》中評價這首詩:「音韻纏綿,令讀者忘其穢褻」。胡太后憑著這首詩,也成為我國古代的一個詩人,當然這首詩格式比較自由,也有說是詞的,把胡太后說成是詞人。這簡直是陰差陽錯,胡太后稀里糊塗就成了大詩人。 總而言之,胡太后這首作品,成了文學史上一座豐碑,甚至是無法超越的豐碑,她甚至開創了一個詩詞風格流派:落花詩詞。


落花詩詞,顧名思義是寫傷春懷春、感傷時光易逝、春光易去的詩詞。在胡太后這首落花詩出現幾百年後,唐朝人劉希夷寫了一首《代悲白頭翁》: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才能跟胡太后的《楊白花》媲美。至於唐朝人嚴惲的:


春光冉冉歸何處 , 更向花前把一杯 。


盡日問花花不語 , 為誰零落為誰開 ?


則稍微可以媲美胡太后的詩。



到了宋朝歐陽修的「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則完全是模仿前面幾個人的。時間再往後幾百年,到了明朝,出了一批文學家,唐伯虎,文徵明,沈周,徐幀卿等,互相唱和寫了數百首《落花詩》,也沒有超越胡太后。雖然唐伯虎他們也寫的文采旖旎,如:剎那斷送十分春,富貴園林一洗貧。到了清朝曹雪芹《葬花吟》才又把落花詩推向高潮: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飛絮輕沾撲綉簾。


……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這胡太后專權習慣了,權力就像du品一樣,會上 癮,等她的兒子北魏孝明帝元詡長大後,也想掌權,已經有 癮的胡充華當然寧死不放棄權柄,於是母子二人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胡太后先下手為強,毒殺了親生兒子,另立小皇帝做傀儡。此事惹怒了孝明帝的親信爾朱榮,爾朱榮起兵造反,把胡太后嚇的又削髮為尼贖罪,以求爾朱榮寬恕,但最後被爾朱榮把她裝籠子里扔黃河裡淹死了,這就是浸豬籠。



回顧胡充華的一生,跟武則天神似,當過尼姑,還當過一國之主,武則天當15年女皇帝,胡充華垂簾聽政當了13年「陛下」。武則天是女才子,寫過不少詩,而胡充華的詩,藝術造詣極高,也算有詩才的人。而且武則天和胡充華都是貪權而殘忍,都殺過親生孩子或孫子,但胡充華的結局要慘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觀瀾 的精彩文章:

戴笠身邊有個能人,若聽此人勸告,或許歷史要改寫
台兒庄大戰時一位女英雄親手砸死日軍軍官,弄清她名字的過程,非常曲折

TAG:文史觀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