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間故事:八月十五吃月餅的來歷

民間故事:八月十五吃月餅的來歷

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關於八月十五吃月餅,有這樣的傳說:

當年織女私自下凡和牛郎皆為夫妻,生下了一兒一女。王母娘娘棒打鴛鴦,活生生拆散了這一家人。七月七這天,拔下銀簪划出一條天河,牛郎和孩子在河的這邊,織女在河的那邊。一家人遙遙相望卻不能相見。

話說這年農曆八月十五,兩個孩子見同村的小夥伴們都在村頭玩耍打鬧,他們也想去玩,結果小夥伴們說:」快滾開,妖精的孩子!「倆孩子一聽,傷心地哭起來。

他們跑到一棵桂花樹下,邊哭邊喊:「媽媽!你在哪裡呀?快來接你可憐的孩子吧!」

孩子的哭聲傳到了天上,驚動了善良的天神吳剛。吳剛一看這沒媽的孩子真是可憐,覺得那哭聲好似在撕他的心。於是他便急忙扮成一個村夫,從天上下來,走到倆孩子的面前,和顏悅色地哄他們。可是,無論吳剛說什麼,兩個孩子就是一個勁地哭著要媽媽。看著他們失聲力竭的痛哭,吳剛縱然是鐵石心腸,也不免落淚。於是他決定違犯天條,幫助孩子們見到媽媽。

吳剛一邊給織女捎信兒,一邊悄悄地拿出登雲鞋,對哭得兩眼通紅的孩子說:「孩子們,你們的媽媽在天上,她不能到人間來看你們,這是登雲鞋,今晚月亮出來的時候,你們穿上它就能登上雲端看到媽媽了。」

孩子們聽到這話,知道可以找到媽媽,心中樂開了花。於是兄妹倆坐在村頭的一塊石頭上,眼巴巴地盼到太陽下山,又急切地盼著星星在天上眨眼睛。等到月亮剛一露驗,就趕緊從懷裡掏出登雲鞋,在明亮的月光下穿上了它,騰跳一下便飛上月宮。

此時,織女已接到吳剛捎去的信兒,早早望眼欲穿地等在天宮門口,看見一雙兒女來到了身邊,真是悲喜交集,對他們又是親又是抱。眾姐妹也都迎上來親親兩個遠道而來的孩子。這個給石榴,那個送柿子,這個拿出花生、核桃讓他吃,那個又端出板栗、白梨讓他嘗。

織女更是忙得不亦樂乎,她親手把嫦娥送來的桂花蜜糖,拌上花生果、核桃仁,做成餡兒,按圓月的樣子,做成了甜蜜蜜、香噴噴的餡餅,讓孩子們痛痛快快吃個夠。

沒想到這事一來二去傳到了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耳朵里,他們本來就不喜歡牛郎,還在為織女私自下凡的事生氣呢,怎麼會容忍他們的孩子留在天庭呢!玉帝嫌吳剛多管閑事,馬上下旨罰吳剛到月宮裡去砍桂樹,而且永世不能離開月亮。又命令天兵天將脫下兩個孩子的登雲鞋,把他們送回人間,從此後,母子永世不得相見。

這兩個孩子如同做了一場夢,對天宮中的一切模糊不清,但媽媽做的餡餅卻留在了記憶中。為了紀念這次不尋常的天庭旅行,他們每年的八月十五都會仿照媽媽的做法,做些圓月樣的餅子,邊吃邊仰望天空,感謝月宮砍樹的吳剛,懷念遠在天宮的媽媽。為了叫起來更順口,他們把這種圓月樣的餅子,叫著月餅。

後來,老百姓也仿照他們,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吃月餅,賞圓月,寄託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山裡的小百合 的精彩文章:

民間故事:泥馬渡康王
民間故事:又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不見黃河心不死」

TAG:大山裡的小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