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轉瘋了!讓孩子遠離手足口病的六大秘訣

轉瘋了!讓孩子遠離手足口病的六大秘訣

經歷過孩子得手足口病的家長們,還能依稀回憶起那份揪心與煎熬;而沒有經歷過的家長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心痛,心想:「千萬別找上我家孩子。」

早有耳聞手足口病的厲害,所以很多家長非常重視防範,有些甚至擔心得過了。

叨媽今天就要和大家一起,在專家的帶領下走進手足口病毒的自述世界。全文共1600字,希望你能花上4分鐘仔細閱讀。我們只有更了解手足口病本身,才能科學有效地打敗這個「強大的敵人」。

Q:病毒自我介紹?

A:可以有!

我們是人類腸道病毒,家族裡有20多種血清型,所有都可引起手足口病。勢力最強大、最兇猛當屬EV71,其次是CV16。我們最喜歡「欺負」6個月—5歲的小孩子,特別3歲以下的「小鮮肉」。

Q:怎麼判斷孩子患了手足口病?

A:看!

孩子的手、足、口、臀部等部位出現斑丘疹或皰疹,可伴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等癥狀。另外,皰疹周圍有炎症紅暈,皰內液體較少。這些特徵說明了:我們要見面啦!

我們首先悄悄潛伏在孩子身體里三到七天。然後,患兒可能出現高熱或低熱,伴有出疹癥狀——主要口腔兩側出現黏膜皰疹;後期出現潰瘍,導致孩子感覺口腔疼痛,因此不願吃飯。

Q:手足口病毒是怎麼傳播的呢?

A:秘密!

1、糞口傳播。患兒和隱性感染者的糞便會攜帶病毒,其他兒童直接或間接接觸糞便或污染物後,通過進食、喝水等方式,會把病毒吃進腸道,造成感染。

2、間接接觸。患兒的口腔分泌物、鼻咽分泌物在短期內會攜帶病毒。如果接觸了被我們手足口病毒污染的玩具、毛巾、餐具等,卻不洗手,孩子很有可能會感染上我們哦!

3、直接接觸皰疹液。皰疹液是個別患兒會出現的癥狀。當皰疹一旦破潰,裡面的病毒含量非常高,傳染性也非常強。未患病的孩子可能會通過接觸患兒皰疹液中的病毒,進而傳染髮病。

Q:手足口病可以治好嗎?

A:當然!

我們雖然心不慈,但手很軟。手足口病多數為自限性疾病,未經治療7-10天可自愈,愈後良好。只要沒有重症的表現,可以遵醫囑在家進行對症治療。平時讓孩子多喝水、吃清淡的飲食,可以幫助自愈。只有少數患者發展為重症病例,極少數才會死亡。

Q:重症情況怎麼提前預知?

A:警惕!

1、孩子的年齡比較小,在3歲以下。

2、神經系統: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嘔吐,肢體抖動,眼球震顫,驚厥等。

3、呼吸系統:呼吸淺,呼吸困難或節律改變;口唇紫紺,咳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樣痰液;肺部可聞及濕羅音或痰鳴音。

4、循環系統:面色蒼白,皮膚花紋,四肢發涼,指(趾)發紺,出冷汗,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延長。心率增快或減慢,脈搏淺速,血壓升高或下降。

Q:預防有啥好方法?

A:講衛生!

1、教孩子必須洗手,尤其在接觸口鼻前、吃東西前、如廁後。咳嗽和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手肘)遮住口鼻,不能用手;若用了手遮,須立即洗手。

2、教孩子用自己的毛巾,水杯和餐具等。

3、孩子的玩具、用具、門把手,以及廁所的地面、檯面、牙具、用具等要定期消毒。

4、流行期間,盡量不要帶孩子去人口密集的場所,避免接觸手足口病患者。特別當孩子的好朋友患病時,請囑咐孩子等對方病好了再一起玩。

5、控飲食,調情志,避免暴飲暴食。

Q:中招怎麼護理?

A:隔離!

1、隔離。請避免患兒和健康孩子一起玩耍。在共用玩具的過程中,患兒很容易把病毒傳染給健康的孩子。特別家裡有兩個孩子,一個發病後,另一個要隔離,並且留心觀察。

2、清淡飲食。孩子可能喉嚨痛,吃不下,這時候彆強迫他。切忌給孩子煮肉湯「補營養」,越補越嚴重。我們可以用大米煮成稀爛白粥,當孩子不願意吃米,可以直接把粥放溫,喝上一口暖暖的米湯。

3、防抓傷。如果孩子大一點,可以告訴他不要抓癢,這樣會抓破皮膚;如果是小BB,我們可以直接給孩子帶上手套。

4、消毒。發病後第一周,是患兒糞便中病毒最多的、也是傳染性最強的時候。孩子的玩具、餐具以及其他用具需常常消毒,還有毛巾和被褥要經常晾曬。另外,照顧孩子的監護人也要勤洗手。

總結

1、手足口病大多都是輕症,病情呈自限性,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也沒有特效藥。

2、極少數可能是重症,甚至導致患兒死亡。因此,要警惕重症現象:高熱,嘔吐,頭痛,身體抖動,精神萎靡,呼吸困難等。若出現這些癥狀,儘快到醫院急診。

3、一般預防手段:勤洗手,勤消毒,控飲食,調情志。

4、特效預防手段:EV71疫苗是有效的預防手段。

媽媽都愛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媽媽之道 的精彩文章:

帶娃這件事,我們不能沒有「不靠譜」爸爸

TAG:媽媽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