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活不能只是工作賺錢」的3個誤區,你中了第幾條?

「生活不能只是工作賺錢」的3個誤區,你中了第幾條?

工作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沒有什麼所謂的「工作生活平衡」,你要做的,就是分清優先順序,什麼時候工作,什麼時候兼顧家庭,僅此而已。

作者:思文掃地(富書籤約作者)


01

前兩天,朋友唉聲嘆氣告訴我,說天府要放暑假了,後面兩個月都不知道吃什麼。

朋友說的天府是一家小飯館,朋友帶我去過。

店面雖小,但人氣超旺,生意特別好,但與其他飯館不同,天府的飯菜質量自然不必多說,關鍵是老闆對開業時間的安排。

每天營業5個小時,每年營業9個月,其中2個月暑假+1個月寒假(春節)。

當初我就很好奇,就問老闆:「生意這麼好,為什麼還要放暑假?」

老闆回答特樸實,至今我還記憶猶新。

「錢什麼時候都能賺,但老家父母一天比一天老。總不能一年到頭都在外面賺錢,也要回家看看。再說,孩子放假,也要回去看看,要不然等他們長大,也忘記了老家是啥模樣。」

當時我就很震驚,有種心靈被觸動的感覺。

想想自己,為了能夠在大城市立足,拚命工作賺錢,有人幾年不回老家,有人回老家也是匆匆往返。

其實,我們都明白,工作賺錢是為了更好生活,但事實上,我們活著只是為了工作賺錢,只希望自己不被時代拋棄、不被同齡人拋棄、不成中年油膩大叔(阿姨)。

如今,我再思索老闆這番話,忽然明白一個道理:生活不能只是工作賺錢,還有其他重要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又會讓你以「新的自我」進入工作狀態,更加持久地賺錢。

正如托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提到:「當你按下機器的暫停鍵時,它會停下來,但是當你按下人類的暫停鍵時,他們會啟動。你會開始反思,反思你的假設,重新想像什麼是可能的,把你最深的觀念重新聯繫起來。」

所以,我們需要暫停和反思,這樣才能重掌未來的主動權。

而暫停和反思是兩個並列動作,需要同時進行。

但往往很多人只選擇「暫停」,導致「佛系青年遍地走」,事實上,他們不願思考、盲目跟風地追求別人口中的「詩和遠方」,怎能不陷入某些認知誤區,進而影響今後工作生活。

所以,你需要了解這些認知誤區,並通過思考把你「最深觀念重新聯繫起來」,明白這些誤區之後,及時規避,創造更好的生活的價值。


02

誤區一:裸辭

生活不需要工作,及時行樂就好

裸辭很爽,但爽過後?

作者格總分享這樣一個關於裸辭的故事。

小格(化名)在一家創業公司做行政,每天乾的都是伺候人的雜事。

吃力不討好,上班各種撕,下班各種累,拿錢又少,又感覺不到成長。

有天,她跟朋友吃飯,就忍不住吐嘈。

朋友也不是吃素的,各種高逼格論調狂轟亂炸。

於是,小格終於辭職,還是裸辭。

之後一個多月,小格放飛自我。

之前上班不能做的事,現在有點小錢,又有時間,全都補回來:追劇、逛街、泡夜店、出國旅遊...

那段時間,裸辭絕對是一件超爽的事。

可好景不長,很快陷入窘境。

隨著每個月的房租、水電、消費、應酬等一張張賬單飛來,她從一開始的從容不迫,到後來的著急上火。

她沒了主見,沒有章法地投了幾十份簡歷。

那些簡歷石沉大海,參加面試的寥寥無幾。

有天,在面試回來路上,她在朋友圈發現,老東家因獲得A輪融資,干滿兩年的員工薪水翻番,外加三個月的績效獎。

她想起這幾個月來生活起伏,以及穿著高跟鞋穿梭地鐵找工作的窘境。

最後,她忍不住痛哭起來。

對小格來說,裸辭,損失的不光是賬戶里的工資,更是粗暴地把當下收入曲線折斷。

然後,再把自己拋入不確定的時間,在破產之前想要抓住一根收入曲線來救命。

最後,往往無功而返。

生活不能只是工作賺錢,但並不是讓你完全放棄工作,除非有其他穩定的收入渠道。

而工作之外的美好,只有在無後顧之憂的前提下你才能去發現、去享受。

沒有物質保障,其他都是浮雲。

所以,當你決定裸辭時,先要問自己一個問題:那些勸你裸辭的,會給你發工資嗎,也包括你自己。

03

誤區二:追求安逸

不在乎多賺錢,能混個日子就好

千萬別在最能吃苦的年紀選擇了安逸。

但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追求安逸生活。

在他們看來,干一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不期待升職加薪,也不想有多好的生活品質。

總之,差不多就行。

通俗來說,所謂的安逸,不過就是「混日子」。

老話說的好,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前兩天跟做IT朋友聊天,就聊到他前同事A的經歷。

A是88年的,今年29歲。

來朋友公司之前是在廣州一家軟體公司上班。

朋友說,A就讀某名牌大學,畢業後在廣州混了三年。

當時住在城中村,每天擠公交上下班,所以上班感覺特別累。

A當時想要換家公司,再找個靠近的公寓。

但一想到現在待遇還不錯,也不用天天加班,正好有時間玩遊戲。

去年6月,A的公司在異地拿下一個大的系統集成項目,需要抽調人手。

A的領導本來派他去做支撐,但被他以各種理由拒絕。

後來,公司無奈之下,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他去做支撐,否則就辭退。

A當時想,如果被公司辭退還能拿一筆補償金,正好他不想再呆下去,所以依然拒絕。

最後,A和公司撕逼,最終如願以償拿了一筆補償金。

去年到的南京,應聘到朋友所在公司。

無獨有偶,就在A快要轉正時,朋友公司的人力資源部接到一份郵件,郵件內容正是關於A的種種惡行。

核實之後,朋友公司以崗位不匹配為由拒絕A轉正。

朋友說,A那會跟公司人力大吵大鬧,但因在試用期,最終未拿到任何補償。

離開後,A去了哪就沒有人知曉。

在我看來,A是一個怕吃苦、圖享受、無追求的人。

怕吃苦,讓他缺少在大項目上所能獲得的核心能力,包括技術精進、項目管理以及團隊協作等方面;

圖享受,讓他變得目光短淺,看不到有價值的東西,缺少對生活的深層次理解和感悟,永遠處於小格局當中;

無追求,讓他每天工作生活覺得枯燥乏味,每一項工作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骨子裡缺少改變現狀和面對挑戰的勇氣和魄力。

如A這樣的人,人到中年,要麼成為公司被辭退對象,要麼在低端崗位徘徊不前,要麼從朋友圈中逐漸變成路人甲。

雖然,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想過上安逸的生活。

但對年輕人來說,只有當下努力奮鬥才能在中年或晚年享受真正的安逸。

所以,如果你已擁有優越的生活,請不要收斂自己的鬥志,因為比你更優越的人依然在奮鬥;

如果你正在舉步維艱,更請不要磨滅了對自我信心和奮鬥勇氣,因為比你更艱難的依然在負重前行。


04

誤區三:多點時間陪女友

保持生活工作平衡

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在對新員工提供建議時,提出有悖常理的理念:

新員工應該停止嘗試去達到他們的專業和個人生活之間的「平衡」,因為那意味著兩者之間是一種嚴格交易。

既然是交易,「工作」和「生活」也就存在討價還價的空間。

也就意味著,你可能選擇犧牲生活來彌補工作,或者選擇犧牲工作來補貼生活。

這種取捨,本質上並沒有解決當下實際存在的問題,只是達到某種暫時的妥協。

記得在之前老東家,根據公司人力安排,我做新入職大學生的工作導師。

既然當起導師,那就要對學生負責任。

我帶的新員工叫劉宇(化名),悟性不錯,工作上手比較快。

在我極力推薦下,他在8個月後完成轉正。

轉正後,劉宇心態發生明顯變化。

他開始跟我抱怨,說他現在的工作學不到東西,成長空間有限,工資又少,工作沒有激情。

說真的,我當時心裡很不爽,想到我極力推薦,到頭來你要離開,這不是打自己的臉嘛。

有次我問他:

「那你可以選擇一家你喜歡的創業公司,機會和待遇都好,你可以嘗試一下啊。」

劉宇非常認真地說:

「我覺得我現在公司雖然做得不開心,但工資也還不錯,我也有想過去創業公司,但擔心去了之後天天加班,導致工作和生活失去平衡。我還是想多花點時間陪女朋友,工作太忙會影響我未來的家庭生活。」

工作一年時間不到,不想著如何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竟想著工作生活平衡,說句不好聽的話,你連「做好工作」的資格都沒有,還跟我談什麼生活工作平衡。

在我看來,平衡最大弊端,就是當你處於人生重大十字路口時,你會顧慮重重,猶豫不決,不敢果斷做出決定。

你會寄希望於別人為你選擇,或者給你提供完美方案,能來個雨露均沾。

可現實是,當你還在猶豫時,別人已先行一步,直接把你要走的路給堵死。

工作上的失意,只會讓生活變得一團糟。

工作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沒有什麼所謂的「工作生活平衡」,你要做的,就是分清優先順序,什麼時候工作,什麼時候兼顧家庭,僅此而已。


05

生活不能只是工作賺錢,除了賺錢,我們的確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所以,任何時候,我們都需要認真審視自己的人生願景和優先順序。

身處人生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人生願景,以及所對應的優先順序:

年輕時,優先順序是事業發展;

中年時,優先順序是家庭穩定;

老年時,優先順序是身心愉悅。

而在這個過程中,離不開一個重要的人,那就是愛人。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需要與愛人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成就。

最終,hold住事業,也hold 住家庭,做真正的人生贏家。

作者簡介:思文掃地,富書籤約作者,85後,經濟學碩士,《中國物業管理》期刊特邀專家、《城市開發》期刊專欄作者,簡書@思文掃地,聚焦職場投資領域,用實踐淬鍊感悟。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靠別人也許會舒服一時,但只有靠自己才能安穩一生
這封信,我用一生寫給您

TAG: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