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乘舟而下,是什麼串起百萬華工的思鄉情?

乘舟而下,是什麼串起百萬華工的思鄉情?

中國移民下南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代。

最為人矚目的是鄭和下西洋。這個發生於十五世紀的事件,宣告了中國人下南洋的歷史,此後,南方的居民,陸續奔赴南洋,開闢新天地。

鄭和下西洋來自網路

明清以來,南洋與中國本土在文化與經貿方面的互動日益緊密,也催生出許多不同於中國本土的文化。

茶,作為中國人開門七件事之一,在熱帶雨林的環境中,也演繹出另一種文化,反過來促使中國茶葉的多元化。

今天介紹的,就是南洋密不可分的「六堡茶」。

日 頭 赤 炎 炎 飲 茶 透 心 涼

潮濕悶熱的低緯度帶,茶去濕解熱的功能被大大地放大了。

廣東一帶,人們嗜飲茶,不論是廣府的涼茶、壽眉、普洱,還是潮汕的烏龍,都因應了嶺南地區濕熱的環境。喝茶解熱對於古人而言,是經驗,現代科學實證也了這一功能。

閩粵移民帶著家鄉原生的茶記憶前去南洋,一方面,南洋更加濕熱的環境,也使華民們更不可離開茶。西方國家進入南洋後,不少華人成為當地主要勞動力,茶更加成為勞動者的生活必需品。

1984年《星洲日報》上的六堡茶廣告

「六堡茶,生津解渴,解暑消炎,老少咸宜。」 來自網路

除了烏龍茶成為出口大宗,雲南的僑銷圓茶、廣西的六堡茶、福鼎的白茶,在南洋的茶桌上都佔有一席之地。

1970年代出口六堡茶 來自網路

除了口味不同,這些茶的基本功能都指向一個:清熱解毒。

在茶的養生功效里,黑茶算是佼佼者。黑茶的核心工藝是後發酵,藉由微生物熱、胞外酶等的作用轉化茶葉的內含物質,造就黑茶的獨特品質。

六堡茶,就是廣東、南洋人民喜聞樂見的「高品質」黑茶。

順 流 而 下 因 水 路 而 發 達

相比於湖南黑茶的馬幫運輸,六堡茶以水路出名,也因此,有著「船幫茶」(茶船古道)之稱。

茶船古道 來自網路

梧州是潯江、桂江、西江交匯之處,西江是珠江支流,相比崎嶇的山路運輸來說,這條直抵廣州的水脈可稱得上是舊時高速公路。

六堡茶原產六堡鎮,位於梧州上游,梧州之得名,因梧州是重要的集散地,也是六堡茶深度加工之所。

梧州碼頭 來自網路

經廣州、香港等處出口後,往北可至日本、北美;往南可至馬來半島、印尼;往西可以南亞、歐洲。

漫長的水路運輸,進一步促使茶的後發酵,形成獨特品質,除了檳榔香之外,還擁有了葯香、陳香等。

西江船運 來自網路

計劃經濟年代,梧州茶廠的設立,使得六堡茶的工藝步上了研究軌道。茶廠生產的茶,主要收集毛茶加工製成,運用蒸壓與倉儲工藝,當地稱為「廠茶」。

與廠茶對應,是當地人民的「農家茶」,又稱「古法六堡」。

農家自存六堡

古法六堡,是當地人民的天然智慧,也是最傳統的六堡茶味。

七 年 陳 化 六 堡 大 蘿 茶

茶香記的六堡品類還算全的,尤其是一款當地習慣放在竹籮里陳放的「大蘿茶」。

由當地茶葉世家石柱銘老師於2011年製作並存放。

石柱銘老師

醇厚綿滑,有顯著的檳榔香、羅漢果味,茶葉原料等級較高。

乾淨、轉化良好,湯色紅濃透亮,輔以草藥熬煮,比如羅漢果、仙草等,滋味別緻。

茶園實景

可愛的小布包,價格實惠,耐泡養胃,快入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香記生活家 的精彩文章:

流傳日本的古代工藝,被乾隆爺喻為「玉露瓊漿」,現在由他傳承!
懷念舊時瓷器的味道

TAG:茶香記生活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