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聯無法避免解體:半數官員被美國收買,總統都加入了共濟會

蘇聯無法避免解體:半數官員被美國收買,總統都加入了共濟會

二戰結束後,在與西方國家對峙的過程中,斯大林曾採取了相當嚴苛的手段監管蘇聯各級官員,害怕有不懷好意的西方人員滲入蘇聯內部。越到後來,這位蘇聯領袖的疑心越重,甚至在私下透露自己懷疑身邊的每一個人。斯大林的歇斯底里並不是來源於他的性格,而是一種焦慮與擔憂。實際上,當斯大林逝世後,蘇聯在這方面一下子就放鬆了,從而給了美國可乘之機。當我們在討論軍備競賽和特權階層是如何拖垮強大的蘇聯時,有個問題恰恰遭到了忽視。

蘇聯無法避免解體:半數官員被美國收買,總統都加入了共濟會

20世紀80年代中期,當戈爾巴喬夫決定進行全面改革時曾進行過多次調查,最終得到如下結論:除去掌握國家政權的精英階層外,在數以萬計接受調查的蘇聯人民中,有5%~20%的人支持蘇聯實行美國那樣的資本主義,然而幾乎每一次調查,都有80%以上的人要求繼續堅持社會主義。那麼我們為何要特彆強調排除蘇聯的精英階層呢?1991年6月,美國社會調研機構曾針對這個群體做過類似的調查,結果令美國人都感到吃驚。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從頭說起,了解一下當時的大背景。1968年,蘇軍用不可抵擋的軍事行動擺平了「布拉格之春」,然而,這次行動卻在一定程度上標誌了共產主義夢想的破滅,蘇聯內部出現了一絲裂隙,從而給西方國家留下了可乘之機。與之對應的是,蘇聯解體後不到10年,東歐多國紛紛經歷「顏色革命」,美名曰「通過非暴力的和平手段實現國家政權交接」,實際上,國家政權在不知不覺中遭到了顛覆。

蘇聯無法避免解體:半數官員被美國收買,總統都加入了共濟會

雖然我們很少把蘇聯的解體與「顏色革命」聯繫在一起,實際上,美國在搞垮蘇聯這件事上下的功夫更大。首先,正如我們文章開頭所說的那樣,蘇聯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冷戰時期,蘇聯不僅僅作為一個國家而存在,是世界半數國家的信仰,一面旗幟與一個象徵。經歷了蘇俄內戰、二戰等歷史事件,蘇聯一路走來,由弱小變得富強,蘇聯人民對國家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是難以攻破的。因此,即便是20世紀80年代末期,蘇聯面臨經濟衰退、國家秩序失控等不利局面時,希望堅持社會主義、支持國家採取措施轉危為安的人仍然占絕大多數。

既然蘇聯中下階層人民都是「鋼板一塊」,美國高層立馬轉變目標,轉而向掌握蘇聯國家政權的精英階層下手。1972年,未來學研究組織「羅馬俱樂部」推出一篇名為《增長的極限》的論文,文中用大量的數據報告證明了全球資源正隨著人口快速增長而災難性地減少,並對未來社會構成嚴重危機。隨後,在一系列諸如「共濟會」這樣的歪門邪道的鼓吹下,美國決定加速構建世界霸權體系,用來控制和支配全球資源。而在這個戰略目標上,蘇聯則成了最大的阻礙。

蘇聯無法避免解體:半數官員被美國收買,總統都加入了共濟會

20世紀70年代初期,美國提出了「培養利益代理人」的計劃。8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陸續投入約900億美元的資金,專門用來支持「蘇聯民主化進程」,實際上就是用來收買掌握權力的蘇聯高官,從內部瓦解蘇聯的政權根基。一部門官員遭到收買,如根據蘇聯總統辦公室主任博爾金透露:海灣戰爭期間,蘇聯外長愛德華·謝瓦爾德納澤因執行親美政策而收到了300萬美元的賄賂。另一方面,西方國家用優厚的報酬收買掌控蘇聯國家輿論的上層人士,如為富有聲望的學者頒發獎項、提供優厚的稿酬、為他們承擔國際消費、出版書籍等,漸漸將這些人發展成為「利益代理人」。

蘇聯無法避免解體:半數官員被美國收買,總統都加入了共濟會

美國這一招顯然是非常有效的,20世紀80年代開始,這些「利益代理人」的活動越發活躍,尤其是在首都莫斯科。他們在蘇聯社會中享受極高的聲望,也因此能產生巨大影響。飽受爭議的葉利欽就曾在蘇聯解體後非常憤怒地說:「除了我之外,寡頭們都被共濟會收買了。」有不少學者認為,這一問題遠比人們估計的要嚴重得多,甚至有超過半數的蘇聯高級官員成為「利益代理人」。有趣的是,葉利欽本人是否被美國收買,到現在都是一個非常熱鬧的議題,而不少資料中都可以找到「戈爾巴喬夫被美國收買」這樣的線索。有人曾提出,戈爾巴喬夫與美國總統里根會面時,就用了「共濟會」的方式握手。

神通廣大的克格勃曾掌握了不少各級官員私通美國、收取賄賂為對方打探資料的「叛國行為」,然而,這些人中的絕大部分,都在蘇聯高層的遮遮掩掩下得過且過了。美國方面希望從蘇聯內部製造分裂,耐人尋味的是,恰好是葉利欽與戈爾巴喬夫的對峙,直接造成了蘇聯解體。而這些收取了賄賂的「利益代言人」,更是不擇手段地從政治上造成困難,搞壞蘇聯經濟,從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蘇聯經濟一下子陷入低迷並迅速崩潰,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蘇聯無法避免解體:半數官員被美國收買,總統都加入了共濟會

按照我們的通常理解,蘇聯受困於「斯大林模式」與軍備上的透支,加上貪腐橫行,最終導致解體。實際上,在戈爾巴喬夫上台前,蘇聯經濟一直保持著4%~8%的增長率,即使是美國以3.3%的漲幅低速增長時,蘇聯也沒受到太大影響。除此之外,蘇聯軍費絕對數雖然增長很大,但在國民經濟中所佔的比例,與60年代相比差距也並不是很大,仍處於可控制的範圍內。根據西方國家的說法,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本身存在弊端,是行不通的;而蘇聯人民更是處於制度的壓制下,一旦獲取自由便會推翻制度,建立資本主義制度,這樣的說法更是荒謬。

在1991年6月針對蘇聯精英階層的那次調查中,約有9.6%的人仍支持社會主義;12.3%的人支持社會主義,但希望通過改革使國家更加民主;而有76.7%的人則希望立刻實施資本主義。這樣的結果嚇壞了美國人,他們直言不諱地說,蘇聯精英對資本主義的追求,甚至比美國人還要熱切。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蘇聯的解體並非完全是自身的問題,官員的貪腐壓得蘇聯搖搖欲墜,而西方國家的旁敲側擊則徹底擊垮了蘇聯。

蘇聯無法避免解體:半數官員被美國收買,總統都加入了共濟會

值得警惕的是,西方國家的「顏色革命」並未隨著蘇聯的解體而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審度 的精彩文章:

斯大林逝世令人惋惜:本來還能搶救,卻被愚蠢規定慢慢耗死
斯大林好心做了一個決定,誰料這個決定最終壓垮了蘇聯

TAG: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