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於文明升任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三年前他曾給自己列出三項艱巨任務

於文明升任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三年前他曾給自己列出三項艱巨任務

?「療效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核心關鍵、創新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安全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基本保障 」。3年前,於文明在一篇署名文章中總結的這三大挑戰,將是今後多年,他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面臨的艱巨任務。

文/ 南都記者吳斌 實習生李飛

6月28日,官方宣布,廣東省副省長余艷紅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副局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副局長於文明升任局長。

公開資料顯示,兩人均有醫學專業教育背景。余艷紅原是一名產科大夫,長期在臨床一線工作,具有豐富的科研、教學及臨床經驗。於文明曾是一名記者,此前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長達14年。

余艷紅在廣東工作30年後進京

公開資料顯示,余艷紅是湖南邵陽人。1988年,余艷紅在湖南醫科大學獲得圍產醫學碩士學位後,便開始在廣東近30年的教學和臨床工作。

到2004年時,余艷紅已經是第一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後更名為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院)婦產科主任。2005年起,余艷紅任醫院副院長。從2008年至2013年,余艷紅任南方醫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隨後擔任南方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直到2018年初。

今年1月31日舉行的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余艷紅當選為廣東省副省長。

官方信息顯示,余艷紅分管民族宗教、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衛生計生、食品藥品監管以及婦女兒童方面的工作。

今年2月,她曾率隊就高水平醫院建設調研廣東省中醫院。在同醫院管理者和專家座談過程中,余艷紅強調,要更加註重中醫藥傳承創新,形成可推廣複製的新型中醫治療模式和覆蓋全生命周期的中醫藥健康服務模式。

她還鼓勵發揮好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的平台效應,推動中醫藥創新成果的湧現。要在治未病中發揮主導作用,加快構建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在健康評估、預測、干預方面提升核心競爭力,在疾病預防控制方面發揮骨幹作用、龍頭作用

此外,她也強調要進一步提高中醫治療能力。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發揮協同作用,強化中西醫臨床協作,形成中西醫共同參與、獨具特色的診療方案。

在這次座談會上,余艷紅還提出,廣東省中醫院要建設成為大中醫平台,吸引全國各個流派的人到廣東落地開花結果。「推動中醫藥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國家倡議與醫療外交」也在座談會上被提及。

於文明曾在中醫藥報社工作10年

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官方網站,被任命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的於文明生於1963年。今年55歲的於文明是山東單縣人,是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1985年起,於文明在山東中醫學院中醫系學習三年,隨後進入天津中醫學院研究生部中醫基礎理論專業學習,獲碩士學位。

1988年完成學業後,於文明並沒有進入中醫行業成為一名中醫大夫,而是進入中國中醫藥報社工作近10年,先後任記者、編輯和部門主任。

從1997年開始,於文明任中國中醫藥科技開發交流中心主任七年,隨後於2004年4月進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任副局長,直到今年6月升任為局長。

新班子面臨中醫藥管理三大任務

新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對中醫藥事業發展有何思考?

2015年,於文明曾在一篇名為《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熱點問題思考》的文章中寫道,「確切的療效是中醫藥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所在。」

於文明寫道,療效關係到中醫藥學能否繼續為人類健康提供良好的醫療保健服務,能否在世界醫學領域佔有一席之地,關係到中醫藥事業的興衰成敗。

於文明也指出,中醫藥療效的發揮面臨著「中醫藥學理論及評價方法亟待全面繼承與創新、中醫藥被動「西化」趨勢日益嚴重、中醫藥多元化服務不能滿足、中醫臨床特色優勢難以發揮」等問題。

他給出的解決方案是,一是要逐步實現中醫診療標準的科學化、規範化、標準化、國際化,大力推廣名醫名家診治疾病的經驗與方法;此外,還要採用多種形式全面提高臨床醫生的中醫理論與辨證施治的水平;系統總結研究充分中醫的治療優勢;研製開發高效、速效、強效的中藥新葯製劑。

「中醫藥是隨著時代的科技進步、文化發展、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而不斷豐富發展的,也是在不斷的吸收同時代科技成果過程中得到發展的。但是在吸收當代科技成果的過程中一定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他撰文稱。

對於近年來社會強烈關注的中藥安全性問題,於文明在文章當中也不避諱,他稱,突出影響中醫藥安全的主要原因有四:

首先,當前中醫藥標準化體系的缺失。目前中藥大多缺乏科學的質量標準,單一指標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並不能切實、全面地反映其臨床功效。

其次,我國中藥安全性的評價與研究尚處於初級階段,缺少針對中醫藥特點的中藥不良反應研究,缺少真正適合中藥不良反應的評價體系,未能就中藥不良反應的發生原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防治措施等作出系統的科學研究

再次,也缺乏可供質量控制的對照品、標準品。嚴重製約了中藥質量標準的制定與產品的檢測、分析。

最後,現有中藥復方成藥大多組方藥物過多、劑量過大、工藝粗糙、劑型落後、有效成分不明確、質量不穩定、標準水平低,不能為國際市場接受。

於文明認為,要加強中藥安全性基礎研究,一方面要加強中藥材種植、炮製(製劑)的研究,從源頭上解決中藥原料質量的突出問題,另一方面應加強中藥有毒成分、毒性機制的控制研究,還要加強中西藥相互作用的基礎研究,減少中西藥合用帶來的不良反應。此外,還要加強中藥材流通環節的監管,最大限度地保障公眾的用藥安全,保證人民的身體健康。

?「療效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核心關鍵、創新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安全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基本保障 」。

三年前,於文明在文章中總結的這三大挑戰,將是今後多年,他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面臨的艱巨任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電子出生證,方便了!但安全問題你有沒有考慮過……
「網戀嗎?我深戶有閑有錢…」龍崗女子網戀遇騙子,私密聊天記錄公開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