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說宋太祖趙匡胤之死, 其弟趙光義難脫干係?

為何說宋太祖趙匡胤之死, 其弟趙光義難脫干係?

原標題:為何說宋太祖趙匡胤之死, 其弟趙光義難脫干係?


宋太祖趙匡胤是一位非常有人情味的開國皇帝,可惜,英年早逝,只當了16年天子,就稀里糊塗地死了。


976年,他剛剛50歲。雖說,官修《宋史》對宋太祖的猝死原因做了各種各樣的遮掩和粉飾,但仍通過形形色色的破綻證明:趙匡胤是被親弟弟趙光義謀殺的。

宮廷疑案,玄機重重,未能躬逢其盛的後人,只能在故紙堆里摸「狐狸尾巴」。老謀深算的趙光義怎麼能躲開這些窮追猛打的詰問呢?說他是「竊國大盜」,自然有幾分道理。



其一,趙匡胤之死,趙光義的嫌疑最大。


趙匡胤比趙光義大12歲,他們一塊兒參與了「陳橋兵變」,都算是趙宋朝廷最重要的奠基人。《宋史·本紀》熱情洋溢地讚頌這哥兒倆如何情深意長、肝膽相照。趙光義病了,趙匡胤親自到床頭去服侍,燒艾草熱灸的時候,哥哥惟恐燙壞了弟弟,就先在自己身上燒幾下——手足深情,令人感喟。趙匡胤常對身邊的近臣誇讚趙光義說:我這位兄弟,降生的時候就和普通人不一樣,仔細瞧瞧,他龍行虎步,威風凜凜,將來必定是太平天子。甚至還謙虛地表示:「福德吾所不及。」

令世人狐疑的是,春秋鼎盛、耳聰目明的趙匡胤,竟然在一夜之間暴亡?好端端一個男子漢,為什麼說沒就沒了呢?


正史記錄非常潦草:「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至於死因,壓根兒沒提。


《湘山野錄》中記載,趙匡胤死前一晚,天氣極寒,他跟趙光義飲酒,倆兄弟一直喝到深夜。本不該留宿內廷的趙光義卻廝守在皇帝身邊。當夜,趙匡胤發出莫名其妙的呼喊聲,且傳出「燭影斧聲」。


趙光義即位後,親自主持編修《太祖實錄》,並三次修改了其中一些內容。即便這樣,他本人還是不太滿意。為了一位死去皇帝的「起居注」,至於費這麼大勁嗎?真是欲蓋彌彰,越描越黑。


其二,《太祖實錄》忽然冒出了所謂「金匱預盟」

《宋史》把這份神秘的「金匱預盟」描繪得有鼻子有眼——杜太后是個通情達理的女人,病危前,她把趙匡胤和丞相趙普叫到床前,留下了匪夷所思的「遺囑」。太后認為,趙宋之所以能獲取後周的江山,就是因為周世宗任用了一個小孩子當皇帝,如果是一位壯年英武的君主,絕不會出現「陳橋兵變」。為了不讓這種慘痛的歷史重演,為了維護趙宋億萬年社稷,太后責令趙匡胤必須選擇一位「長君」做接班人。趙匡胤痛痛快快地答應了。太后自然非常滿意,遂命趙普白紙黑字記錄下來,並把這份政治遺囑當作「基本國策」珍藏在黃金 寶櫃里。倘若果真如此,也算趙光義正大光明。偏偏所謂「金匱預盟」的來歷非常曖昧。這可是出師有名的鐵證啊!趙光義登基,不可能無視「金匱預盟」。奇怪的是,《太祖實錄》第一次編修的時候,居然未對這件重大事件做絲毫記載。《宋史》販賣的「金匱預盟」,是後來才加進去的。


仔細分析,趙光義的政治騙術漏洞百出。杜太后去世時,趙匡胤只有35歲,趙光義剛剛23歲,那時,趙匡胤的次子德昭已經11歲,四子德芳也3歲了。問題是,趙匡胤並不是立刻就死,誰知道將來會怎麼樣呢?也許還能享國十年、二十年……何必火急火燎地安排接班人呢?即使趙匡胤幾年後去世,也不會出現後周柴世宗七歲孤兒斷送江山的局面。杜太后是個明白人,絕不可能出此下策。況且,「金匱預盟」是趙光義登基5年後,趙普才密奏。這種驢唇不對馬嘴的解釋,也只能糊弄外星人。


其三,迫不及待地更改年號,大有造成既成事實的嫌疑。


按理說,老皇帝去世,新君一般繼續沿用舊有年號,直到第二年,才啟用新紀元。可是,趙光義根本顧不得這些「媽媽令」,還沒等到這一年結束,就換上了自己的年號。他冒天下之大不韙,把僅剩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太平興國元年」。這種打破常規的險招兒,已將自己推上了輿論的審判台。他的動機只有一個:搶先為自己「正名」。惟恐皇帝大位被誰搶了去。提前改元的做法,遭到了史官的公開批評,《宋史·太宗本紀》拽住了趙光義的幾條「小尾巴」,提前更改年號這件事名列第一。


其四,趙光義剪除後患,將「金匱預盟」所覆蓋的接班人一網打盡。

即便確實存在所謂「金匱預盟」,這份文件的核心無非是提供了「兄終弟及」的合法根據。說白了,哥哥死了,兄弟干,就是不能讓給小崽子。那麼,有朝一日趙光義撒手人寰,身後怎麼安排,皇帝大位會不會落到自己兄弟身上?或者轉而回到趙匡胤的子嗣手裡?為剪除後患,趙光義不惜對至親骨肉,大開殺戒。先說趙匡胤那一枝,「太祖四子:長滕王德秀,次燕懿王德昭,次舒王德林,次秦康惠王德芳。德秀、德林皆早亡」也就是說,最大的潛在對手是年長的德昭、年幼的德芳。再說自己的兄弟,唯一的競爭對手就是弟弟——秦王趙廷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趙光義親自導演,將親弟弟趙廷美、親侄子趙德昭、趙德芳一一逼上絕路。結果,趙廷美被貶房州,38歲抑鬱而終;趙德昭被逼自殺,年滿30歲;趙德芳像老爹一樣,不明不白得暴病而死,年僅23歲……


最終,趙光義端坐在血腥瀰漫的皇位上------


上述跡象表明,宋太宗即位是非正常繼統,後人怎麼會不提出疑義呢?


近世學術界基本上肯定宋太祖確實死於非命,但有關具體的死因,則又有一些新的說法。一是從醫學的角度出發,認為太祖死於家族遺傳的燥狂憂鬱症。一說承認太祖與太宗之間有較深的矛盾,但認為「燭影斧聲」事件只是一次偶然性的突發事件。其起因是太宗趁太祖熟睡之際,調戲其寵姬花蕊夫人費氏,被太祖發覺而怒斥之。太宗自知無法取得胞兄諒宥,便下了毒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再坤 的精彩文章:

馮夢龍之《智囊》收錄的智慧故事: 模擬自然環境維修50丈深的鹽井
孫中山病逝後, 其被取出並留存的肝臟被盜及最終下落之謎

TAG:張再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