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周培公用他的死換來康熙對漢人的信任,從此康熙對這個人?

周培公用他的死換來康熙對漢人的信任,從此康熙對這個人?

原標題:周培公用他的死換來康熙對漢人的信任,從此康熙對這個人?


康熙是我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他8歲登基,69歲辭世,在位時長61年,是我國歷史上在位時長最久的皇帝。康熙並不是因為他當皇帝時間長而在史冊彪炳生輝。恰恰是因為他在任期間對社會,對人民所做出的貢獻,對歷史所創造的價值和財富。滅鰲拜,平定三藩,收復台灣,滅朱三太子,平葛爾丹之亂……,這些卓著的功勛每一樣拿出來都足以名垂千古。所以康熙被譽為千古一帝名至所歸!


在康熙輝煌的歷史功績上少不了一位功臣,那就是周培公。周培公是一位落魄學子,但是他偶遇康熙的皇帝伍次友,伍次友也很賞識周培公的才華和為人,便寫了封書信向當時康熙身邊的紅人明珠推薦周培公。然而周培公不願意向權貴折腰,沒有將這封家抵萬金的書信送給明珠。但是後面的陰差陽錯還是讓康熙遇到了周培公,從此走上了為康熙獻計獻策的康庄大道。



吳三桂的造反正是讓周培公派上了用場,他運用自己的才華,睿智和出色的軍事才能一步步擊退吳三桂的大軍,讓當時破碎的大清王朝重整旗鼓,恢復鼎盛的時代。可是越到大清勝利的時候,康熙越是不放心周培公,因為他是漢人,他那時手握二十萬大軍,憑藉著他的才能和威望,只要想反隨時能反,並且能一舉成功。所以康熙開始警惕周培公,處處防著他。並把周培公放在冰天雪地的盛京,鬱鬱而終,才華無從釋放。說實話是康熙怕了周培公,是康熙怕了優秀的漢人,他自己無法駕馭大千天下優秀的漢人,他只能戒防,說白了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自信,對天下將會失去的一種害怕。不然不會這樣對待這麼優秀的周培公。直到最後周培公死去還將自己窮十年之功畫了一幅當時最完整的大清地圖。康熙那時才頓悟,才明白漢人也是有忠臣,對他也是真心的。可是對周培公來說活已經晚了,周培公永遠無法得到康熙皇帝的重用,但是對於康熙,對於後面優秀的漢人來說並不太晚。


在周培公死之前向康熙皇帝舉薦了姚啟聖。康熙將要攻打台灣,但是缺少向周培公這樣的絕世人才。姚啟聖的舉薦給康熙帶來了無盡的希望和衝勁。他這次說什麼也要相信漢人的忠心,優秀人才的能力。果不負望,康熙做到了,對漢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也是奠定了後面一路開掛的人生。康熙為 了姚啟聖,甚至當著眾臣的面燒毀了順治帝對姚啟聖永不錄用的聖旨。這對一般的帝王是很難做到的,這種改變對康熙,對後面的漢人的臣子都是一種偉大的改變,也是後面輝煌政績的一大鋪墊。可以說是姚啟聖是踏著周培公鋪開的路走上輝煌的人生道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三隻眼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第三隻眼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