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雁用羽翼保護的棄嬰,成為一代茶聖,著《茶經》名揚古今中外

大雁用羽翼保護的棄嬰,成為一代茶聖,著《茶經》名揚古今中外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盧仝《七碗茶》

中國是茶的原產地,茶歷史源遠流長。自古以來,中國各階級的人對茶有著普遍的愛好,上至帝王將相,諸子百家,下至漁樵耕讀,販夫走卒,無不以茶為好。人們常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由此可見茶已深入人民各階層。茶葉傳入少數民族後,他們的茶飲文化又別具地方特色,比如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

關於茶葉的歷史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陸羽根據《神農食經》「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的記載,判斷飲茶應該是始於神農時代,便在《茶經》中稱:「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陸羽是中國茶飲文化里程牌式的人物,他和他的《茶經》,名垂青史,影響力巨大。陸羽字鴻漸,號「茶山御史」。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被譽為「茶仙」、「茶聖」、「茶神」。

「字鴻漸,不知何許人,有仲宣、孟陽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這是陸羽自傳中的內容,說自己相貌醜陋、口吃也就罷了,為什麼要說自己「不知何許人」呢?

這是因為陸羽是個頗具神話色彩的棄嬰,在唐朝復州竟陵,有個龍蓋寺,寺內有位大唐高僧智積禪師,有天禪師路過西郊一座小石橋,忽聞橋下群雁哀鳴之聲,走近一看,只見一群大雁正用翅膀護衛著一個男嬰,男嬰被嚴霜凍得面色發青、瑟瑟發抖,智積把他抱回寺中收養。這座石橋後來就被人們稱為「古雁橋」,附近的街道稱「雁叫街」,現在還能找到遺迹。

智積禪師感覺這孩子非同尋常,便佔了一卦,得「漸」卦,卦辭上說:「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於是為之起名陸羽。

智積禪師精於茶道,對於茶葉的種植、採摘、制茶、選水、器具、煮茶等等都有獨到的見解,尤其擅長品茶。陸羽幼時被託付給寄宿寺中的一對夫婦養育,後來七歲時追隨智積禪師,小小年紀對於茶道便顯示出非同尋常的愛好,學到不少藝茶技術。陸羽十二歲離開籠蓋寺,拜火門山名儒鄒老夫子學文,十九歲正式下山。

精通於釋儒之學的陸羽,並無心於仕途,而是長年隱居湖州杼山妙喜寺,「隱心不隱跡」,一方面結交達官顯貴和方外高人,一方面收集整理鑽研茶藝之術,在妙喜寺主持詩僧皎然的幫助下,「結廬苕溪之濱,閉門對書」,開始了《茶經》的創作。從著手準備到創作完成,前後經歷二十六年。陸羽撰《茶經》三卷,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茶經》囊括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展。為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本文來自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者/不文

知歷史工作室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不準黑我周郎,他有雄才偉略,他有寬闊的胸懷,他還很帥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惠能:我這法門一般人修不來

TAG:知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