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AI、拍照、解鎖、全面屏,這是一場定義未來手機的競爭

AI、拍照、解鎖、全面屏,這是一場定義未來手機的競爭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來源 / 騰訊深網(ID:qqshenwang)

文 / 卜祥&郭曉峰 編輯 / 高宇雷&康曉

歡迎下載騰訊新聞客戶端,關注科技頁卡,查看更多科技熱點新聞

關鍵一戰。

對於中國所有手機公司來說,2018年都是這樣:

1、中國市場已經靠不住,增長放緩甚至停滯、下滑;

2、排名前四的公司華為、小米、OPPO、vivo獲取了大部分的銷量和收入,也把控了供應鏈和渠道;

3、他們也並非高枕無憂,印度、東南亞的低端機型已經無法滿足增長的期待,必須去更高利潤的地區——歐洲;

4、更大的屏幕、更漂亮的設計、更智能的AI,中國手機公司也嘗試用創新撕掉模仿的標籤。

野心與慾望,上升還是下沉,都在這一年。

兩年前的2016年4月,華為在倫敦舉行旗下手機產品P9的發布會,華為終端的CEO余承東一貫做派是——每次到局勢緊張的時候都會敢講敢言。在一個小會議室里,當談到競爭對手時,他滔滔不絕評價「它們(OPPO、vivo)沒見過世面,頂多只能算是個東莞品牌,不可能做成世界品牌」。

而兩年後的今天,騰訊《深網》了解到,華為內部已將OPPO、vivo視為頭號對手。今年6月19日,OPPO來到法國,開了自己在歐洲的第一場發布會,帶來了屏佔比高達93.8%的Find X手機,同時推出一些技術創新;此前一周,vivo則在上海發布了新款無劉海全面屏手機NEX。與之前發布會不同,這場發布會主持人被人工智慧Jovi替代。

曾經,華為以自研處理器、率先引入指紋識別等動作扛起國產手機技術創新大旗,OPPO、vivo則以密集的線下渠道+廣告明星代星+巨額綜藝節目營銷等方式走實用主義路線,而到了2018年,創新與營銷也已走向融合,就連一直在講性價比的小米,也在技術領域進行高額投入,嘗試後殼透明方案,並定製高通晶元。

智能手機廠商從2012年開啟競爭之後,資本、營銷、出海和渠道等一一比拼之後,技術創新成為最後的賽道。vivo執行副總裁胡柏山的危機感很明確,「不做創新一定會死掉的,沒有創新能力支撐,品牌廠商最終一定over。」

於是可以理解,華為終端余承東為什麼要迫不及待地提前宣布將發布「一個嚇人的技術」。

從國內到海外,國廠手機巨頭野心凸顯,互相之間的戰爭正變得深遠而寬廣,爭取最後的勝利,但這個局面未必會是曠日持久。從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這段時間裡,智能手機行業經歷了殘酷洗牌,樂視手機崩盤、魅族手機內訌和金立手機休克,這些都是年銷售過千萬隻手機的公司,消失或消沉,都彷彿是一瞬間的事。

廠商們都明白,迭代產品一著不慎,或許就會前功盡棄。既要守住疆土,又要以創新刺激消費者換機、給對手以壓力,手機廠商不得不謹慎出招。同時,他們還得面對蘋果、三星的壓力。比如三星雖然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降至1%,但在屏幕、攝像等關鍵技術上仍然具有強大實力。

語音交互賽跑

通過語音控制手機,有可能是一個媲美iPhone觸屏控制手機的殺手級交互應用,這意味著開創出新一代計算中心的可能。誰能將這一塊用戶體驗做好,一方面將大大降低使用門檻,另一方面將極高提高用戶效率和用戶體驗,其成就或許不亞於喬布斯在蘋果公司的創新。

最早,在華為Mate 8手機上,實現了語音接聽電話,但那時還不能語音掛斷電話。2016年,從華為著名的2012實驗室支持下的榮耀Magic手機,到鎚子手機推出的Big Bang功能,手機廠商已經意識到人工智慧之於手機的重要性,並且竭力根據技術可能與應用場景,先期實現一些功能。比如,Magic手機實現實時定位,根據定位尋找附近餐廳、電影院;Big Bang從語音輸入方式入手,降低用戶打字門檻,代替雙手操作。

但是,絕大多數用戶對於這一類探索,很快止步於記不清究竟哪些功能可以用語音控制、哪些還不能;用戶容易灰心於語音識別聽不懂,辨別不了同一語義不同的說法;尤其是在噪音環境下,語音識別宛如無用擺設。

用戶需求與手機廠商真正可以解決的技術難題之間,有著巨大鴻溝。

國產手機人機語音交互自蘋果Siri之後有過諸多探索。無奈Siri覆蓋的功能很少,手機本身功能覆蓋不完整,第三方應用基本是空白。Siri還不能區別有用信息和無用信息,「嗯、么」等無法過濾。另外,目前Siri還是不夠聰明,比如說要求其打車去機場時中途先去另一個地方,這類指令siri無法識別、執行。

此類功能不完善的地方,是挑戰也是機遇。2018年5月最後一天,小米創始人雷軍在深圳發布MIUI10,最大亮點是可以直接語音喚醒小愛同學,完成買票、打開視頻網站某個節目的操作。點擊屏幕即可下達語音指令,導航、接電話、回微信等操作都無需用手。

6月12日上海,vivo發布探索性手機NEX,展示出其對於語音處理不同的解決思路,他們定製了一個人工智慧語音晶元,通過強化硬體+軟體結合的方式進行拓展。

vivo軟體研發總經理周圍告訴騰訊《深網》,升級後的vivo人工智慧語音助手Jovi基於與樓氏(Knowles)定製的專用人工智慧語音晶元提升性能,改善體驗。樓氏成立於1946年美國,Knowles Sound Solutions(樓氏聲學系統)是為手機及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提供動圈式揚聲器與受話器的全球頂尖製造商。

樓氏大中華區銷售副總裁陳穎捷告訴《深網》,樓氏與vivo有著長期合作,這顆定製晶元的主要作用是在噪音環境中捕捉到喚醒詞,有自己內存,本地化運算降低功耗,24小時待命,提升識別率。「即便一個農場主將狗的叫聲設置為喚醒詞,這顆晶元也可以個性化定製。」vivo軟體研發負責人周圍說該方案應用了聲紋識別。

vivo根據混合決策思路,先期針對性地解決了16個場景、600多項功能。包括可以通過語音發送微信紅包。按住NEX左邊的Jovi實體鍵,手機在熄屏狀態下,直接啟動,完成打開微信-選擇對象-填入紅包數額等步驟,只等著輸入錢包密碼,確認。

不過,新功能推出後仍有諸多不完善之處,需要修復Bug。將來,常用功能先行實現語音處理,深層次語音處理逐步解決,或許是各手機廠商腳踏實地通向未來的可行路徑。

vivo下一步想在中美兩國建立人工智慧研究院,該公司高管胡柏山稱,「保持開放心態,聯合全球最具創意的頭腦,最終獲得創新能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解鎖選擇

2014年發布的華為Mate 7率先使用電容觸控指紋,作為三大賣點之一,幫助這一款手機成為當年爆款,帶領華為手機躍上新台階,成為全球手機行業重量級玩家。

但是,在屏下光學指紋上,這家公司似乎並不想「梅開二度」。只是在vivo手機使用屏下光學指紋方案之後,2018年3月,華為才在Mate RS保時捷版上嘗試了一回,並且這一功能還與背面的電容觸控指紋一起,同時使用。

更激進的屏下指紋嘗試者是vivo。vivo從2017年開始,急切在全球範圍尋找屏下指紋供應商,以期跨越蘋果、三星等手機公司都未能解決的技術門檻。

在X20 Plus上,vivo率先開始嘗試使用新思科技解決方案,後來的X21手機,新思與匯頂科技成為屏下指紋主要提供商。當時解鎖時隔著手機膜會有一定比例出現解鎖慢、無法識別的狀況,vivo還為此特地隨機搭送了專門的手機膜。如此做,只為了快速將這一技術推向市場,獲取技術紅利。

小米成為比華為更為激進的屏下指紋追隨者,在小米8探索版上,使用了與vivo同一供應商匯頂科技的屏下指紋技術,小米8還為其加入了壓感屏設計,可以記錄壓力值。

為了在競爭中領先,保持屏下指紋創新紅利,鎖定創新力,vivo採用了與供應商匯頂科技深度「捆綁模式」來合作。在技術方案離完全量產成熟還缺10%-15%的時候,vivo先與匯頂簽下風險訂單,靠訂單刺激匯頂科技將技術研發資源向vivo傾斜。如果有損失,「雙方各承擔一半。」vivo執行副總裁胡柏山告訴騰訊《深網》。

在匯頂科技的指紋模組晶元之外,還有其它部件是vivo開發。」以拍照來類比,拍照效果要好,sensor、鏡頭和調校三者缺一不可,「匯頂幹了類似像sensor的事情,鏡頭和調校是我們在做。」胡柏山說。

vivo的策略是搞清楚自己需要什麼,然後與全球優秀的供應商合作,通過定製方式,整合到自己的手機上來。vivo的一些高層將此視作原生性創新不足、資源受限條件下生存之道,是抗衡蘋果、三星和華為研發的對策。

vivo屏下指紋版手機生產下線量已達200萬台,該公司想繼續扛起這面旗幟。不過,其它手機巨頭有著不同的心思,華為、OPPO和小米更熱衷於Face ID——人臉識別解鎖。

還是5月31日,小米公司在深圳發布小米8透明探索版手機,雷軍稱小米是安卓手機中首家採用3D結構光人臉識別功能。此功能先前由蘋果手機在2017年底於iPhone X上開創使用,據悉僅此項技術,蘋果公司或收購或研發投入10億美元。

2017年,OPPO、vivo分別與商湯、曠視合作,推出了2D功能的人臉識別,這個技術可以實現人臉識別,但是沒有景深距離,不能判定人臉是否為真人還是照片,無法應用到安全級別要求更高的金融領域。

雷軍在當天發布會上宣稱,3D結構光所帶來的識別精度,高於之前的指紋識別20多倍。一位業內人士告訴騰訊《深網》,小米此次3D結構光技術方案供應商為以色列公司Mantis Vision(簡稱MV)。MV為一家專業為客戶開發及製造新興視覺技術之以色列公司,其主要從事開發3D領域之內容創意工具及技術。

精於演算法的MV公司,2017年與深圳歐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稱雙方將利用各自的優勢資源,在技術、製造、市場和平台等方面,在3D成像及相關技術和應用等領域開展廣泛的合作與布局。

在3D結構光之外,還有TOF和雙目成像兩種。結構光原理是投射特定的光信息到物體表面後,由攝像頭採集。根據物體造成的光信號的變化來計算物體的位置和深度等信息,進而復原整個三維空間。

TOF(Time Of Flight) 系統則是一種光雷達系統,可從發射極向對象發射光脈衝,接收器則可通過計算光脈衝從發射器到對象,再以像素格式返回到接收器的運行時間來確定被測量對象的距離;雙目成像(Stereo System)則是利用雙攝像頭拍攝物體,再通過三角形原理計算物體距離。

目前業界主要認為結構光和TOF比較有應用前景,具體誰能笑到最後,業內人士稱「要看市場選擇,誰也沒有把握」。

今年3月5日,vivo公司執行副總裁胡柏山回答騰訊《深網》關於3D人臉識別有關問題時,胡柏山稱,今年9月、10月和11月份,裝配有3D攝像頭可進行更高安全層級人臉識別的手機將批量生產、面世。vivo可能選擇TOF技術路線。

OPPO新發布的Find X上採用了結構光方案人臉解鎖。與蘋果留下劉海屏不同,Find X採用「雙軌潛望結構」將前後攝像頭及3D結構光等元器件集成在此結構上,在無需使用時將它們全部藏於機身之內,從而實現了正反無孔設計。這樣,OPPO既堅持了蘋果所看好的結構光、AR等前景,還不用屏幕開孔和劉海屏。

據OPPO官方宣布,O-Face 3D結構光人臉解鎖技術,通過結構光元器件在面部投射出15000個識別點,即使是距離60cm遠,精度也能控制在±1mm範圍,給用戶的面部構建一個精細完整的3D模型,誤識率僅百萬分之一(指紋識別誤識率為五萬分之一),安全性是指紋識別的20倍。

《深網》了解到,該技術參與方有曠視科技。曠視科技負責人吳文昊認為,蘋果為了3D識別技術投入10多億美元,中國因為大數據和人才優勢,快速迭代,將很快具備不輸蘋果公司的3D技術實力。比如,在最近CVPR 2018 大會上,曠視展出了實時動作識別技術,領先很多國外公司。

不過,真正效果如何,還得看實際應用反饋。

圖像硬實力比拼

拍照和圖像處理一直是智能手機上重量級應用。等到2017年、2018年小米手機重複「拍人更美」時,這一功能發展似乎進入停滯階段。實際上,這與OPPO、vivo在2016年主打拍照功能時,所提的口號大同小異,難以區隔。

那時,OPPO、vivo通過與上游索尼、三星等鏡頭、感測器供應商深度合作,定製與自己產品相匹配的元器件,再調校演算法,但後來因為技術成熟,難以構成差異化賣點。再接下來,商湯、曠視等以提供人工智慧演算法的公司加入,開發智能美顏的新賣點。

智能美顏在2017年達到頂峰,虛化背景、智能修復和補光美顏等等已至窮處,很難再能起到讓用戶眼前一亮的作用。直到華為P20 Pro手機三攝像頭的出現,行業再次找到新熱度。

6月13日,華為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在上海對外透露,華為P20系列上市不到3個月,全球發貨量突破600萬台。對於售價3788元起的系列手機,P20系列全球發貨量增長率為81%,大中華區增長為63%,海外為150%。其中P20 Pro搭載了4000萬像素徠卡三攝像頭。國外評測機構DxOMark給出的綜合評分很高。

華為並沒有具體透露600萬台中具有三攝像頭的P20Pro銷售佔比,但是「拍照就是好」的口碑通過這種簡單粗暴的宣傳方式已經初步達成。

不過,vivo產品經理劉鑫認為,現在背面三攝頭方案有著噱頭意味。早在2016年的vivo Xplay6立項時就曾考慮過這個方案。從雙攝像頭加到三攝頭,一個望遠,一個廣角,再加一個基本鏡頭,一步解決拍攝需求又有賣點,何樂而不為?

劉鑫帶著這個問題找不同層級用戶聊完,有時也去用戶家中實地觀察,看用戶到底怎麼拍照。但他最後發現,用三攝頭拍照,不是三個鏡頭同時工作,只能互相切換,兩兩配對。最終X Play 6放棄了三攝頭設計。

華為早期與OPPO、vivo一樣,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新技術方案,整合到自己的產品當中,華為手機指關節截圖方案來自一家叫作奇手(Qeexo)的創業型公司。Mate 10上搭載了寒武紀人工智慧晶元,可以快速地處理圖片。

真正讓華為顯示出優勢與便利的地方是,在自己研發的麒麟系列晶元上,結合底層的安卓操作系統優化,華為可以向其它手機公司難以下嘴的地方「動刀」,進行手術,從而實現對內部資源調配優化。

OPPO在與高通合作的驍龍660晶元,定製程度非常深,OPPO先於對手拿到兩個月時間的首發量產。據OPPO副總裁吳強介紹,這種合作模式強於後來的驍龍710。但是,這種機會不能保證隨時都有。

為什麼蘋果iOS與安卓相比,用了幾年後卡頓仍然很少?解釋這個問題需要往技術層面稍作拓展。據華為王成錄博士解釋,用戶體驗上的卡頓,跟iOS差別在於,任何一個問題解決都會貫通整個安卓全部。整體來看,手機下面是各種硬體,CPU、GPU、DSP、NPU,不同硬體計算適應場景不一樣,如何恰當計算任務,分解分配到相應計算資源上,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問題。

第二問題是內核層,基於linux開源系統,華為換了谷歌原生文件系統。原因是原來系統本身只是適配當時機械的系統,機械有問題之後就會存在壽命問題,產生很多副本,甚至帶來沒有用的副本存儲,這是安卓卡頓非常重要的原因。

另外,谷歌Tensor flow框架這一層代碼將近5000萬,也是今天導致安卓手機很多問題的重要原因。這一層不是谷歌自己做的,有大量第三方開源中間件在裡面,這些還需要優化。華為自己做了Grahpic引擎,在華為自己設計的框架上讀取資料庫,進行業務邏輯處理。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底層、技術和數據互通問題。

基於以上這些,華為「嚇人的技術」GPU Turbo問世,它通過在系統底層對傳統的圖形處理框架進行重構,實現了軟硬體協同,使得GPU圖形運算整體效率得到巨大提升,大幅提升了遊戲體驗。「今天可以用在遊戲上,明天可以在AR/VR圖形處理、視頻上發揮作用。」

華為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宣稱,華為Mate 10系列將成為首款支持GPU Turbo的華為手機,6月底將開啟會員服務申請通道,並陸續啟動版本推送該功能升級。華為其他系列手機在今年也將陸續升級GPU Turbo技術。

目前市場活下來的手機巨頭們,已然是龐然大物。從系統日活上來看,華為宣稱EMUI日活整體量為3.5億,vivo系統軟體有2.3億日活用戶,小米MIUI系統擁有1.9億月活躍用戶。各大廠商如何服務好現有用戶,並帶領其一起嘗試軟硬體創新,最早擺脫蘋果手機的陰影,誰就可以在下一階段排名中獲得更好名次。

另一個重要技術變數在於5G。目前來看,OPPO、vivo和華為等都公布了2019年推出商用5G手機的計劃。5月份,在OPPO舉行的一場技術溝通會上,一款原型機成功進行了5G網速演示,下行速率達到1.4Gbps,上行速率則達到了160Mbps。

6月中旬,在美國聖地亞哥召開的3GPP全會,批准了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5GNR)獨立組網功能凍結。加之去年12月完成的非獨立組網標準,5G 已經完成第一階段全功能標準化工作,進入全面產業化衝刺階段。不過,鑒於各家公司都已提前布局,這將是手機巨頭們之間競爭,中小企業幾無可能參與。

毋庸置疑的是,在中國各大手機品牌繼續開疆拓土的野心時代,技術創新正成為最重要的勝負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 的精彩文章:

林斌:小米給雷軍90億股權激勵最初雷軍並不知情
AT&T宣布完成850億美元收購時代華納交易

TAG: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