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鈴木退出中國!沒有鈴木的長安鈴木還能長安嗎?

鈴木退出中國!沒有鈴木的長安鈴木還能長安嗎?

標題有些繞口令的架勢,是因為軲哥寫這稿的時候內心有些糾結和感慨。聚散離合終有時,歷來煙雨不由人。曾經的美好也只能是曾經,鈴木走了,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卻留下了一堆問題,首當其衝的是:沒有了鈴木的技術加持,長安鈴木還能走多遠?

重慶長安鈴木汽車有限公司創建於1993年5月,由三方持股:長安汽車占股50%,日本鈴木株式會社占股40%,鈴木(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占股10%。

長安和鈴木,曾經是令業界艷羨的天賜良緣,旗下的奧拓,那知名度不亞於奧迪,幾乎成了「經濟適用超級抗造」的代名詞。

然而奧拓之後,長安鈴木似乎失去了繼續開拓的野心,產品更新換代慢,主打產品無法跟上快速發展的中國市場的要求。

誰都不否認,雨燕和吉姆尼,包括超級維特拉,這幾款產品的技術實力都不容小覷,但始終沒有贏得主流消費群體的青睞,只在特定的小圈子裡自娛自樂。

關於婚姻,中國有句老話:貧賤夫妻百事哀。車企之間的合作也是這樣,賺不到錢,就沒有必要在一起了。離婚,是必然的結果。

6月28日,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發表聲明:長安汽車計劃收購鈴木所持有的長安鈴木股份。此舉意味著,鈴木在華25年的合資公司歷史就此終結:日本鈴木將從長安鈴木中完全退出。

25年的「婚姻」走到盡頭,唯一讓人欣慰的是,雙方還算好合好散,感情依然還在。長安汽車在聲明中還提到,長安汽車和鈴木株式會社將繼續維持良好的技貿合作,繼續推進長安鈴木品牌在中國的經營。

這一聲明意味著,日本鈴木將從長安鈴木中完全退出,但長安鈴木品牌得以保留,未來長安汽車將完全擁有該品牌的控制權。

鈴木不是沒有好產品、好技術,只不過它的戰略重點沒有放在中國,而是印度。2013年,日本鈴木宣布退出美國市場,5年之後的今天退出中國。接連捨棄了全球第二大、第一大市場,鈴木的做法是典型的「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統計數顯示,鈴木2017年財年(2017年4月1日~2018年3月31日)在印度賣了165萬輛車,同比增長了11.4%,佔到全球總銷量-322.4萬輛的51.3%!鈴木的印度合資車企—瑪魯蒂·鈴木,佔據了鈴木全球50%以上的銷量,同時也是一直牢牢把控著印度第一大車企的江湖地位。

同樣是在2017財年,鈴木印度營收達到了742億人民幣,佔到鈴木全球營收2023億元的36.67%,也是鈴木全球第一大市場。

反觀鈴木在中國市場的情形,與在印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011年,長安鈴木的銷量達到了峰值,22萬輛的戰績傲視群雄。然而月滿則虧,長安鈴木的衰敗也正是從那一年開始的,銷量逐年下滑。尤其是從2013年開始,鈴木沒有再在中國市場推出新車,一直處於「啃老本」的狀態。

2017年,長安鈴木整體銷量僅為8.39萬輛,同比下跌了近50%;與此同時,長安鈴木虧損了8482.72萬元。

2018年1-5月份,長安鈴木賣了21058輛車,同比腰斬式下降47%。已經散夥的昌河鈴木更慘不忍睹,2017年僅有30835輛銷量,2018年1-5月份暴跌至6980輛。

長安鈴木銷量斷崖式下滑的這些年,正是中國車市增長勢頭最為良好的幾年,很多車企,尤其是吉利、榮威、長城等自主品牌都迎來了爆髮式增長。此消彼長,更凸顯了長安鈴木的落寞與悲情。

再說幾句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下大事概莫如此。而車企之間的合作,不在乎天長地久,更不在乎曾經擁有,它們看重的是「合則兩利」,沒有利益的合作好比沒有感情的婚姻,是不可能維持下去的。

我們尊重企業的選擇,但更應該考慮遺留下來的問題,尤其是企業的員工。長安鈴木共有兩家工廠和3400名員工。長安鈴木分手之後,這麼多員工怎麼辦?長安鈴木經銷商網路怎麼辦?廣大長安鈴木車主的維保怎麼辦?這些都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車軲轆話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再發飆!威脅將對歐盟汽車徵收20%關稅,賓士寶馬股價狂跌

TAG:車軲轆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