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癲癇治療,推開腦科學研究之門

癲癇治療,推開腦科學研究之門

6月28日是第十二個「國際癲癇關愛日」,中國抗癲癇協會將今年的「關愛日」的主題確定為「癲癇與腦科學」,旨在宣傳癲癇在腦科學研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舉辦了「癲癇與腦科學」學術論壇,專家指出,癲癇治療是探索人類大腦秘密的重要途徑,通過對癲癇病患者的充分觀察與仔細分析,可多維度理解腦功能。臨床醫生在腦科學研究方面有廣闊的施展空間。

癲癇機理研究將助力腦科學

「腦科學是當今學術研究的重點,我國的腦計劃研究也在不斷推進,研究腦的結構和功能,探索清楚大腦內電活動的動態變化都是當前的熱門話題。」中國抗癲癇協會副會長、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王玉平教授介紹,癲癇是常見的腦功能發作性異常疾病,由於疾病的特殊性,為臨床研究腦功能提供了一些絕妙的機會,認真研究發作癥候,對於研究腦功能與腦結構的關係有巨大幫助。

據介紹,癲癇是神經網路的異常電活動引起的疾病,是僅次於腦卒中的常見慢性神經系統疾病,發病率近1%。世界衛生組織已將癲癇列為重點防治的神經、精神疾病,日益成為備受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之一。癲癇在任何年齡、地區和種族的人群中都有發病可能,我國的癲癇患病人數不少於900萬。

「由於癲癇是一種純屬腦部的疾病,以腦神經元過度放電導致反覆性、發作性和短暫性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常為特徵。其發病機制複雜,病因、癥狀、診斷、治療(包括藥物和外科手術、神經調控)、研究、康復都集中於人腦,對癲癇機理的研究,逐漸引起了各相關學科專家的重視,這是打開腦科學研究的一扇大門。」王玉平說。

臨床醫生離腦科學不遙遠

「難治性癲癇約佔30%。這類患者常常需要在顱內植入電極定位癲癇灶後,進行手術治療,而這也為直接探測腦功能提供了機會。」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研究所副所長遇濤教授介紹,腦電活動信號是腦功能的本質反映。不同顱內電極採集到的神經電信號,能夠研究個體神經元和群體神經元的生理和病理性電活動,是國際公認的,唯一能夠在體內直接記錄和觀察人類腦電活動和網路連接的方法,也是現在進行腦功能研究的最前沿的工作之一。「通過顱內電極,可以對運動、語言、視覺、聽覺、記憶等腦功能的工作機制、睡眠機制以及認知功能進行研究。通過對癲癇患者腦皮層信號和網路的研究,也為『模仿腦』研究提供一種全新的方法和工具,特別是在腦機介面、人工智慧等領域,可以做出具有開創性的探索工作。」遇濤說。

立體定向腦電圖(SEEG)也是腦功能研究利器。立體定向電極為腦功能研究提供了獨特的機會。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單永治教授介紹,立體定向電極最早由法國學者引入癲癇的定位工作中,近年來在國際範圍內和我國都有較廣泛的應用。臨床上立體定向電極的應用,為藥物難治性癲癇的定位提供了精準、創傷性小的手段,使既往難以精確定位的患者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同時,立體定向電極為射頻熱凝微創性治療癲癇提供了契機。「特別是,由於立體定向電極能夠直接記錄來自不同大腦結構的電活動,可進行對於功能解剖結構-電信號-行為學的相關性研究。」

王玉平還介紹,癲癇灶手術期間,為了確定腦功能區,經常會利用電極對腦局部進行電刺激,在定位腦功能區的同時,也使得醫生可以一窺腦功能區的空間分布。此外,還可以利用電刺激技術,同步採集到皮層-皮層誘發電位,研究腦區之間的生理連接。

「臨床醫生主動參與探索腦科學有很多機遇,語言功能皮層的定位、腦網路連接圖譜、腦深部電刺激都是很好的切入點。」遇濤介紹,該院功能神經外科與科研院校合作共同探索人腦的功能和癲癇機制,已取得了初步成果。同時,藉助這個臨床與基礎合作研究的平台,臨床醫生可以探索新的臨床診療技術,使癲癇外科的診治方法不斷改進、完善,有效提高癲癇患者的手術療效。

「概念火爆的腦科學研究,必須要求醫生從解決患者實際問題的角度進行研究,從臨床出發、從問題入手、從具體做起,否則將是空談。」北京市癲癇治療中心、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任連坤教授呼籲,臨床醫生要與不同領域的神經科學家交流合作,彼此傾聽理解,利於從不同視角研究疾病,開拓創新。「我們聯合北京醫學會腦電圖分會、中國抗癲癇協會腦電圖分會、北京抗癲癇協會定期舉辦癲癇與腦科學小型論壇,進行學術交流是有效嘗試。」

(文/本報記者 王瀟雨)

編輯製作:劉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報醫生頻道 的精彩文章:

打造基因編輯的「剎車系統」

TAG:健康報醫生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