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荔枝熟了

荔枝熟了

夏至已至

荔枝正熟

一顆顆圓胖鮮紅的荔枝

攜著南國的清露和枝葉

跋山涉水而來

輕輕剝去略粗糲的外殼

瑩若凝脂的果肉便蹦跳出來

跌到嘴裡

滿口甘滋爽脆、鮮嫩多汁

盼了一整年的鮮活荔枝

終於熱烈地來了

荔枝,原名離支,最早記載於漢朝司馬相如的《上林賦》:隱夫薁棣,答遝離支(晉灼註:離支,大如雞子,皮麄,剝去皮,肌如雞子中黃,味甘多酢少),用現代話意譯一下就是這個果兒大又圓、嫩又甜。離支,意為割去枝條,離讀去聲,是動詞,或許古人也明白荔枝這種水果易腐壞,摘取時需要連帶著枝條,這樣才能多保存些時日。

而說到荔枝的難得,不得不提到杜牧那句人盡皆知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貴妃對荔枝的嗜好,竟是到了勞民傷財的地步。因著荔枝的不易保鮮,「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這就讓遠在產地千里之外長安美人犯了難。

為討佳人笑,玄宗便「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千里奔波,驛馬換了一匹又一匹,天氣炎熱,道阻且長,人、馬不知累死多少,只為滿足宮中的妃子嘗鮮之念。荔枝小小,得來太不易。

其實,飛郵傳荔枝,並不只是玄宗的獨創,早在漢武帝時,便有了「十里一置,五里一堠,奔騰阻險,死者繼路」,竟是為荔枝專門設了特殊的驛站(普通驛站只有三五十里一站),五里一小站,十里一大站,一刻不容緩,極盡所能要把荔枝的新鮮送入宮中去。甚至有人上書諫曰:「南州土地炎熱,惡蟲猛獸,不絕於路,至於觸犯死亡之害。死者不可復生,來者猶可救也。」荔枝的罪過,好像有點大。

為了吃到更新鮮的荔枝,宋時蔡京曾選小株荔枝植於盆中,走海運入京:「宣和間以小株結實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闕下移植。」宋徽宗趙佶嘗到從盆栽中摘得的鮮荔枝,笑曰:「何必紅塵飛一騎,芬芳數本座中看。」哪用得著驛馬千里奔波,荔枝芬芳隨意座中就能取得,以此嘲笑當時唐皇的百般周折。其實都是同樣的舟車勞頓,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荔枝從南到北,無論再怎麼運輸也是不易。

小小一顆荔枝,竟至於此。漢皇唐妃宋帝對荔枝的喜愛,又牽動了多少人的心。今有一荔枝品種名為「妃子笑」,大江南北隨處可尋,街頭荔枝堆成小山,再不復往日所得艱辛,實在幸運。

荔枝於北方運輸不易,但若在產地便能吃個痛快,蘇軾被貶嶺南時就尤為偏愛荔枝,第一次初嘗荔枝便大發感嘆:「垂黃綴紫煙雨里,特與荔枝為先驅。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這荔枝,怕不是仙子吧,紅色羅裙,白玉肌膚,世上竟有此等妙物。

初嘗之後,更一發不可收拾,之後又無數次為荔枝吟詩賦詞,尤以那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最廣為人知,三百顆當然是誇張之辭,但每日吃三十顆肯定有的,吃得蘇軾連連上火,但即便如此也不忍停口。

荔枝沒熟時就心心念念「荔子幾時熟,花頭今已繁」、「留師筍蕨不足道,悵望荔枝何時丹」,荔枝新熟時又給好友寫信:「某啟。近苦痔疾逾旬,牢落可知,今漸安矣,不煩深念。荔枝正熟,就林恣食,亦一快也,恨不同嘗」明明痔瘡還沒好,這又念叨著要去林子里美美大吃一頓荔枝,真是個十足十的吃貨了。

無獨有偶,大師齊白石也對荔枝盛讚有加,「果實之味,唯荔枝最美,且入圖第一」,「牡丹為花之王,荔枝為果之先」,簡直把荔枝誇上了天,又為荔枝作圖多幅,可見其對荔枝的喜愛程度,荔枝入畫,取其諧音,有「吉利」、「大利」、「多利」等吉祥寓意。

齊白石部分荔枝畫作

不知是不是因著荔枝與楊貴妃的淵源,詩人常常會把荔枝與美人聯繫起來,果肉豐腴,似美人冰肌玉骨,外殼鮮紅,則是美人罩著的一件絳紗。

世間珍果更無加,玉雪肌膚罩絳紗。

冰肌不受人間熱 ,分明密露枝枝結。

荔子親攀。冰肌照映柘枝冠。

餐秀色,味膚腴。輕紅端合與為奴。

荔枝啊,紅得可愛,白得瑩潤,今日再吃荔枝,涼水冰過,小殼堆成山,大快朵頤,一把紈扇輕搖,午後慵夢長,還沾染著荔枝的甜香,再幸福滿足不過。

不覺感嘆,生在交通發達的今時是多麼幸運,不再是只有巴蜀嶺南的人才能品到荔枝的鮮甜,而今的人們,即使身在北國,也是想吃就能吃到,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甚至想吃什麼品種還能從網上購得,飛機鐵路代替了人力車馬,荔枝的難以保存也不再是原罪,便利的技術把不可能變為了可能,不可謂不幸運。

曾知荔枝難,今更惜荔枝。

本文來源

—— 中華古玩——

收藏界大咖都在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古玩藝術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土豪的總理夫人,戴4隻翡翠手鐲,被全球時尚圈仰視!
中國茶葉博物館館藏精品,極雅!

TAG:中華古玩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