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凈禪心 自在拈花一笑

清凈禪心 自在拈花一笑

這是一個禪風的時代,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禪學已成為日常。

學者各不相同,有人因為事業學禪、有人因為健康學禪、有人因為情感學禪、也有人緣起信仰而學禪。

到底什麼是禪?

禪,是印度梵語「禪那」的音譯,意譯就是「靜慮」、「思維修」、「攝念」,也就是冥想的意思,是指通過禪坐訓練,將意念集中在一處,思考人生真理,從而使大腦里的雜質沉澱下來,使思維如水一樣清澈、透明。

禪的出現,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釋迦牟尼在靈山法會上正準備說法時,大梵天王來到座前,他獻上一朵金色婆羅花。

釋迦牟尼拈起了這朵花,意態安詳,卻一句話也沒說。當時前來聆聽釋迦牟尼說法的人有很多,大家都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面面相覷,唯有大弟子摩訶迦葉破顏微笑。

於是,釋迦牟尼對大家說:「我有純正的禪法,清凈的禪心,現在,我把它傳授給大迦葉!」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

安詳地拈花,會心地一笑,就這樣,

禪,在拈花微笑的詩意氛圍中誕生了;

禪,從師父的心上傳到了弟子的心上。

它的傳承,沒有機械形式,

不用過多語言,只是心與心的相印。

因為禪是活潑的,它超越形式;

禪是微妙的,它超越言語。

是一種境界

禪是一種覺悟的境界。禪的境界遠離分別,去除了一切二元對立。在禪學看來,世上萬事萬物,形相上雖然有差別,本性上卻是平等的。

是一種方法

禪是開發智慧的方法。禪運用「不二法門」,讓我們擺脫分別的枷鎖,充分顯現出一切眾生原本具有的「如來智慧德相」。

是一個家園

他鄉雖言好,不如早還家。禪的開悟,就像遊子歸鄉。禪給了漂泊無依的現代人一個溫馨的精神歸宿,使我們回到「主客未分之前」的精神本源。禪師們使用各種語言、機鋒,都是為了使所謂精神結束流浪,回到它的「故鄉」。

中國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說:「外離相曰禪,內不亂曰定。」

(《壇經》)

外面的世界五光十色,能超越形相,不為所動,這就是「禪」;超越外部的形相時,心靈就保持了自由,這就是「定」。有了「禪定」的功夫,生命境界就會改觀。

禪,是當代人緩解壓力、增強定力、開啟智慧有效的方法之一。

佛說:

生命的實相是無常。

大到宇宙天地的運作,

小到每一個人的生老病死,

每一天的因緣聚散,

除了每一個當下,

你在真實的經歷著,

每一份心境,

你可以完全自主把握。

生命又能真正擁有什麼,

又會真正失去什麼呢?

無論你怎樣抗拒,

一切都在變化。

無論你怎樣佔有,

也都只是暫時的擁有。

向內看!覺察你自己的心,煩惱和痛苦的根源都在裡面,智慧和喜樂的寶藏都在裡面,生命和宇宙的奧秘都在裡面。生命的真相無法靠別人給你,無法靠知識和你的經驗被了解。

你必須透過自我覺察這條路,深入地、徹底地認清是什麼樣的無明在製造心的執著與痛苦。而實相是生命境遇的轉變只有依賴內心的轉變來實現——轉變自心,認識自我。

真正的修行因人而異,不一定在深山、在寺廟,而是在每一天平凡的生活中、在你每一個起心動念間、每一個細行里。

修行讓我們懂得,一切因緣借事練心,透過走向寧靜、走向內省,鍛造身心,掌握活在當下的藝術,最終開啟生命的大智慧,做自己的主人。

透過領悟佛陀的智慧,透過適合自己的禪修方法而放下更多執著與慾望,升起更多正念和信心來解決生活中遭遇的各種苦痛與煩惱。

在所有因緣與細節里,在每個起心動念與情緒的波動里,實實在在地觀察和反省自己、覺悟自己的認知與能力,一種如何走向內在成長與和諧的智慧。

整個世界都在迎來偉大的覺醒時代,

中國將再次迎來一個禪風興盛的精神時代。

是掀起這個覺醒浪潮和推動這一輪人類精神文明升華的中心。

讓我們乘著禪的智慧之光,擁有正知、正見、正念,遨遊其上~

- END -

出品|那行那宿旅宿定製機構

圖片|網路

諮詢預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那行那宿美好生活 的精彩文章:

TAG:那行那宿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