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爾克斯說,對攫取權力的渴望恰恰源自愛的無能

馬爾克斯說,對攫取權力的渴望恰恰源自愛的無能

《文學的意義》扈永進 選編

國民教育通識讀本·文學卷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7

馬爾克斯《拉美式的孤獨》

編後絮語

馬爾克斯頭上戴著兩頂桂冠——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那麼,什麼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呢?普遍的說法是,「加西亞·馬爾克斯將現實主義與幻想結合起來,創造了一部風雲變幻的哥倫比亞和整個南美大陸的神話般的歷史。」或許,這個華麗有加又空洞無物的標籤並無助於我們真正接近馬爾克斯,也無助於我們有效解讀他的作品。難道說,無論是誰,只要有能耐「把幻境與現實、人與鬼揉合在一起」,就能「形成獨特的風格」從而魔幻一把了么?或許,當你真正進入馬爾克斯所敘述的世界之後,你將會認識到,關於「魔幻現實」的真相恰恰在於,現實要比魔幻還魔幻。

馬爾克斯的身份標籤,除「作家」而外,還有兩項——記者和社會活動家。當人們從文學的入口管窺馬爾克斯的時候,對他的另外兩重身份往往會視而不見。早在1955年他23歲的時候,就因連載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難而被迫離開哥倫比亞,任《觀察家報》駐歐洲記者,不久那家報紙被哥倫比亞政府查封,於是他被困在歐洲。同年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枯枝敗葉》,就這樣,開始了他的文學生涯。馬爾克斯曾把記者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職業」,還說,「新聞是一種永遠無法退卻的熱情,與現實相遇則能量倍增。」有評論說,文學只是他記者生涯的變相延續而已。

馬爾克斯從來就不是那種只會貓在書齋里苦思冥想的作家,而是一名有著自己的政治見解並勇敢發聲的人。他曾為抗議智利強人皮諾切克發動軍事政變而宣布「文學罷工」三年。而這一切,卻是淵源悠久。在一次演講中,他曾回憶說,「自從外祖父向我講了西恩加慘案後,我對政治的關注就超越了對文學的關注。」這也許正是加西亞·馬爾克斯將記者的身份延續了近30年的緣由所在。

馬爾克斯在拉丁美洲通訊社Prensa Latina,1959

馬爾克斯認為專制制度是拉丁美洲最大的悲劇,他的悲劇觀似乎接近於魯迅的悲劇觀。於是他說:「我們必須向反動的社會制度作鬥爭,我好比一頭急急忙忙衝進沙場的鬥牛,隨時準備發起進攻。」或許想想,這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一個為文學而文學的「純文學」作家么?

「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就是馬爾克斯最負盛名的小說《百年孤獨》的開頭。

《百年孤獨》英文版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0

這個著名開頭不知被多少寫作者模仿過,也不知被多少文學評論家討論過。他們由此覺得小說歸根結底是敘述的藝術,由此敘述的「技術論」就有了廣闊的市場。事情的另一面在於,馬爾克斯自己說起《百年孤獨》的時候,卻給出了「寫得膚淺」的苛刻評價。是他刻意做作出一副「過謙」狀么?有論者雲,在他浩瀚的作品中,也許《百年孤獨》最恰當的位置是廣告,一則吸引你閱讀馬爾克斯的超大篇幅軟廣。好吧,下面,讓我們選擇關注他的另外三部小說:《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族長的秋天》與《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

最廣大的拉丁美洲民眾有著一種怎樣的「孤獨」呢?好吧,去看《一樁事先張揚的謀殺案》。當維卡里奧兄弟在肉店磨刀揚言殺人時,有二十多人在場,但在後面的時間裡他們卻悶聲不響,表現出一種與己無關的姿態。是因為他們真相信「總有一個人會通風報信」呢,還是懷有某種可怕、卑鄙的「集體無意識」使然?或許,那兩個兇手只是為了面子而叫囂,本來沒有殺人的念頭,他們還千方百計地想讓人出面阻止他們行兇,結果事與願違。因為,大家並不想看到謀殺案被兇手無端撤銷。相反,看客們居然「像在遊行的日子裡那樣,來到廣場站好位置」。最後,謀殺案兌現,聖地亞哥死於非命。在這裡,拉丁美洲的孤獨已被定義為——人群熙攘人聲鼎沸之下,人命關天卻無人上心。由冷漠而冷酷,無需過渡。

古老的南美大地,除了群氓,還有獨裁者。獨裁者的生活很愜意很幸福么?《族長的秋天》運用斑斕萬千的意象、光怪陸離的情節、排山倒海的句式,講述了一個獨裁者無所不能卻孤獨落寞的一生。

《族長的秋天》西班牙文版

Barcelona: Plaza & Janes, 1975

表象上看起來,這個獨裁者似乎享盡權力的榮光,甚至,抵達了如此瘋狂地境地——「當他問時間時,人們會回答他,您說幾點就是幾點,將軍閣下。」這個獨裁者採用種種陰險手段,清除政敵、鎮壓反抗者。經過血腥的鎮壓後,他變得更加殘暴,也更無可挽救地走向孤獨。「他一個人就是政府,他在自己的榮光中如此孤獨,孤獨得連一個敵人都沒有剩下。」最終,在只有母牛的宮殿里淪為自己孤獨的祭品。那麼,獨裁者的孤獨是一種怎麼樣的孤獨呢?終其一生,也無法改變「沒有能力去愛」的可悲命運。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塑造了一個另類孤獨者的形象。因為他的那種嚴肅、高尚、執著、堅守信念的精神境界、對自身道德底線的嚴格遵守與整個社會、時代大環境的荒誕、黑暗以及人們無聊、麻木的生存狀態格格不入,不相兼容。

《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8

他又是一個有底線的人,無法容忍自己墮落到像堂薩瓦斯那樣靠出賣同僚換取財富與地位的地步。他守護著對逝去兒子的記憶,更重要的,是守護著他自己的尊嚴。儘管現實殘酷,他與醫生仍是少數的幾個願意去在反思中找尋希望的人。他身上保留的高貴氣質,在漸趨黑暗的絕境中顯得更加的可貴而富有光彩。於是,上校成了這片土地上一個「另類」的孤獨者。在他身上,寄託著馬爾克斯希望哥倫比亞乃至整個南美社會能夠走出黑暗,邁向光明未來的樂觀展望和美好祈願。

馬爾克斯的一生的文學創作都沉浸在拉丁美洲這片盛產「孤獨」的土地上。在這片土地上,奧雷連諾上校曾埋頭於一種毫無意義的工作:煉製小金魚,他做了又化掉,化了又重做;阿瑪蘭塔最後天天在家織她的裹屍布,她白天織了,晚上又拆,打發她孤寂的生活;俏姑娘雷麥黛絲每天赤條條地在浴室里整整呆上兩小時,來打發時間;雷貝卡因為愛情的失敗,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封上窗戶,釘上大門,孤零零地死在床上……好吧,去閱讀吧,去讀《百年孤獨》,讀《迷宮中的將軍》,還有《霍亂時期的愛情》。馬爾克斯深知,「世界上沒有比愛更艱難的事情了。」於是,當被問及他所有作品的主題時,馬爾克斯意味深長地回答說,「你知道,我的朋友,對攫取權力的渴望恰恰源自愛的無能。」

《文學的意義》,2017扈永進 選編

國民教育通識讀本·文學卷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詩經往事——愛在荒煙蔓草的年代|閆紅/ 013

關於《詩經》:孔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022

《荷馬史詩》:為了染紅一位美人的石榴裙|洪燭/ 025

「另一種文明」的門檻上033

存在的寓言與悲壯的抗爭——古希臘英雄悲劇《俄狄浦斯王》的現代性啟示|傅守祥/ 037

有一次進入校門時被保安攔住,被問了三個哲學上的終極問題049

三國水滸是人心的地獄|劉再復/ 053

在很久很久以前,曾有過,一個宋襄公064

趣解《西遊記》|彌勒內院看門人/ 069

玄奘正是被《西遊記》給「玩壞了」的一個角色078

貶值了的塞萬提斯的遺產|米蘭·昆德拉/ 083

納博科夫說,《堂吉訶德》是一個童話故事097

英雄與復仇——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米琴/ 101

人類的新命題,從一個王子的猶豫開始111

黛玉的明媚與哀愁|劉曉蕾/ 115

不讀紅樓,就不能理解中國的「人情社會」? 122

且看簡·奧斯汀怎樣寫「傲慢」|呂嘉健/ 127

一個中國女孩或許可讀的三本書135

《醜小鴨》:假設一個人的一生無論如何都不成功|潘知常/ 139

那麼,愛情的努力與努力的愛情呢?145

殘酷的寫實——重讀《包法利夫人》|王安憶/ 149

愛瑪是拿來鄙視的,還是拿來理解的? 157

列夫·托爾斯泰與《安娜·卡列尼娜》|格非/ 161

有一部電影,叫作《愛比戀更冷》168

也讀普魯斯特——小說家的回憶是一種特別的回憶|曹文軒/ 173

審美世界中的時間,文學世界裡的時間184

卡夫卡的內心生活|謝有順/ 189

卡夫卡小說《中國長城建造時》寫了些什麼? 205

有一種生存叫「霍爾頓」——今天怎樣看待「塞林格熱」|梁永安/ 209

從《麥田裡的守望者》想起《蠅王》,還有歌曲《娃哈哈》213

拉美式的孤獨——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感言|馬爾克斯/ 219

他說,對攫取權力的渴望恰恰源自愛的無能224

曖昧的日本的我——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感言|大江健三郎/ 229

大江健三郎和大江光的故事240

昆德拉的存在之思|吳曉東/ 243

再或許,放逐是輕盈的,而拯救卻是沉重的248

父親的手提箱——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感言|奧爾罕·帕慕克/ 253

《純真博物館》:「幸福僅僅就是靠近所愛的人……」 269

武俠小說與常識|鄧曉芒/ 275

你讀,或者不讀,它就在那裡281

門羅略大於整個宇宙|蘇更生/ 285

朱麗葉與埃里克是怎麼說起話來的? 289

王小波的精神遺產|杜君立/ 293

作者不能太笨,讀者不能太笨301

扈永進公眾號:知識父母

鳳凰聯動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爾赫斯 的精彩文章:

法國人眼中的中國動物
薩特的現實意義

TAG:博爾赫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