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清祖制:皇帝在位,凡丟失一寸國土者,死後不配享有此物

大清祖制:皇帝在位,凡丟失一寸國土者,死後不配享有此物

道光皇帝在位30年,從他一生的政績來看,最多算是個平庸的守成之君,在他統治的時期大清朝經歷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也開啟了近代中國的屈辱史。道光時代並無可圈可點之處,能讓後人印象深刻的只有兩件事,一是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崇尚節儉;二是死後留下的兩道遺詔。

道光節儉的文章寫過太多,這次主要來講一講他留下的兩道遺詔的。其中一道便是傳位遺詔曰:「皇六子奕?封為親王,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這份遺詔相信大家也很熟悉,是清代傳位遺詔中獨一份。不過,另一道遺詔估計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在臨死前,下了這樣一道很長的諭旨,足有上千字之多,主要分為了四個部分。其中諭旨中有這麼一段話:

「朕萬年之後,斷不可行效配之禮,誣朕以不德不孝。若繼體之君,顧命之臣,不遵朕諭,任意強行,則是我大清之不孝不忠之人矣……」

道光帝在這份諭旨中主要提到了四點:

第一,他死後,不配天,也就是不要將他的神牌供奉到天壇的皇蒼宇和皇乾殿內;

第二,他死後,其神牌不升祔太廟,但可以升祔奉先殿,其畫像可以懸掛到壽皇殿、安佑宮;

第三,他死後,不要為他建神功聖德碑,也不要立華表;

第四,他死後,只需將他生前穿過的幾件衣服供奉在皇宮內的四執事庫,以示節儉和留念,其他物品概不保留;

咸豐繼位後,道光立下的這道遺詔給他出了不小的難題,為此,他召集諸王公大臣進行了討論。其中,最難辦的就是第一條和第二條。

眾所周知,皇帝死後配天、升祔太廟是大清國歷代奉行不變的祖制家法,這就是鐵律絲毫不容更改。別說是皇帝,就是普通老百姓去世後,也要將牌位供奉在家族祠堂中,幾千年的傳統都是如此。

作為大清皇帝,豈能死後不升祔太廟?唯獨這兩條讓咸豐帝大傷腦筋,尤其是道光帝還在遺詔說了,若是不按照他的意思去辦,那即位的咸豐就是不孝,滿朝的文武就是不忠,這頂帽子誰也不敢戴,不照辦是不孝,照辦也是不孝。

咸豐即位後第一件大事就是圍繞這兩個問題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上至親王,下至於六部九卿大家各抒己見,紛紛發言,討論得十分激烈。經過近一個月的討論,最終達成了共識:仍按祖制辦理,不理會道光帝的遺詔。

總之,無論是作出何種選擇,對於咸豐來說似乎都要頂上「不孝」的罪名。為此,他為了彌補對先皇道光的愧疚,決定從他開始其後的大清皇帝一律不在配天,事實證明,這個決定還是被貫徹執行下去的。

至於第三條不建神功聖德碑,也是個頗為棘手的事情。神功聖德碑是記錄皇帝一生功德事迹的石碑,就算是皇帝生前沒有任何功績,即位之君也會為他附會上一些功德的。

不過,大清朝有一個特殊規定:皇帝在位,凡丟失國土一寸者,皆不準樹立神功聖德碑。道光帝在世時,發生了第一次鴉片戰爭,與西方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不但賠了款還將香港割讓了出去,致使國家領土不完整。

因此,道光帝認為愧對列祖列宗,無顏在地下與祖宗相見,因此立下遺詔不立神功聖德碑。事實雖然是如此,道光帝的心情也可以理解。可是這事讓咸豐辦起來也不那麼順利。

經過慎重考慮,神功聖德碑的確是沒建,不過咸豐還是親手寫下了839個漢字的碑文,用滿漢兩種文字將其刻在了神道碑的背面,也算是對道光帝遺詔的一個交代。況且,自道光後,其後的幾位皇帝先後喪失了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至於神功聖德碑就更沒資格建造了。

對於咸豐來說,最好辦的就是最後一條了,因為道光帝生前就以節儉著稱,將他生前所穿的幾件衣物保留在四執庫作為紀念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更何況,上面的補丁也是道光帝唯一能炫耀的一件「功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大清首任軍機大臣有三位,除了胤祥和張廷玉,還有一人鮮為人知
古代最能吃的名將,一頓能吃「12斤米、10斤牛肉」,勇猛堪比項羽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