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畏權貴「擠垮」政治明星 28歲「女服務員」攪動美國政壇

不畏權貴「擠垮」政治明星 28歲「女服務員」攪動美國政壇

27日,科特茲在紐約街頭與支持者慶祝勝選。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溫燕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拉丁裔女孩科特茲一年前還在紐約曼哈頓的一間酒吧里調雞尾酒。如今,28歲的她因扳倒民主黨大佬克勞利成了風雲人物,將作為紐約地區的民主黨候選人參加秋天的美國中期選舉。如果順利當選,她將成為美國最年輕的女國會議員。這一巨大冷門令不少「建制派」民主黨人五味雜陳,畢竟科特茲是一個連助學貸款都尚未還清的「草根階層」,而克勞利是呼聲極高的黨內未來領袖。但也有民眾表示期待,稱科特茲的勝利預示著美國政壇已做好迎接「新生代」政治家的準備。

「我親身體驗過這份勞苦」

亞歷山大·卡西奧-科特茲生長在紐約市少數族裔集中的布朗克斯區,她母親是波多黎各人,父親是美國人,經營小本生意。由於所處地區教育資源匱乏,科特茲幼年時每天要到50公里以外的地方念書。在她看來,這50公里的遙遠距離正代表著美國社會的不平等。

科特茲畢業於美國波士頓大學,主修經濟和國際關係。學生時代的她曾在前美國參議員泰德·肯尼迪手下實習。2008年,科特茲的父親因患癌症不幸離世,家中失去主要生活來源,她也因此承擔起養家的責任。她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在一間非營利機構工作。為償還債務,她還要去酒吧兼職做女招待,有時一天要工作18個小時。科特茲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表示,「我的母親做清潔工、開校車,我自己則是個服務員……我充分理解美國普通工人階層的艱辛,因為我親身體驗過這份勞苦」。

一場以弱勝強的戰爭

「像我這樣的女性通常不會參加競選」——科特茲這句自謙或自嘲之言在她取勝後被很多媒體引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雖然科特茲早在2017年就開始競選活動,但直到26日前,媒體對她的曝光都少得驚人。不少地方媒體甚至懶得提及她的名字,只以「克勞利的競爭對手」一帶而過。去年8月,科特茲的助理試圖為她創建維基百科頁面,卻因「缺乏可靠參考資源」遭拒絕。

科特茲以57.5%對42.5%的支持率取勝,但她與克勞利的實力的確相差懸殊——後者在國會眾議院坐民主黨「第四把交椅」,長期被視為少數黨領袖佩洛西的接班人。克勞利為競選籌得330萬美元,而科特茲僅籌得30萬美元,且大多數為單筆少於200美元的小額捐款。克勞利擁有大批建制派政治要員和知名機構的支持,而科特茲不被傳統民主黨人看好。

科特茲雖然政治根基尚淺,但不少競選策略極具獨到之處。《芝加哥論壇報》稱,這支年輕的團隊善用最新網路技術和社交媒體平台。他們認為傳統的選民聯絡方式太落後,索性自己開發出一款應用程序,聯絡上大批不太關心政治的「隱性選民」。團隊還為科特茲拍攝名為《布朗克斯女孩》的助選視頻,在社交媒體上得到廣泛關注。此外,科特茲特別擅長捕捉對手的短板,並將自身劣勢變為優勢。她指責克勞利「高高在上」,自己不住在紐約,根本無法代表當地社區。《紐約時報》稱,由於克勞利住在華盛頓,近期他拉票時,很多紐約當地人表示並不認識他。有媒體認為,克勞利的傲慢自大和自認為穩操勝券是導致他失敗的重要原因。

新生代開始接管美國政壇?

科特茲將在中期選舉中面對共和黨候選人、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安東尼·帕帕斯。由於紐約州屬於民主黨把持的「深藍州」,帕帕斯的勝算不大。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給科特茲發「賀電」,同時調侃克勞利的出局。相比代表極右團體的特朗普,科特茲的立場剛好在政治光譜的另一個極端。美聯社稱,科特茲曾在2016年為民主黨總統參選人伯尼·桑德斯工作,繼承了一些桑德斯的左派理念。她曾公開表示自己是「社會主義者」,而其競選框架主要包括推廣全民醫保、廢除備受爭議的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支持創辦免費公立大學和實施禁槍政策等。美國權威的韋氏詞典官方推特28日稱,科特茲勝選後,「社會主義」一詞的搜索量已升至第一位。

科特茲的勝利在民主黨內掀起不小波瀾,她的理念「左」得讓包括桑德斯本人在內的一些民主黨人都不敢贊同,如廢除ICE。有人擔憂,這會讓相對保守的民主黨支持者與黨派疏遠,轉投共和黨。為此,佩洛西連忙出面穩定軍心,稱單個選區無法代表整個黨派的根基,紐約州的選舉結果是「本黨派具有活力的體現」。CNN也分析稱,民主黨當前確實存在「厭惡建制派、急需新鮮血液」的整體傾向。美國佛蒙特州前州長、前總統候選人霍華德·迪安表示,科特茲的勝利代表著「新生代已經開始接管美國政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美國年輕人正「逃離」大城市
烏克蘭首任總統接受環球時報專訪:中國日新月異,不是偶然的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