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是怎樣面對別人的否定的?

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是怎樣面對別人的否定的?

慈懷心理說

慈懷心理說,與你了解人性

作者:實用菌

配圖:攝圖網

01

我們經常說成長,其實成長有兩層含義:

一個是年齡的增長,這點大家都懂得。

另一個內心的成長,就是心態的逐漸成熟。

一般來說,年齡越大的大,內心會更成熟一些。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也有一些時候,或者在一些事情上,很多成年人的表現更像一個孩子。

02

比如有一位朋友,他的家庭環境很好,父親有一家自己的公司。

這位朋友畢業後進入到了父親的公司做事,父親對他也很看重,期望他將來有一天能接自己的班。

按說這是很多人羨慕的一種人生,但是他卻很苦惱,準確地說是非常痛苦。

因為父親對他的要求很嚴格,屬於狼爸的那種類型,只要他做事的過程中有一點問題就很會嚴厲地批評他,絲毫不留情面。

這讓他工作的時候總是畏手畏腳,生怕什麼地方做不好惹來父親的訓斥。

他想不明白,為什麼父親要這樣對待自己,為什麼就不能看到自己努力和好的一面呢?

關係總是相互的,當父母們對自己的孩子懷有某種期待,希望孩子能夠活成自己期望的樣子時,往往忽略了孩子對自己也是懷有某種期待的。

比如,期望父母能用自己接受的方式來愛自己。

剛才那位朋友的痛苦癥結就在於,希望父親能夠多鼓勵自己,而不是總是打擊自己。天天被罵,誰都不會好受的。

但問題是,父母似乎永遠也不會改變。

這就是痛苦變的加倍的地方:

如果是別人給你痛苦,你可以去爭辯甚至是大吵一架,最不濟還可以遠離,惹不起還可以躲得起。

但是面對父母,你會覺得既吵不得又逃不了,左右不是,非常的難受。

明明是對方的錯,可是對方又不會改錯,這樣的關係該怎麼相處呢?這是在家庭,在親密關係中困擾很多人的一個問題。

03

這樣的問題看起來很難解決,但並非無解。

很多人只看到別人給自己的壓力,甚至是傷害,但是卻忽略了這樣一件事:

一個人之所以可以傷害到你,除了ta做出了一些對你不好事情外,還需要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那就是你認同這種傷害。

舉個例子,有個人對你很不友好,挑釁地對你說:你這個人天生就是一個loser, 永遠做不出成就來。

聽到這樣的攻擊,你可能會有兩種反應:

第一種,如果你也覺得自己很失敗的話,就會認同對方的看法,結果就是很受傷。

第二種,如果你覺得自己並不是那樣的人,就不會認同對方的看法,結果就是雖然也會生氣,但並不會把它當成多嚴重的事情,因而情緒很容易恢復正常。

這就是認同的作用,一個人是否認同對方的看法就最終決定了,對方發射到你身上的是一枚能讓你粉身碎骨的真炮彈,還是說只是一枚虛張聲勢的啞炮。

這點很重要,因為別人是否會批評你,是否會攻擊你,對你持有什麼樣的態度,這些都是我們無法掌控的。

但是你怎樣看待別人的言行,是認同還是不認同別人的觀點,這點是可以掌控的。

所以,在面對來自親密的人給我們的傷害時,我們其實還是有主動權的,並不是那麼無助。

就剛開始那位朋友的例子來說,雖然他無法改變父親對自己過於嚴苛這樣的相處方式,但是當父親批評自己的時候,完全可以像一個獨立的成年人一樣,有自己的判斷和認知,直接不認同這種傷害。

他可以對自己說:

「我並不是像父親說的那樣一無是處,我有我自己的做事方式,我也有我自己的優點,只不過他看不到而已。」

當他可以這樣想的時候,就不會像原來那麼脆弱,相反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來經營自己的事業,來一步步提升自己。

04

當然,客觀地說,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

很多人會說:「憑什麼?又不是我的錯,為什麼要我來調整自己?」這就涉及到成長過程中的兩種思維。

一種是對錯思維。在未成年之前,我們非常看重事情的對錯,因此遇到問題時,誰錯誰改變。

之所以如此,和未成年時期的生活狀態有關。當小孩子們之間遇到問題時,往往會找父母,或者老師來評理。

在大人這個第三方的介入下,解決衝突的方式就是判定誰對誰錯,錯的那一方需要作出改變。

講究對錯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在不知不覺中,很容易讓人形成一種等待的心理。

因為在這件事情上,我覺得你做錯了,所以我要等待,等待著你主動的承認和改變錯誤,而我只需要證明自己是被傷害的那一方就可以了。

但是成年以後,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已經有很大的不同了。

成年人之間遇到問題時,很少會有第三方再來主持「公道」,所以單純的去講對錯是不足以解決問題的。

這個時候,你認為對方是錯的,期望對方主動改變,很可能收到的只是失望。

因為由於立場的不同,沒有人會輕易的認為是自己的問題,更別說主動去改變。

所以,以受害者心理自居,等待著對方去改變,多數情況下等來的只是痛苦。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要建立的是這樣的思維:我要為自己的痛苦負責。

這句話的意思是:

雖然別人的一些言行會給你帶來痛苦,但是他們並不會主動為你的痛苦負責,這時與其傻傻地等待,不如發揮自己的主動性,自己解決自己的痛苦。

所以,我們就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學會多角度地看待問題,讓自己的內心變的更有彈性,更強大。

這樣,即使對方不改變,我們也可以主動擺脫痛苦。

能做到這點的人,才可以說內心真正的成長了。能為自己的痛苦主動負責的人,才會更獨立,也更成熟。

- The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慈懷心理說 的精彩文章:

46歲的閆妮暴瘦30斤大秀馬甲線,原來她一直堅持這麼做……

TAG:慈懷心理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