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瀏陽一牆繪工作者吸毒11年,三幅自畫像還原癮君子的自我救贖

瀏陽一牆繪工作者吸毒11年,三幅自畫像還原癮君子的自我救贖

長沙晚報通訊員 劉孟龍 易石根  記者 謝春年

31歲的譚振興是瀏陽小有名氣的牆繪工作者,吸毒史11年,現在長橋強制隔離戒毒所接受戒毒矯治。在「6·26」國際禁毒日這天,他向記者展示了他自己創作的三幅畫,講述了他染毒、上癮、戒毒的過程,以及吸毒給自己、家人帶來的痛苦,也描繪了在戒毒所里的自我救贖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桎梏

譚振興從小喜歡畫畫,因美術特長,2006年他考入湖南某大學深造,曾滿懷激情與夢想,四處寫生,苦練畫技。2007年他結識了一幫朋友,在一次KTV的聚會中,有人拿出幾包白色粉末狀的東西倒在桌上,男男女女十幾個人圍著用鼻子吸食,然後跟著音樂興奮地舞動起來。在他們的慫恿下,譚振興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第一次接觸了K粉,當時感覺人很亢奮,忘掉了一切煩惱。慢慢地,他開始喜歡燈紅酒綠的環境,迷戀迷迷糊糊的吸毒感覺,自此無法自拔。

在毒品的麻醉下,大三時他便輟學進入社會,拿著兩萬元學費瘋狂地吸食K粉與搖頭丸。當初的夢想與激情,因吸毒而蕩然無存。他也很快因吸食毒品沒有經濟來源,不得不四處畫壁畫賺取毒資。其間,他結識了女友,並於2010年5月結婚,在做了父親後,他短暫地戒掉了毒品,認真做起了商業牆繪,每年有了近20萬元的收入。

可是安穩日子沒過一年,在毒友影響下,譚振興原本脆弱的自制力被徹底擊垮,他又復吸了。父母、妻子無數次懇求,根本無法喚醒他。毒品使他的性格與脾氣發生了很大變化,他丟棄了一切夢想與責任心,整個人如同行屍走肉一般,陷入了萬丈深淵。他自己也想過戒毒,但始終無法擺脫毒魔的控制,他傷透了父母、妻子的心。

在他的第一幅畫中,他畫了自己被鐵鏈鎖在一個注射器形狀的樹樁上,天空一片陰暗,右邊是一堆白骨、骷髏,而他自己表情無奈,朝著那唯一的光亮,想要掙脫卻又無力。

重生

2017年6月,譚振興因為吸毒被抓送進戒毒所。因為屢勸不改,妻子向他提出離婚,一個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即將支離破碎。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一下子把他震醒。他與妻子曾經相愛,不離不棄。如今,妻子選擇離婚。這讓他感到莫名恐懼,不知所措,彷彿自己的世界已經全部坍塌,那是他吸食毒品時從未想過的後果。夜晚他常常做著同一個夢,夢見自己一家一戶去敲門,在大街上尋找著自己的妻兒。每次驚醒後他都汗流浹背,再閉上眼,妻兒與父母的臉龐清晰地浮現在眼前,悔恨的淚水不自覺地從他眼角滑落,每一天他都沉浸在悔恨中。

戒毒所民警得知情況後,一次次地找他談心,關注他的情緒,耐心地幫助他,使他很快適應了戒毒所里的生活。民警與他的父母、妻子多方聯繫,安排他們到所探視,緩解親人之間的緊張關係,讓他一點一點獲得了新生的勇氣與力量,引導他振作起來,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在民警幫助下,譚振興拿起了畫筆,在戒毒所里發揮他的特長,加入到了戒毒文化宣傳教育的隊伍中,在所內進行牆繪。一年的戒毒生活,他胖了,陽光了,也振作了。

在他的第二幅畫中,他畫了自己用刀子把身上那層可惡的舊皮削掉,儘管鮮血淋淋、痛苦不堪,但他義無反顧要去除這層桎梏他的外表,描繪了他戒除毒癮的決心和努力。

憧憬

譚振興比較健談,他說讓他觸動很深的一次,是在親人來戒毒所的一次探視中,六歲的兒子給他看了一幅《我們一家三口的幸福》,儘管很稚嫩和生澀,但他切切實實感受到虧欠孩子的太多了,也發現了自己對回歸家庭的渴望。當晚,他創作了第三幅畫——《我憧憬的美好生活》。畫中是他和妻兒一起,手牽著手漫步在一片花海小路上,遠處是他們的房子,展示了他所嚮往的自由自在、不受約束和桎梏的田園生活。

在與記者的談話中,譚振興也描繪了他的未來,照顧好年邁的父母,養育兒子長大成人,再去一個旅遊小鎮,弄一間木屋,開一家客棧,與來往的過客相識,畫畫、聽歌、釣魚、游泳,這是他從小就嚮往的生活,也是他現在所創作的牆繪中的主要元素。

在談話快結束時,他說從第一幅畫到第三幅畫,是他的一個自我救贖過程。他想用他的經歷告誡人們不要走他的老路,「一失足成千古恨」,毒品只要一試,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的放縱,當想改時,已經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了。他希望大家能夠引以為戒,能夠在人生的每一次選擇中,選擇光明,形成自覺的做人準則,去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夢想。

(文中譚振興系化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沙晚報 的精彩文章:

美國又打出2000億關稅牌,中方這300字聲明暗藏玄機!

TAG:長沙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