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種癌都有高危人群,一表讀懂怎麼篩查
表格收藏夾·第三期
表格雖小,內有乾坤。大家好,我是「表哥」,一個話雖不多,但能說到「點」上的醫學編輯。
《生命時報》全新推出「表格收藏夾」欄目,用一張表把身體一眼看穿,讓疾病一掃而光,將健康一鍵收藏。
我國每天約1萬人確診癌症,
每分鐘約7人確診患癌,
如果從出生開始累積,
活到74歲患癌概率為21.58%。
如果能夠早點發現,很多癌症是可以控制甚至「治癒」的。中國人最高發的13種癌應該怎麼篩查?一張表格告訴你。
數據來源:中國腫瘤登記年報2017
表哥劃重點
從表格里的高危人群不難看出,癌症往往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因此,預防癌症的重點,就是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
每天運動半小時
上班一坐就一天,回家陷在沙發里不想動……
缺乏運動會大大增加患癌幾率。建議大家每工作兩個小時,起身活動15分鐘以上。另外,最好每天運動半小時,走路、跑步、游泳等均可。
多吃水果和蔬菜
大魚大肉吃不停、蔬菜吃得少,會帶來幾種健康風險。
造成肥胖,可能增加多種癌症風險;
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會增加患結腸癌的風險;
導致體內缺乏維生素。
建議每天吃400克以上的蔬菜,吃肉別超過75克(體積相當於一副撲克牌)。
積極控制體重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約49%的子宮內膜癌、35%的食道癌、28%的胰腺癌都是肥胖惹的禍。因此,控制體重也是防癌手段之一。
建議體質指數(BMI)控制在18.5~24,在此範圍內越瘦越好,BMI=體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2)。
遇事不鑽牛角尖
腫瘤的發病與情緒有一定關聯,愛較真、生氣又不擅表達的人,患癌風險高於心胸豁達的人。
愉悅的心情是癌細胞的「天敵」,平時要學會適當放鬆精神壓力,多培養興趣愛好,遇到不快時多做深呼吸。
改掉趁熱吃的習慣
過熱的食物易燙傷食道黏膜,引發口腔黏膜炎、食管炎等,時間久了,可能發生癌變。
改掉趁熱吃的習慣,食物或飲料燙,別著急往下咽,且喝熱飲時盡量少用吸管。帶餡兒的食物可能外面不燙裡面燙,吃的時候要當心。
戒煙且遠離二手煙
研究表明,二手煙對身體的危害和一手煙一樣大。除肺癌,吸煙還易導致鼻咽癌、食道癌,以及胃癌等多種癌症。想防癌,既要主動戒煙,也要遠離二手煙。
高危人群重視體檢
體檢是早期發現癌症必不可少的環節,尤其是4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都要定期體檢。疾病都是發現得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本期智囊團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 石遠凱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科副主任 尤長宣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營養科主任 方玉
南方醫科大學腫瘤中心主任 羅榮城
本期編輯:張傑 製圖:靳豐華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詢


※營養專家說,這5種解暑飲料和盛夏最配
※最不該對孩子講的7句話!說過的爸媽請自覺面壁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