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茶,此心安處是吾鄉》、《茶與詩的艷遇》、《茶聯的鐫痕》

《茶,此心安處是吾鄉》、《茶與詩的艷遇》、《茶聯的鐫痕》

茶,此心安處是吾鄉

喝茶讓人上癮,天天喝,時時飲,日久天長,或在香氣上,或在滋味上,或在氣韻上,對所愛的茶,總能描述出細節和獨特之處,是欣賞也是陶醉。

茶,越喝越清醒、思路越開闊、交流越深入。一杯茶入口,感覺中每一根神經,每一個細胞都似花瓣一樣舒展開來,一種沉靜、快樂、自足便隨著沖泡茶水的裊裊煙氣,從杯中升起。品茶,能獲得塵埃落定、浮華褪盡的寧靜。

有人說:喝茶喝的不是水,而是滋味,甚至不是茶的滋味,而是內心和人生的滋味。每一次品茶,都既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縱然是同樣的茶,同樣的水,同樣的器具,然而,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不再。

此時,茶,就是一杯有靈性的水!你不懂它,它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你若懂它,它就是「琴棋書畫詩酒茶」的茶。

茶乃精雅之事,以粗陋之法飲茶,如同囫圇吞棗,是暴殄天物,既是對茶的辜負,也是對自己的辜負。於一杯一盞之間,體會到茶的滋味,領悟出茶中之道,方是不負光陰不負這杯有靈性的茶。

素來愛茶。不管是外邊的茶館還是家中的茶室,那幽雅的環境和襲人的氣味,總會讓人趨於平靜,走入超然物外的脫俗心境。

喜歡「一簾春欲暮,茶煙細楊落花風」的唯美畫面,羨慕「春共山中采,香宜竹里煎 」的閑情雅緻,崇尚「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的清心怡情。

靜坐在某一處茶香角落,細細地,靜靜地品味那一杯茶,敞開我茫然無措的心靈,體會禪茶一味的境界。

人生是一壺禪意綿綿的清茶。拿起抑或放下,得到抑或失去,都在一念之間。

每個喝茶的人心中,都有一片不染塵埃的凈土,那塊凈土在時間的軸里可能會越來越小,有人品出了苦澀,有人品出了清香,縱有萬般滋味,都摻雜了人世間的情感。

茶,寂寞時可以豐富,孤獨時可以熱烈,糾纏時可以放下,甚至可以在這樣的一個夜晚,當思念侵襲,而想廝守的人不在身邊,它的溫暖卻可以讓遠處的思念,變成滋潤內心的溫柔。

於是,茶的生命以這種方式,在你生命里延續,當一口口品飲之後,我們得到了一段光陰的故事,是何等的妙不可言。

因為,茶,是歲月最好的記錄者,經得起歲月的沉澱,也在光陰滑過的雕琢中成就著自己。

一直相信,茶是有靈魂的,尤其是經過歲月沉澱的茶,時間賦予了它新的生命,還原了它們更富有魅力的味道。

煮沸一壺水,觸摸歲月的痕迹,同一泡陳年老茶對話、交談,就是將那段沒有你的日子,一杯一盞的,慢慢的,注入到記憶,融入靈魂的最深處。

品茶給以生命的充實感,無論多久,在歲月中一直不變的,是茶。一片茶,一頭連接著前塵往事,一頭醞釀著歲月陳香,找不到可以放棄深愛的方式。

青春如花,美好卻短暫!人人留不住,何必太匆匆,幸好有茶,可以讓光陰、老去的腳步慢些,讓風景在腳下多停留、多駐足,這就夠了。

浮生不在,茶語清香,注一灣水,取一瓢茶,入壺出湯濃稠甜蜜。觀而賞其妙,聞而悅其香。歲月如梭,有茶多好。把茶冷眼看紅塵,借茶靜心度春秋。

品茶而悟道,是一種清福,是一種境界。杯茶在手,可以滌煩、忘憂、去慮、靜心、靜神、陶冶情操、凈化心靈。

此心安處是吾鄉,在茶里安放,靈魂如歌......

以上內容系文摘

茶與詩的艷遇

中國是詩詞的國度,也是茶的國度。當茶遇上詩,兩者相遇,造就了最美的茶詩詞,既能爽口,又能安心。

分享8首中國最美的茶詩詞,讓我們放下紛紛擾擾的一切,靜靜地品一杯茶。

《山泉煎茶有懷》

(唐)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清)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只道是尋常。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咨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一字至七字詩·茶》

(唐)元稹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後豈堪誇。

《臨安春雨初霽》

(宋)陸遊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宋)李清照

寒日蕭蕭上瑣窗,梧桐應恨夜來霜。

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

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幽居初夏》

(宋)陸遊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以上內容系文摘

茶聯的鐫痕

洪忠佩

「只緣清香成清趣,全因濃釅有濃情。」唐宋起,文人雅士把茶寫入詩詞,在留下不少佳作的同時,亦將茶趣賦予其中。

「客來莫嫌茶當酒,山居偏隅竹為鄰。」「忠孝傳家遠,詩書處世長。」朱熹回婺源省親時所作之聯,表達了自己對茶的嗜好和對平淡如水境界的追求。後來,有人借他的名詩《觀書有感》,寫了一副對子:

天光雲影晴川入畫

鷗雨草堂活水烹茗

婺源既是茶鄉,亦是書鄉。歷史上,婺源有名可考的茶亭有一百三十多座。亭中的楹聯十分豐富,有的還鋪陳出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口口相傳。

在婺源,方婆和「堆婆冢」,成為民間推崇的精神象徵,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婺源人。浙嶺之上茶亭的茶聯,不僅講述了方婆不辭辛苦,不計報酬,幾十年如一日為過往行旅人燒茶供飲的故事,還表達了過往商旅思念方婆的心情:

茶婆抱一片佛心,廣濟往來人,苦修善果

旅客歷多年世故,興懷今古事,企仰高風

婺源縣東門城外五里嶺有一座茶亭,傳說一位當過知縣的進士,應邀為此亭寫了一副楹聯:

因甚的走忙忙,這等步亂慌張,畢竟負屈含冤,要往邑中伸曲直

倒不如且坐坐,自然神收怒息,寧可情容理讓,請回宅上講調和

無巧不成書。此聯貼出不久,某村就有兩位村民要進城打官司。他們氣喘吁吁地走到五里嶺,見到茶亭上的楹聯,都不由得愣住了。兩人羞愧不已,不再為瑣事糾纏。這件事很快就傳開了。後來,人們便把東門城外五里嶺稱為「回頭嶺」。

清末,曾擔任江西審判廳丞的婺源人江峰青奉母還山,回到家鄉。他是飽學宿儒,能詩善畫,更是撰聯高手,他以回頭嶺茶亭的故事寫了一副對聯:

莫打官司,三個旁人當知縣

各勤稼穡,百般生意不如田

他這副楹聯不只勸告鄉親息訟,更表達出以農為本,安於耕種的農業社會倫理觀念,且語言簡練通俗。前後對比,江峰青的聯文比回頭嶺上的聯文當更勝一籌。

舊時,江灣是一條通往屯溪的主要通道。村口路邊的南關亭,成了村民歇氣喝茶聊天的場所。南關亭亭柱上的楹聯,教人自律:

靜坐當思己過

閑談勿論人非

婺源文風興盛。歷史上,婺源出進士、舉人一千多位。由進士而任官者,其中四品以上就有一百四十多位。「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傳家無別話,非耕則讀;裕後有良方,惟德與仁。」「敦厚溫柔,詩之教也;樽節退讓,禮之則也。」「博愛之謂仁,行宜之謂義;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穿鄉進村,一路上亭中的楹聯,很多都是倡導耕讀傳家與書禮教化的。

在婺源西北鄉的坑頭村,從明代成化到嘉靖年間共出了四十位進士,其中一房出了九個進士。坑頭村與洪村直接有驛道相連,相傳坑頭村的幾位文人一天到清華洪村去做客,與洪村的雅士品松蘿茶時,以茶助興,出了上聯要洪村人對:綢緞紗,官宦家,不是官宦家,不穿綢緞紗。

洪村人一看,知道坑頭人又在炫耀村中出的官多。不過,這上聯也確實出得絕,才華畢露,無懈可擊。洪村人當然也不甘示弱,一邊慢慢品茶,一邊苦思冥想,「『綢緞紗』都是絞絲旁,都是布,而『官宦家』又全是寶蓋頭,這上聯確實出得妙呀!」釅茶三道,一陣茶香撲鼻,洪村人思路豁然開朗,下聯隨口而出:荼蔎荈,行徑德,不喝荼蔎荈,不配行徑德!

坑頭人仔細推敲:「『荼蔎荈』都是草字頭,也都是茶之古字,『行徑德』都是雙人旁,在婺源方言中,『徑』同『儉』音,這不正是體現了陸羽的『茶性儉,最宜精行儉德之人』的意蘊嗎?」坑頭人讚歎之餘,不得不心悅誠服。

茶聯中還有許多淳樸自然,別有情趣的妙作。秋口鎮秋溪村的一座茶亭就寫有這樣一副楹聯:

面前這間小屋,有凳有茶,行家不妨稍坐憩

兩頭俱是大路,為名為利,各人自去趕前程

類似上聯的還有:「忙中偷閑,坐且行,行且坐;勞極思逸,談而笑,笑而談。」看似平淡,卻耐人細品。「走不盡的長路,歇一歇再行前去;想不完的心思,停一停暫且丟開。」「善惡有報分遲早,禍福無情看後先。」更是喻世勸人,回味無窮。

「一杯春露皆留客;兩腋生風幾欲仙。」「三分分茶,解解解元之渴;一朝朝罷,行行行院之家。」「來去匆匆,請喝一盅;分文不取,方婆遺風。」茶亭中的楹聯,大多都是刻在木板或者半邊竹面上的,聯語中夾有繁體字,字體或行,或楷,或隸,都有刻刀留下的韻味。

據業內人士研究,婺源在宋代初期就有一些廟堂、宅第開始懸掛對聯了,並形成了習俗。清代梁章鉅的《楹聯叢話》就錄入朱熹、齊彥槐的聯文多副。婺源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對聯作者有四十多人,聯文有六百副左右。而一副副立意新穎構思精巧的聯語,儼如一杯杯香茗,飄逸著婺源綠茶的清香;一副副盎然成趣通俗易懂的茶聯,宛如時光的刻刀,在婺源茶文化上鐫刻出的一朵朵奇葩。

來源:2017年09月15日《光明日報》

山西市場導報 法院文化周刊 刊訓:

激情碰撞文化

詩意表述法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品茶必須先懂茶葉
劉強東帶奶茶妹妹逛街,這些小動作看出,他對奶茶妹妹是真心疼愛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