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史上最窩囊軍隊,龜縮不敢迎戰,吃光1萬匹馬後投敵,慘遭敵人羞辱

史上最窩囊軍隊,龜縮不敢迎戰,吃光1萬匹馬後投敵,慘遭敵人羞辱

有人類的地方就有鬥爭,為了得到更多的生存資源各民族、各國家經常征戰不斷,在古代的中國,歷代統治者都是將都城建立土地肥美的黃河、長江流域,這塊肥沃的中原大地不僅吸引著無數中原豪傑爭奪,連北方的游牧民族也覬覦不已,以至於中原的歷代統治者都面臨著一個同樣的頭疼的問題,那就是時刻防範抵禦這些游牧民族的入侵。

漢武帝幾次派大軍攻打匈奴,唐太宗為解決漠北的薛延陀問題費盡心思,宋朝更是在遼國、西夏和金國的圍攻下國破家亡,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很多人都不理解,草原民族無論從經濟基礎還是從人口數量上都遠不及中原,為何中原的大軍總是對他們無計可施呢?

原因就在於草原民族擁有強大的騎兵。稍微懂點軍事理論的朋友都知道,在沒有槍支彈藥的冷兵器時代,除了領導者英明的決策,打仗主要靠的是強大的軍隊和武器。在陸地上打仗,騎兵具備非常大的優勢,兩軍對陣,管你步兵有多少,騎兵呼嘯而過,那就是所向披靡。草原民族或許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但是他們不缺彪壯矯健的戰馬,草原上的兒郎是在馬背上長大的,所以他們是最優秀的騎士。

中原的統治者們也是明白這個道理的,所以每一代的政府軍都非常重視戰馬的儲備與改良,戰馬是提升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戰略物資。漢朝就是因為建立了一支不亞於匈奴的騎兵才能將匈奴遠遠的趕出了西北疆域,所以後人更加重視對騎兵的培養和訓練,騎馬射箭是古代軍隊的必修課。

但是凡事都不能說的太絕對,強大的戰馬和騎兵也要配上優秀的指揮者和驍勇善戰的將士才能攻無不克。如果作戰將領沒有決一死戰的勇氣,士兵沒有捨身為國的素養,依然打不了勝仗。歷史上的五代十國就發生過這樣一場特殊的戰役。交戰雙方是契丹和後唐軍隊,後唐擁有足夠的戰馬和軍隊,最後卻不戰而降,史稱「山西晉安寨會戰」。

後唐清泰三年五月,朝廷出動大軍討伐以石敬瑭為首的太原軍閥,結果太原軍閥勾結塞外的契丹人共同還擊。後唐大軍在兩軍的共同追襲下且戰且退,五萬大軍、上萬戰馬一路退到晉安寨,被契丹大軍團團包圍,但是因為雙方勢均力敵,契丹人也不敢茫然進攻,兩軍陷入了僵持的對峙中。

這種情勢下,後唐大軍如果能拚死一搏,不管能否戰勝契丹,但突圍出去還是希望很大的,但是除了主帥張敬達堅持抗敵,其他部將都是各懷心思,手下的士兵更是毫無鬥志,導致張敬達幾次突圍都失敗了,幾萬人只能繼續龜縮在寨子里,《舊五代史》有相關的記載。

從九月十六到閏十一月十一,三個多月的時間裡,五萬大軍坐吃山空,漸漸的人畜都斷了糧。為了充饑,士兵們開始屠宰戰馬,就這樣,上萬匹精心培育的戰馬很快被分食光了,隨後楊光遠為首的武將殺了主帥張敬達,發動兵變,帶領全軍降了契丹。

《資治通鑒》和《新五代史》都記下了這件事的經過。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接見楊光遠等降將時,對楊光遠等降將說:「汝輩亦大惡漢。」,「大惡漢」三個字真是讓降將們羞愧難當。當兵的沒有一點骨氣,連戰馬都吃掉了,還談何打仗?真是活該被對方看不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豆芽科的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繞秦始皇陵一圈發現99座陪葬墓,專家:全是少女,死法殘忍
此國一直挺中國,汶川地震熱心援助,卻婉拒了我們140億回贈

TAG:豆芽科的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