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人從猝死發生到去世,會走過這4個時期,越早察覺越好

一個人從猝死發生到去世,會走過這4個時期,越早察覺越好

什麼是猝死?猝死是指沒有外來原因自然發生,意料不到的突然死亡。心臟性猝死是指由心臟原因所引起的突然死亡,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多數專家認為,心臟性猝死是指急性癥狀發作後一小時內發生意識突然喪失,在心臟性猝死中,約有80%由冠心病及其併發症所引起,而這些人中,約有75%曾有心肌梗塞病史。因此冠心病 猝死的預防及搶救極受醫學界的重視。

冠心病猝死常突然發生,往往難以預測

從醫學上說,冠心病猝死可分為四個時期:

1、前驅期:有些患者在數天或數月前出現胸痛、氣促、心悸、疲倦乏力等癥狀,但部分無前驅癥狀,容易不被重視;

2、終未事件期:是指心臟狀態急劇變化至瞬間驟停的時間,這期間通常定為一小時之內,臨床上這期間往往才數分鐘不等,給搶救帶來極大的困難;

3、心臟驟停期:心臟驟停,腦血流量急劇減少,意識突然喪失,伴有局部或全身性抽搐,接著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4、生物學死亡期:心臟驟停後4 -6分鐘內開始出現不可逆的腦損害,隨後數分鐘進入生物學死亡。

這是冠心病猝死(其它類型心臟病引起的猝死也是如此)的四個階段,它們發生急驟,期間轉變的時間很短,在心臟驟停後立即進行心肺復甦和儘早去除心室纖顫,是避免生物學死亡的關鍵。但是常常因個體原因,發生時間和地點不可預測,及時有效的成功搶救較難,所以生存率很低,約在5%-60%之間。

冠心病猝死可能隨時隨地發生,且難以感知。了解這些常識,普及心臟復甦的搶救知識,一旦出現猝死,立即就地搶救,具有重要意義。

冠心病猝死的預防,顯得十分重要。大家知道,冠心病患者大多發生於中老年人,即使已經確診,且平常也按醫囑服藥的患者,有時出現一些非特異性的癥狀,如乏力、前胸悶不適,情緒波動情況,這些癥狀較輕時,容易未引起警惕,醫師也可能未加以重視(其實平時也可能出現這些癥狀,休息或服藥便消失)。

正因為猝死的發生突然,不可預測,平時更應該注意如下幾個問題:

一、冠心病猝死以冬季寒冷季節好發。中醫認為「寒主收引」,血脈因寒而澀滯不通暢,在寒冷的刺激下,可誘發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痙攣或栓塞,心肌缺血,心電生理紊亂,嚴重心律失常(如心室顫動)出現突然猝死。

因此要注意保暖,戶外活動時避風寒。平素心陽不足、覺四肢不溫、畏寒、口淡、便溏爛、胸悶痛患者,要適時就醫。可用紅參、三七、鹿茸燉瘦肉或細末成粉沖服。一次3克,每日二次。起到祛寒補氣,溫腎壯陽,活血通脈的作用,簡單而有效。

二、適當活動,不能過勞。冠心病患者也不宜靜居久坐,要適當活動,活動則人體四肢百骸、筋骨肌肉得到鍛煉,氣血流通,有助於消化吸收。同時也是對心血管的保健適應 。但凡事要適度,度的掌握,要因人而異。

若覺得疲乏、氣短、或心悸胸悶時,應休息放鬆,或服用隨身帶的改善心肌供血藥物。或按壓雙手內關穴位。或用紅參(氣陰不足者用西洋參)、三七、靈芝、鹿茸、五味子、丹參、海馬等葯為末,平時服用,每次3克,每日二次,開水沖服,可起到補心氣、益肝腎、活血化瘀、養心安神等作用。此方可經常服用,寒熱配伍得當,可讓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受益。

三、注意情緒調節。中醫認為,大怒傷肝,過喜傷心,過思傷脾,過憂傷肺,過悲傷腎。過度的情志刺激,尤其是過怒過喜對心臟影響較大。臨床上不少大喜狂怒、情緒煩燥或受打擊時,誘發冠心病發作的病例,要引以為鑒。

中老年人,經歷了許多生活酸甜苦辣,遇事多了,心情應豁達些,凡事想開些,且注意生活起居的規律性。對病情的康復有利。平時交益友,品茗茶,習書畫,閑敲棋,心曠則神怡。

四、飲食宜忌。民以食為天,飲食是後天水谷精微,營養充身的主要來源。但如何飲食,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宜忌上要有所注意選擇。一般來說,煙、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盡量慎食或少量,怡情即可,冠心病大多血壓、血脂、膽固醇、尿酸增高,高能量、高脂、油膩、煎炸食品不宜多食,也不宜過食生冷。飲食以清淡、有營養、食品種類稍雜為宜,不宜過飽,以免加重腸胃負擔。

尤其注意保持大便通暢。若便秘時,除選用合適的通便藥或請醫生診治之外,千萬不能過度努力排便,否則腹壓增高,易誘發冠心病發作或猝死於洗手間中。這類情況時有發生,要引以為戒。有便秘的冠心病患者,如廁時,建議常備有開塞露,以應不時之需。不宜關扣廁所門,虛掩較宜,以避不測。

編輯:丁卉

小編說: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祝各位每一天都心懷美好,遼寧掌上健康願陪你一路同行!感謝關注,期待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遼寧掌上健康 的精彩文章:

TAG:遼寧掌上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