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殲20服役後,還有必要改進殲10殲11嗎?答案是肯定的:作用不可替代

殲20服役後,還有必要改進殲10殲11嗎?答案是肯定的:作用不可替代

原標題:殲20服役後,還有必要改進殲10殲11嗎?答案是肯定的:作用不可替代



近日,有媒體發表文章提出,伴隨著世界範圍內第五代戰機的不斷增加,還有必要繼續花費人力、物力、財力去生產和改裝四代戰機嗎?

針對這一話題,其實已經有很多專家討論過,不過,作為空軍作戰的主要武器之一,我們不妨再次簡單的討論一下,第四代戰機繼續生產和改進的價值,究竟在哪裡?



今年是美國空軍入列隱形的五代機——F-22第十三個年頭,可區區180餘架裝備量和多達4000架規模的四代機形成巨大反差,哪怕是現在低檔五代機F-35已投產,但「隔代機並存」的局面都將持久存在。


財大氣粗的美國尚且如此,別國特別是承受巨大空防壓力的中國,又會是什麼想法呢?

戰鬥機的「代」到底是什麼東西?「代說」主要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隨著F-14、F-15等一批所謂高機動性戰鬥機裝備部隊開始成為話題,就是把二戰後出現的噴氣式戰鬥機進行技術分級歸類。



像各國現役主力的戰鬥機多為20世紀70年代初到21世紀初裝備的,特點是強調高機動性,配裝推重比8一級的渦扇發動機,具有多目標跟蹤、下視下射能力的火控雷達,具備超視距空戰能力,這就是大家常說的「四代機」。


而21世紀初裝備的具備高信息化、高敏捷性、低可探測性(俗稱隱形)、超音速巡航等特徵的所謂「4S」戰鬥機就被列為「五代機」,如今典型的是已經列裝的美國F-22、F-35,中國殲-20和俄羅斯蘇-57。


從各國運用看,五代機除開眾所周知的隱蔽突擊威力,更突出的能力莫過於豐富的態勢感知能力,其琳琅滿目的多功能感測器與主動相控陣雷達整合,能形成「融合圖景」,近乎「戰場先知」的地位再結合與其他飛行器隱蔽交互的數據鏈,無疑使整體作戰系統得到「加乘」效應。


換句話說,隱形機猶如奇兵般的「影武者」,是指揮員手中的戰略預備隊或「破城錘」,而現代戰場充滿混沌和不確定性,在敵方「力量節點」被隱形機摧毀之際,仍需要大量二線航空力量予以壓制和摧毀,達成最終的「屈服效果」。


實際上,從2011年北約「奧德賽黎明」行動到2018年4月美英法空襲敘利亞,隱形機更多扮演「穿針引線」的角色,大批可堪其用的非隱形機在隱形機開闢的「安全通道」內自由獵殺,讓敵方航空兵及地面防空體系始終難以有效抵抗,這都說明「隔代同台」也能唱大戲。



事實上,鑒於五代隱形機的技術複雜,造價昂貴,各國都無法在短期內完成全面換裝,更微妙的是,隨著反隱形技術的突飛猛進,譜系過於單一的空軍機群反倒容易被「一招破功」。

英國簡氏信息集團(IHS)技術顧問愛德華·漢特曾在2014年9月23號分析了五代機在主要國家的列裝速度和規模,結論是至少在2020年前,五代機快速列裝的前景無法實現。


按照數學模型分析,2035-2040年,將是五代機基本取代四代機的可能時間段。屆時,美國將裝備2616架第五代戰鬥機——F-22和F-35。



北約盟國,如英國、荷蘭、丹麥、挪威、義大利、土耳其和加拿大將購買600餘架F-35,而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將購買約300架F-35。

俄羅斯、中國和印度可能購買超過1500架五代機,用於取代蘇-27、蘇-30、米格-29、殲-10等機型。其中,中國可能列裝200-300架殲-20和超過400架中型隱形機,而俄羅斯大概購買200架蘇-57和超過300架中型隱形機。


很顯然,在此之前的10-20年間,各國空軍都要解決「兩代同堂」的問題。



具體到中國空軍和海航,鑒於強敵「登門踏戶」的威脅依然存在,因此如何在較短時間內實現全體系作戰能力生成,遠比現實中難以實現的「機群隱形化」緊迫的多。


從近期空軍官微披露的信息看,人民空軍已具備有效的「隔代機」聯訓聯戰能力,多型戰機可從不同機場依次起飛,在某海域上空集結後,干擾機迅速開機、實施遠距離干擾,進而開闢電磁走廊,隨後在空中預警機的指揮下,突擊機、掩護機按照戰術隊形,沿著電磁走廊迅速前進,而此時海面艦艇和駐海島雷達站將空情信息利用數據鏈不斷向空中戰機進行回傳。



像殲-20、蘇-35、殲-16、殲-10C等功能不同側重的戰鬥機,實現了「一網通」,關於目標屬性、距離方位等信息可隨機導調發給空中最便於攻擊的飛行員,而憑藉干擾機的有力「助陣」和隱形機持續的信息支撐,突擊機能利用機載武器對目標進行精確打擊。


因此,繼續改進和生產包括殲10、殲11、殲15和殲16這些四代戰機,在當前和未來空戰中,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管是戰機數量、效費比、現實需求等各個方面,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兵 的精彩文章:

東風41第十次試射成功意味什麼? 已通過全部性能測試, 或明年列裝
火箭軍東風10A六彈齊射,千里之外精準炸樓,性能不輸戰斧

TAG:談兵 |